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
山東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一)
當今社會,我們看到一邊是干旱缺水的緊迫現狀,一邊卻是污染浪費的岌岌之勢,低廉的水價似乎已使很多人淡忘了我國的水情之危。而為了抑制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的態勢,人們珍惜水資源的意識,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水價的上調實為必要之舉。
我國雖然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卻很低,干旱缺水的現象在部分地區一直長期存在。即使是在這種條件下,水資源的污染、浪費仍十分嚴重。如無錫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致使百萬市民無法正常引用自來水;又如橫石水在上壩被污染成了“死亡之河”等等。正是由于近年來部分城市水源污染的日益嚴重,導致大范圍調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調水成本和污水凈化及處理成本,從而使自來水的價格面臨上升壓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嚴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價構成不合理。過低的水價無法反映出水資源稀缺的程度和水環境治理的成本。是的,大凡物以稀為貴!過低的水價似乎總給人們帶來一種錯覺,讓人們覺得可飲之水多而,從而使得惜水之情越發懈怠。而水價之漲正如警鐘一鳴,把人們又重新拉回到現實之中,讓人意識到水之貴,更重要的是意識到水之缺!
另一方面,在發揮水價上調積極一面的同時,政府也要切實的考慮到群眾的意見和反應。因為水價的上漲畢竟是關乎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件事,正如胡提出的“群眾利益無小事”,水價上調自然也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要確保建立必要的溝通渠道,實現政府與群眾的相互理解。首先政府應該規范、透明地履行價格聽證程序,與群眾做好交流溝通,對群眾做到問有所答、疑有所解;其次是做好水價上調意義、節水宣傳等輔助工作,廣泛地取得群眾的理解和認同,讓群眾認識到水資源的稀缺程度、水成本提高的實情以及近年來的污染狀況;最后可一定程度上借鑒國外好的經驗做法,如法國采用的“國有民營”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于行業的監督者和協調者,發揮供水企業的優勢作用,使水價最終有一個合理的定位。
為了不使一滴水與血液等價,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如今水價的上調可謂意義頗深。我們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如此才是水價上漲的真正寓意所在。
山東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二)
合理規劃城市建設 打造城市幸福生活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規模持續擴大,居住環境極大改善,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但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給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大大降低了居民幸福指數。
城市建設要給后人留下贊嘆,不要留下遺憾。做好城市建設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影響到居民生活質量,關系到城市幸福指數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必須充分重視城市的規劃。
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作為最高標準一以貫之。這就要求有關政府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一是要從人民需要出發,做好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居住空間、出行環境的建設規劃工作;二是在規劃過程中要保證人民切身利益不受侵犯,堅決杜絕“與民爭利”、“強拆”等現象的出現;三是在規劃過程中,應該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使城市規劃最大限度地體現民意。
其次,城市規劃要有協調性和前瞻性。在城市規劃過程中,一是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和指導工作。過去存在部分政府部門在城市規劃中受利益驅動,使規劃缺乏有效的控制性和指導性,這種問題要堅決清除;二是城市建設規劃要有前瞻性,以現代化、有特色的標準制訂各級各類規劃,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前段時間位于北京建國門黃金地段、建成剛20年的地標凱萊大酒店宣布將停業拆除,在原址將重建一座五星級的國際化理想商務酒店,這無疑是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最后,城市規劃必須保持城市的特色。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積淀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和名勝古跡,它是城市的名片和特色,是居民的精神依托。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應當注意保護這些特色,保護好了城市特色文化也就是保護了居民的精神家園。只有這樣,城市建設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而非失落。
城市規劃建設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人們生活幸福與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城市規劃時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全方位考慮,以實現城市健康、良好、快速發展為目標,將城市真正打造成市民的幸福家園。
山東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三)
以修身自強 則名配堯禹
——以規范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國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說若通過品德修養達到自強,則名聲可與古代圣賢堯、禹齊名。對于國家也是一樣,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與之適應。當今,文化和經濟、政治日益交融,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國家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所在,文化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變得舉足輕重。
當前我國文化發展有三個特點:一是網絡文化發展迅速,網絡語言也是日新月異;二是山寨文化發展很快;三是各地區開始重視傳統文化。這些特點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發光發熱的同時也隱藏著種種問題。因此,我們要以規范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國,保證文化合理健康地發展,保證文化發展的方向。
規范文化發展,要加強對網絡文化的引導。網絡作為新媒介,為文化的發展打造了很好的平臺,以網絡為依托,網絡新詞也是發展迅猛。我們一方面要鼓勵網絡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對網絡上出現的三俗現象加以抵制。對于網絡詞語的使用,我們要加以引導,在網絡新詞發展的同時不影響漢語言的語言規范性。
規范文化發展,山寨文化需做出創意和特色。山寨文化近幾年來在我國迅猛發展,從最初的山寨電子產品到現在某些地區開始山寨一些建筑特色,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不過對于這種“山寨版”建筑的行為,地方要從自身的客觀實際出發,應該看它是否能夠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不是一概吸收或完全排斥。有的“山寨建筑”短時間內擴大了地方名氣,但卻勞民傷財,遭受各方非議;有的“山寨建筑”卻依托自身優勢發展出自身特色的風景,如深圳和長沙的“世界之窗”都是濃縮的“山寨版”世界建筑,卻做出了創意和特色,備受熱捧。
規范文化發展,傳統文化教育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當前我國各地都采取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內容開展道德教育,因為傳統文化尤其是四書五經中包含著諸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沉淀出來的精華。不過在運用傳統文化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篩選,應過濾掉一些已經不符合當代思想的糟粕,以免對廣大群眾產生誤導。
“學為化園,法為治本。”法律、政治為國家根本,而教育、道德、風俗等也是社會形成道德高尚、民風淳厚的文化來源。正如報告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規范、引領健康文化的發展,發展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實的基礎。
看過“山東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