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公考申論范文
貴州省公考申論范文(一)
“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這是青春的魅力密碼,也是青年的責任擔當。青春之于人生,意味著朝氣、激情和進取;青年之于國家,代表了生機、活力和未來。一代代青年為人生勤學苦讀,為夢想執著奮斗,為國家前赴后繼,留下一段段歷久彌新的青春記憶,樹起一座座功勛卓著的青春豐碑。
從95年前高舉民主科學大旗的五四運動急先鋒,到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廣大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始終和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廣大青年賡續“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發揚青年人勤于追求、敢于創新、善于創造的特有品質,堅守理想信念,堅持腳踏實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用汗水、智慧和熱血標示出青春的價值刻度,為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澎湃動力。古老的中華民族以充滿自信的雄姿大步行進在現代化征程上。革命先烈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夢想終成現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環境,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從五四運動時的“山河破碎風飄絮”,到今日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的“風景這邊獨好”,當代青年遠離社會動蕩、告別物質匱乏,享受著時代進步的豐富饋贈。廣大青年自當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好環境,以十分努力、百倍勤奮,夯實學業根基,練就過硬本領,力求在人生的不懈奮斗中取得更多佳績、創造更多輝煌。
當代青年生在和平發展年代,長在改革開放時期,擁有前人難以企及的良好條件,也承載著社會深刻變革帶來的陣痛和焦慮。面對激烈競爭和各種壓力,是堅守理想信念的崇高目標,還是在物質誘惑中隨波逐流;是安于現狀一味求穩,還是敢于迎接挑戰在時代進步中挺立潮頭,無不考驗著廣大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志存高遠才能登高望遠,胸懷天下方可大展宏圖。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奮斗目標,人生的境界就會更為高遠,前行的動力就能更加強勁。
改革年代是快速變動、深刻變化的時代,也是青年人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時代。生活從不眷顧墨守成規、安于現狀者,從不青睞坐享其成、不思進取者,而是把更多機遇留給敢于開拓進取、善于革新創造的人們。改革開放的宏圖偉業,就是廣大青年脫穎而出、施展才干、建功立業的寬廣舞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正人生坐標,把學識和才干投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定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找到人生價值的支點,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拓展夢想成真的路徑。
立鴻鵠之志,成棟梁之才,最忌空談,貴在實干。廣大青年成才成功之路就在腳下。“每每一件小事卻有豐富的內容,要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才會知道。”走出一己的狹小格局,投身時代的浩蕩洪流,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多一些基層一線的摔打磨練,多一些艱苦創業的經歷體驗,對基本國情的把握就會更準確,對完善自我的認識就能更清晰,對理想信念的堅守才能更執著。廣大青年在腳踏實地的辛勤耕耘后必將收獲精彩厚重的人生。
當“九零后”、“零零后”相繼登上青春舞臺,人們不由地發出“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并對新生代青年寄予“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期待。“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我們相信,廣大青年一定不負時代厚愛,無愧歷史責任,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壯闊史冊中寫下青春無悔的人生華章。
貴州省公考申論范文(二)
中國文化走出去關鍵在創新
近年來,文化“走出去”正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助推器,成為提升國家形象和軟實力的有效途徑。隨著對外文化貿易發展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興未艾,一些文化企業在海外落戶。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倫敦中國文化年、紐約中國文化游、“感知中國”等活動把中國文化帶到國外民眾中間,產生了積極反響。
但我們仍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強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還處在較低水平,在文化產品的輸出和進口方面,我們還存在較大的“逆差”和“赤字”。而在這背后,更重要的是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缺失,是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
在一定意義上說,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最終要體現為軟實力的較量。中國文化產品要走出去,必須克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隔閡等方面的難題。因此,必須以創新的精神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創新中國文化走出去模式。
中國文化走出去,要向世界提供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國創造”文化產品。中國創造要實現“中國元素、國際制作,中國故事、國際表述”,促進中國文化產品國際化,具體來講: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文化創新能力,破除舊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適應國外的文化需求,對文化內容和形式大膽創新,注入新的基因,增強中國文化的吸引力與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文化傳播能力,將高科技手段與文化創意有機結合,用有親和力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方式講好“文化故事”和“中國故事”。
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要傳播中國的價值觀,讓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只有這樣,世界人民才能正確、客觀地理解中國和中國對外戰略與政策。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應把這些中國文化精神貫穿其中,把中華文化的美妙用最好的方法告訴全世界,增強世界人民對生活幸福的體驗,為世界文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價值選擇。
中國文化走出去,要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精品“。實施品牌戰略才能高水平地使中國文化走出去,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創意產銷自主品牌。積極發揮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國家藝術基金的引導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發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導向作用,推出一批藝術學科理論研究和當代文化發展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凈化網絡文化市場,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改進現行文藝評獎辦法,開展積極健康的文化批評。
總之,增強文化自信,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不能簡單的固守傳統,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與時俱進,讓中國文化汲取世界先進文化精髓,博采眾長,讓中國文化開出創新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貴州省公考申論范文(三)
引領大學生創業正當其時
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開始把創業當做“另一種就業方式”。對于我國實際而言,創業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不僅可以轉變青年人的就業觀念,以創業帶動就業,解決當前的就業難題,而且能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好引領大學生創業這篇文章,可謂正當其時。
大學生創業對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大意義。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流動,不斷激發廣大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要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幫助學生們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要發揮大學生創業的巨大效能,系統的制度安排不可或缺。國務院確定實施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等舉措,著力推動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而《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則更明確指出,幫助和扶持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逐步提高畢業生創業比例。
制度構建已經初步完成,如何落實“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緊迫任務。事實上,畢業生就業壓力如此之大,與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正在積極推進高校設置制度改革,有望為各高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改革提供政策指引和相關服務。
引領大學生創業,高校的育人理念首先要與時俱進。大學不應是封閉的象牙塔,人才培養也不應脫離學生未來發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各高校應多渠道增強學生“創業”觀念:在課程設置上強化“創業”意識,在各項活動里突出“創業”氛圍,在各種賽事中凸顯“創業”指向,讓那些想創業、能創業的學生提前感受到創業氛圍、熟悉創業路徑、了解創業難點、規劃創業方向,這將對他們離開校園后的創業之路,助益良多。
當然,理念能否化為高校的創業引領和服務體系,尚需高校根據自身優勢、特點等各展所長,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進行創業指導。大學生擁有創業的熱情、能力,但創業實踐需要資金支持、需要咨詢服務、需要規避風險,這些都需要實實在在的工作。例如此前在廣東金融學院承辦的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上,同時成立了“廣東粵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這個總金額達5億元的基金將主要投資大賽優勝項目、在校大學生及畢業后5年內創辦具備獨創性、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或項目。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將為受推薦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并提供融資輔導、掛牌展示、咨詢建議和資本對接等服務。
正如所指出的,激發廣大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還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讓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充分迸發,市場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設立專項風險投資基金、建設專用股權交易平臺、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在這些市場化手段運用上,高校具有很大參與操作和發揮作用的空間。我們期待創業之花開遍校園,讓每一位今天的大學生,都有條件有能力成為明天的創業達人。
看過“貴州省公考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