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
河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一)
貴州省交通運輸系統赤水河航道管理局、遵義市交通運輸局、水城高速公路管理處、安順公路管理段、銅仁高速公路管理處等5家單位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貴州省去年11月份啟動“122交通安全日”系列活動,積極營造遵守交通法規光榮,違反交通法規可恥的社會氛圍,推動“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深入實施。
一系列政策和活動表明:貴州省交通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一件大事,成為貴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設交通文明必須從培養文明交通意識出發。意識是行為的指導,只有樹立起人們文明交通的意識,才能真正推動我省交通文明的進步。貴州省余慶縣公安局為讓駕駛人深刻直觀感受各種不文明交通行為,要求凡在機動車駕駛證一個記分周期內滿12分駕駛人,由宣教民警帶隊,在路面直觀感受各種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交通違法勸導,作為交通安全培訓實踐課內容,在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期間,走上該縣主要交通崗,勸導各種交通違法,開展學習實踐。這種教育方式讓交通違規者身臨其境感受到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危害,真正從意識上深入思考交通文明問題,更有助于其深刻理解交通文明的重要性。
建設交通文明必須要嚴格執行交通法律法規。沒有制度的嚴格約束,就沒有真正的文明。近日,在貴州織金縣安委辦的組織下,農機局與縣交警隊開展了聯合執法行動,針對拖拉機無牌行駛,無證駕駛,無故不參加年度檢驗,超載、載人、酒后駕駛,私自拼裝、改裝、套牌、假證等違法違章行為進行嚴厲查處。貴陽交管部門曾針對車過斑馬線不減速避讓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開展集中治理,查處不禮讓行人的司機,按規定進行罰款、記分處罰。通過類似嚴格的專項整治活動,能夠有效懲處不文明交通行為,維護正常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系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長以及道路資源的緊缺,文明出行成為現實的要求,更成為時代的要求。作為民族文化文明發達的貴州省,更要跟上現代文明發展的步伐,建設好交通文明,促進多彩貴州的和諧發展。
河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二)
不要緣木求魚 也不要竭澤而漁
在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我國迅速成為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經濟大國,發展成果舉世矚目。但與此同時,我國環境安全問題也日益嚴峻,青天碧水的景色已被“厚德載霧”取代,GDP的持續增長與日益枯竭的資源形成鮮明對比,這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
長期以來,對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人們總是認為,他們是對立體,即保護環境就無法發展經濟,追求經濟發展就必須犧牲環境。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現實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環境污染現象,環境安全問題頻發。實踐證明,犧牲環境不僅不能帶來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反而產生了大量的負面影響。事實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經濟發展為環境保護提供物質保證,好的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發展基礎。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不可將二者對立看待。正如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所言,脫離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離開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二者皆不可取。
脫離經濟發展抓保護是“緣木求魚”。發展經濟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暫停經濟發展的腳步,一味進行環境保護,將直接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何況今天所說的環境保護,不是簡單的保護或消極的防治,而是在保護的前提下,對環境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因此,環保不但不能要求經濟停滯不前,還恰恰需要持續的經濟力量為環保提供物質支撐與技術支持,脫離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無異于“緣木求魚”。
離開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自然環境是人類繁衍、生存的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快速增長的GDP背后既有飽受污染的城市,又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垃圾數量,更有頻繁發生的環境沖突。種種亂象告誡我們這種拼資源、毀環境的發展模式并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增長。因此,我們決不能走西方發達國家“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的老路,絕不能離開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而是要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更不可行。在生態文明寫入報告、全民期待“美麗中國”的今天,我們需要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新道路。經濟發展關系人們的生活水平,環境狀況決定人們的生存條件,以經濟發展支撐環境保護,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只有走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才能既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又滿足人民群眾宜居安康的迫切愿望。
河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三)
增強風險意識 保障公共安全
孟子曾說過:“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自古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是一個高度重視安全的民族。但是近幾年安全事故頻發,問題電梯、有毒奶粉、城市內澇……等各種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成為時下最關注、反響最強烈、矛盾最突出的社會問題。控制風險保障安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刻不容緩。為此,還需提高風險意識,保障公共安全。
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需要提升產品質量。質量問題是當前我國大部分安全事故發生的關鍵因素。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對三萬多嬰幼兒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重創了中國制造商品信譽。至今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隨著奶粉市場的擴大,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奶粉公司與政府均漠視生產質量控管。三鹿等奶粉企業為了數量,忽視了質量,為了利益,忽視了責任。當前頻發的城市內澇、建筑坍塌等安全事故都跟產品的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保障安全還需牢抓質量建設。
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需要升級軟件。此處的軟件主要指的是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對一行一業相關知識的認識。2015年6月,隸屬于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東方之星輪,突遇罕見強對流天氣,在湖北監利水域沉沒,442人遇難。沉船令人悲傷,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調查組查明,船長及當班大副對極端惡劣天氣及其風險認知不足,在緊急狀態下應對不力。如果船長及大副具備相關的知識基礎,則或許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就如同日本經常組織防震演練一般,日本人對地震、防震的高度認識使得地震對日本的損失非常之低。因此,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還需加強安全文化教育。
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需要加強管理。《左傳》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凡事需要有憂患意識,要做到有備,放到今天的風險控制上就是要加強管理。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達66億。其原因關鍵還在于疏于管理。瑞海公司作為事故發生的主體責任單位。該公司無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管理極其混亂,安全隱患長期存在。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和部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力、履職不到位等問題。因此,要杜絕風險,還需從管理入手,時刻保持警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經好更要把它念好。控制風險保障安全不是說在嘴上、掛在墻上、寫在紙上,而是要形成一條條帶電的高壓線落實到行動中去。通過嚴控質量、升級軟件、加強管理來為社會的發展筑牢安全的基石。
看過“河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