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社會熱點時評
公務員考試申論社會熱點時評: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
2016年央視3.15晚會上,互聯網企業成為被曝光重災區。餓了么網站上照片展示光鮮干凈,實際是油污橫流;在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車易拍的工作后臺上,賣家和買家看到的價格迥異;淘寶網、大眾點評、美麗說等三個平臺存在刷單行為;道有道明碼標價出售惡意軟件,讓手機用戶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付費廣告”的圈套……
當前,互聯網已經深刻嵌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新空間。互聯網企業是這個空間的主要建設者。當互聯網技術無孔不入、社會離不開網絡的時候,互聯網企業就應當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讓倫理與道德、秩序與制度為技術護航,使互聯網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互聯網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是改善網絡生態的客觀要求。同志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從現實來看,我國網絡生態整體上是有序的,但網絡亂象還時有發生,形式也在不斷翻新。互聯網是信息發布平臺、信息交互平臺、信息利用平臺和交易平臺,具有媒介功能、社交屬性、服務屬性和商務屬性,如果缺乏責任感和約束力,網絡亂象就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整治網絡亂象,必須強化外在監督,同時也離不開互聯網企業內在責任意識的增強。
增強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關系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網絡空間環境改善、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突出依法治理的有效性和穩定性,需要強調管理監督的及時性和科學性,更需要從互聯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增強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生動力,通過內外兼修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公務員考試申論社會熱點時評:關愛留守兒童成長
據統計,2006~2015年10年間,關于留守兒童的輿情事件共計239起,主要包括留守兒童自殺、犯罪、非正常傷害與意外死亡等四種類型。從發生年份來看,2006~2009年,每年的留守兒童輿情事件數均為個位數,呈現出零星散發態勢。2010年之后,我國社會進入留守兒童輿情事件的高發期,僅2010~2015年間就出現了206起,占統計總量的86.19%,其中2015年為43起,達到頂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打工,出現了一大批的農村留守兒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父母缺席困境,出現了許多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近年來,在網絡媒體上也曝光了一些農村留守兒童悲劇事件。如貴州畢節四兄妹服農藥自殺,留守兒童被性侵,被蓄意傷害及殺戮等事件。這些事件留給家庭、學校、社會的應當是反思與行動,而非一時的悲憤,抑或對留守兒童的污名化和標簽化。
公務員考試網專家認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主要與監護缺位、教育缺失、親情匱乏以及農村環境惡劣有關。
一是家庭監護缺位,導致留守兒童意外傷害凸顯。當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三分之一是隔代監護,有五分之一是同輩監護,還有3.37%為自我監護。這些臨時監護人由于身體健康不佳或者精力不夠等原因,難以達到相關法律法規關于臨時監護人監護能力的規定,導致履責不到位。
二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雙重缺失,導致留守兒童缺乏成長引導。正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學校教育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農村教育存在嚴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識教育和升學率,忽視了鄉村社會和鄉村兒童作為價值主體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相關課程開設不足或者課程開設流于形式,教育方式方法陳舊落后,不符合留守兒童的生活實際,他們難以從中獲得相應的正確價值引導,形成完備的安全法制意識和知識等。
三是親情關愛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異樣。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時間很少,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和父母聯系也很少,他們的親情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無法形成有積極意義的價值觀念,甚至對自我存在的意義產生否定。親情缺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情感發展,加之缺乏合理的傾訴途徑與方法,長期壓抑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四是農村環境隱患重重,導致留守兒童成長面臨危機。從自然環境來看,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多數山地、河流、湖泊等自然環境。受限于農村地區安全措施的匱乏,多數具有安全隱患的自然環境并無安全提示標語與防范救助設施,很大程度上這也是留守兒童外出玩耍而導致意外傷亡發生的原因。另外,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涌向城市,留下老人和兒童在農村相依生活,留給犯罪分子實施傷害或侵害的可趁之機。
要避免留守兒童的悲劇再次發生,就需要監護、教育與親情的“復位”抑或“補位”,為留守兒童健康發展提供最能滿足他們需要的支持,同時還要加強鄉村社會治理、重塑鄉村社會秩序與文化,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外部成長環境。
一是強化家長的主體監護與教育責任,政府積極提供輔助支持。
二是積極引導和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提高留守兒童指導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三是創新農村教育課程,加強留守兒童的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四是加強農村社會治理,重塑農村社會秩序與文化,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外部成長環境。
公務員考試申論社會熱點時評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