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
西藏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一)
遙想中國幾千年的農村發展史,令人感慨萬千。古人所說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已經成為現代人的追溯和想象。及至二十世紀初,魯迅、蕭紅等一大批鄉土文學作家揭露了中國農村昏暗愚昧的現狀,在他們現代化思想的燭照下,農村幾乎成了封建落后的代名詞。由此,中國鄉村的現代化大幕徐徐開啟。然而,反思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跌宕起伏的現代化進程,我們不禁要問,中國農村的現代化,真的已經實現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說中國現代化的質量遭受了廣泛的質疑,單就從城鄉二化化這一公認的事實,從中國當前農村種種堪憂的現狀,我們便能一窺中國鄉村現代化的全貌。正因為此,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三農”建設,推進農村現代化的進程。這是向農村現代化吹響的開戰號角,推進農村現代化,刻不容緩。
兼容并包,實現農民思想現代化。魯迅筆下閏土、祥林嫂、阿Q等等經典形象,或許很多人都認為已經成為了遙遠的過去。但是,事實上,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廣大的鄉村,他們的幽靈依然徘徊于中國大地的上空。更有甚者,在市場經濟功利主義的侵蝕下,人際利益化、人情冷漠化等等現象開始顯現。因此,要實現中國農村的現代化,“立人”成為了重中之重和首要前提。只有除舊布新,更新觀念,才能使農村文化和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在這個過程中,要用好“拿來主義”,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成果,同時,要堅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民主集中,實現農村政治現代化。只有實現基層民主才能實現最廣泛的民主,畢竟,人民群眾在基層,人民的民主權利要靠基層民主才能實現。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人民民主權利是否實現是檢驗現代化水平的試金石。然而,從這個層面來看,現狀依然令人規堪憂。當前,村霸、一言堂、宗族勢力、變相選舉等等現象依然層出不窮。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陳桂棣、春桃《中國農民調查》等等著作便為我們揭示出了一幕幕慘痛的現狀。是故,要大力發展基層民主,喚醒農民群眾的民主精神,同時,注重開拓創新,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推動基層民主形式的多元化,使農民的權利得到更廣泛更深刻地實現。
開放多元,實現農業經濟現代化。農村的現代化,說到底要靠經濟。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孕育了一成不變的小農思想,因此,要實現農村之變,也要從經濟層面著手,大力引入現代化經濟發展方式。只有引入現代化經濟,才能實現農民思想和農村政治的轉變,為農村現代化推進提供基礎。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大膽引入,充分吸收城市現代化成果,打破簡單的家庭聯產承包制這一單一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結合地方特色,發展特色經濟。最后,要特別注意資本對農村的控制,堅持經濟發展為農民服務這一宗旨,確保群眾利益不被侵犯。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全面實現中國現代化,不能丟下農村。只有實現城市與農村的雙輪驅動,實現農村思想、政治、經濟的全面現代化,才能構建真正的現代化,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說的,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西藏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二)
“生態終身問責”制 還生態青山綠水
恩格斯曾說,“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樣,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界的索取也越來越多,環境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讓生態系統“苦不堪言”,也讓我們“負債累累”。生態文明建設也日益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可以說,環境問題解決得好壞關系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國際形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以及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曾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來詮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
“法律是紅線、法治是底線。任何人、任何組織不能觸碰、不得突破。”201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完善環境法制,堵住環境保護空白領域,筑牢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防護墻。對官員任期內的生態嚴重污染進行問責,尤其是終身追責,更是打出了一記重拳,給官員的施政方針提前打“預防針”,警告官員切莫因小失大,即使退休了離任了,也要將自己的“欠債”還清,給造成破壞的生態環境一個交代。可以說,《意見》的實施,從頂層設計上劍指跑偏的政績觀“病根”,立起了規矩,拉起了紅線,對決策者尤其是“一把手”形成震懾。
污染觸目驚心,追問言猶在耳。不得不說,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得更快更多的直接政績利益,冒天下之大不韙污染環境。大的有“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告犯污染環境罪,被處罰金500萬元;小的有,“湖南炎陵兩企業排污致周邊收費員戴防毒面具上班”事件,當地已依法對兩企業停產整治,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地方“一把手”真正因污染被問責,被摘掉“烏紗帽”。
要高舉“生態終身問責”的利劍,讓制度真正發威。對打著“上級批準”、“集體決策”的幌子,弄虛作假,逃避追責的現象,要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防止亂作為的孬官、不作為的懶官“金蟬脫殼”。事實上,在維護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上,既要靠嚴厲的懲罰措施和“終身問責”的尚方寶劍,更應盡快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預防機制體系,不要等到綠水青山被污染殆盡,無法恢復的時候才幡然悔悟,后悔莫及。
也說,“要真正認識到生態問題無邊界,認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保護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生態建設要成為自覺行動。” 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政府既要著眼于宏觀的保護,又要從微觀入手,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使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將生態文明、環保理念植根每個人心中,持之以恒,全民動員保護環境,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西藏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三)
以良法行善治(論點明確)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國,所依的當然應該是良法。何謂良法?首先內容上要具正義性,即法律必須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等基本精神,要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其次形式上,良法必須具備普遍性、明確性、統一性、穩定性、可行性、公開性等特點,否則,即使法律內容有正義性,也不能稱為良法。(開頭開門見山指出何謂良法,主題突出,印象深刻)
對照上述標準,現在的一些法律法規并不完全符合要求。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跨區買鹽受罰”事件,就是此方面的一個新鮮案例。執法人員對餐館老板處以罰款,所依據的是當地出臺的鹽業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飲食加工用鹽單位、營業性飯店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集體食堂,必須從當地食鹽經營單位購買食鹽。這樣的法律,違背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原則,在內容上不具有正義性,就不能說是良法。(舉實例當前存在的問題,指出良法的必要性)
還有一些法律法規難以實施,比如“常回家看看”入法。本來,在我們這樣一個以孝道為傳統的國度里,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那是太應該不過的事情,但若寫到法律法規里就可能成問題。且不論有的子女確實是有心無力,就說那沒有孝心的,有時間、有能力也不愿回家陪父母,怎么辦?道德譴責可以,拿這樣的法律法規治他的罪卻很難,因為常回家看看這個“常”字含混不清,是一周一月,還是一年半載?(貼近生活,更有說服性、針對性)
指出了立法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有的法律法規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還有就是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的立法實際上成了一種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決,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規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造成障礙,損害國家法治統一。(用領導人講話論證,更具說服力)
法律制定出來就是要實施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如果出臺的法律法規,實施了反而結果更糟,或是想實施無從著手,就可能導致一些人不把法律當回事,認為法律可守的守,不可守的則不守。顯然,這種“選擇性守法”不利于全社會法治觀念的養成。(說理論證,言簡意賅值得學員借鑒)
四中全會提出,要通過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未來我國將建立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努力提升立法的科學性、專業性。同時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使法律更符合人民的意愿。(指出對策使法律更加健全)
期待這些舉措能廣立良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有力支撐。(回扣主題)
看過“西藏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