2017年西藏公考申論范文
2017年西藏公考申論范文(一)
現如今,醫患關系似乎陷入死局。在這個局中,沒有人是局外人:患者未能康復甚至死亡;患者家屬承受痛苦;醫生備受指責,行醫資格遭遇危機,打擊行醫自信心;醫院名譽受損,承受經濟損失,甚至惹上官司。
身處同一個局,醫患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或者我們要問:醫患之間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有人說是消費關系,也有人說是契約關系,還有人說是親人關系。其實,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說得好:醫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個一個背過河。這個比喻形象而深刻!
強者自渡,圣者渡人。醫生治病,恰如圣者“渡人”。圣者“渡人”尚有一定的選擇性,然而醫生卻不容猶豫,不容選擇。一旦接收了病人,二人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能否實現共贏不僅取決于醫生的醫術,取決于其職業道德,更取決于患者的配合程度。
患者或患者家屬在確定醫療行為時,往往面臨兩種極端選擇:一種是完全交給醫生,但卻容易在治療失敗后將全部責任推給醫生,這往往也導致了醫生在行醫時“隔岸觀火”,處事不決斷以逃避責任。當然也會出現過度醫療、收取紅包等不良醫療行為;另一種是對醫生完全不信任,認識不到疾病的危害性和緊迫性。
患者不配合,醫生就心有余悸。背人過河難免“月黑風高”、“河水湍急”、“暗礁密布”,醫術再高明也難免“深一腳淺一腳”,醫學的風險性時時處處都存在。因為人體千差萬別,即便同樣的疾病、同樣的治療方法,結果也未必一樣。
這就如同坐飛機。飛行員和乘客也同處一個“局”,利益完全一致,誰都不想出事,誰都不想延誤。包括空姐、包括機場、包括民航。然而遇到惡劣天氣,航空管制,飛機出現延遲、返航、迫降、停運,也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乘客一味指責飛行員等主體,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會愈演愈烈!
這也如同接受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的夙愿。然而,和醫生一樣,教師也是世界上最難也最偉大的職業。因為前者是背人過河,后者是背人登山。前者追求健康和長命百歲,后者追求成才,然而這兩者都是有著巨大的風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果我們的父母多些理性,多些將心比心,就不會出現種種師生對立等矛盾了!
醫患矛盾等迷局的產生,或許有太多的原因,解除方法也絕非指望一劑猛藥,讓眾神歸位,該政府行動的,決不能逃避問題;該民眾行動的,也不能躲避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講,民眾的作用絲毫也不小于政府。
醫學不是一門純科學,醫學的成功也不僅指醫學這一科學,而是跟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只有全社會尤其是民眾都切實積極行動起來,才能優化醫療環境,實現多方共贏!
2017年西藏公考申論范文(二)
公共政策科學化離不開公民有序參與
近年來,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共政策制定日漸科學化,民主化,這離不開公眾的有序參與,公民有序參與公共政策制定也成為現代民主政治最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提高公眾有序參與是推進公眾決策科學化的。
不斷增強公民的責任意識是公民有序參與的前提。近十年來,公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日益增強,因而政府在施政過程中更重視公民的參與權,而網絡使得公民參與渠道便利化。便利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欠缺有序。網絡平臺收到的信息魚龍混雜,需精心判斷和篩選,大大加重政府工作人員辦公量。因此,宣揚科學、客觀有序的公眾參與,不斷強調公民責任意識為公民參與公民政策判定提供更長遠的道路。
不斷強化政府信息公開是公民有序參與的基礎。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的公開常態化,國家重要政策制定征求民眾意愿,都體現了公民的高度參與性。但諸如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的舉措雖是惠民之舉,但在信息反饋環節欠缺合理程序,效果并不好。因此,完善信息傳遞機制,廣泛吸取民意,聽取公眾意見,科學合理地完善公共政策是信息公開的最終目的,它有利于指導公眾參與決策更科學化,為促進政府公共決策科學合理提供正能量。
不斷拓寬參與渠道是公民有序參與的方法。網絡微博問政日漸成熟化,新穎的公民參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決策的科學化。但網絡用戶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更不能代表中國13億人的想法,仍有大部分的人未有機會使用網絡,因此網絡問政存在其片面性,有時會導致決策偏差。因此,在網絡問政的同時,不可忽略現實的調研,充分調動基層組織開展調研,座談會,上訪征求意見等方式,充分拓展公民參與途徑,使得公共決策更為科學化。
不斷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制度是公民有序參與的。完善公民有序參與公共決策制度的程序與進入機制,確保有序參與。政府決策的聽證制度日益完善為公眾參與決策過程提供了制度的載體,在制度和載體下充分聽取公民意見,是公民有序參與的制度。
公共決策制度的目的是規范公共事務,為公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因此科學的公共政策離不開公民的有序參與,廣泛、民主的公民參與為決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真真正正做到了為最廣大人民服務。
2017年西藏公考申論范文(三)
加快創新驅動助推經濟轉型
說過:“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足見創新驅動的重要性。馬克思曾說過:“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科技創新在小有成就的同時問題隨之而來,山寨產品漸成常態、假冒偽劣已成事實、中國制造比比皆是,都使得科技創新舉步維艱。習曾說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言以蔽之,加快科技創新,助推經濟轉型刻不容緩。
用燕子壘窩的恒心解放思想,破除阻礙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迷思。《孫子兵法》有云:“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足見大局觀念、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破除思想的藩籬能摒棄落后腐朽的觀念、拋棄陳舊過時的理念、斷絕走老路、穿舊鞋的思維,因此解放思想勢在必行。而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破除阻礙實施創新驅動的迷思并非一蹴而就,需做到“三要”,即要普及創新就是生產力的常識、要推廣創新成功典型案例、要強化不創新就是等死的危害性。
用愚公移山的恒心凝聚共識,構筑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頂層設計。西方管理學中著名的“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南美洲的蝴蝶扇動翅膀,可能會引起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做好創新驅動的頂層制度設計必然也會帶來一系列良的“蝴蝶效應”。當“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當“山寨產品”走向“原創品牌”、當“以量取勝”轉向“以質換優”……無不預示創新驅動頂層設計之后將會帶來的利益。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構筑創新驅動的頂層設計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以人才為先驅、堅持以科研為抓手、堅持以市場為方向。
用水滴石穿的耐心多極并舉,打造具有特色優勢的創新極。而具備優勢創新極的基礎能夠將人人創新的局面進一步打開。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造具有特色優勢的創新極需要從當下而始,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體制機制,另一手抓政策扶持。
堅持科技創新必須解放思想,破除阻礙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迷思,凝聚共識,構筑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頂層設計,多極并舉,打造具有特色優勢的創新極。唯有如此,方能助推經濟轉型、轉變a經濟發展方式、科技實力、增加國際競爭力。
看過“2017年西藏公考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