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及答案
2017年湖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一)
【試題分析】
綜合分析類試題,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還考查考生對服務型政府的理解。本題中某省政府在改建計劃修改過程中,聽取民意的做法值得肯定。考生在作答時要從這一細微舉動中看出端倪,積極表態是不可少的,但也需要做全面的分析。
【解題思路】
首先,進行表態,這反映了該政府聽取民意、尊重人民意愿的為民思想;其次,論證何為服務型政府以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意義;最后,進行拔高升華。
【參考答案】
某省政府聽取民意,對古舊街道的改建計劃進行了修改,這一“問政于民”的舉措,值得肯定和提倡。這反映了該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也是我們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具體體現。
“問政于民”,從大的方面說,決策和政策問題是黨和國家或者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生命線,也是人民群眾的生命線,更是我們當前打造和諧社會的基點。從小的方面上講,政府和群眾真誠溝通是對公眾權利的尊重,是對人民智慧成果的珍視。
但是,在我們的現實中,一些地方和一些具體部門與“兩問”要求還“相距甚遠”。諸如“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仍是一些地方和一些具體部門決策中的“習慣做法”,個別領導干部仍用狹隘的眼光判斷事物,指揮行政,以致單憑個人好惡、情緒意志“拍胸脯、拍腦袋、拍屁股”的決策現象屢見不鮮,決策失誤教訓極其深刻。要讓人民擁護,要讓人民高興,要讓人民滿意就必須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將執政方向建立在傾聽群眾意見基礎之上,把群眾意愿作為決策的根本取向。只有這樣,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才能感受最真實的民生,從而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人民性。只有讓人民當家作主,才不會陷入“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
問政于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在充分聽取群眾之計。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眾,最有資格評價政府的是也是群眾。政府工作必須以民為本,絕對不能以官為本、以權為本。政府出臺的每一項政策,制定的每一項措施,都必須尊重人民的意愿,體現人民的要求;都必須以人民贊不贊成、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衡量的最高標準。
某省政府聽取民意,對古舊街道的改建計劃進行修改的做法值得肯定,各級政府只有加強與民眾的交流和溝通,傾聽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虛心采納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并以此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切實為人民利益著想,服務型政府便指日可待了。
2017年湖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二)
【熱點背景】
到浙江舟山考察調研,在同舟山定海區新建社區村民座談時,群眾紛紛給村干部帶領大家致富點贊。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習這簡單的一句話,再次傳遞百姓“口碑”是評判干部的真正標準,是檢驗干部好壞的“試金石”,可以說,百姓的“口碑”決定著領導干部的政績。
【命題預測】
近日,在下機構考察時談到:“干部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針對這句話你怎么看?。
【思路解析】
這是一道觀點類的綜合分析能力題目,明確了干部評價的標準由誰來定,通過聯系現實社會背景,凸顯分析這樣期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在日后明確如何讓老百姓的發言權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答案】
在基層考察調研時著力強調“群眾說了算”的干部評價標準,對于地方各級干部來說,這是一種形勢倒逼,更是一種明確信號。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百姓心為心,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真正做到為官有為,實干有為。
在過去部分地方、部分領導干部存在著“唯上不唯下”的現象,過分重視上級領導輕視基層群眾,群眾的發言權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群眾的心聲被埋沒。部分領導干部對群眾訴求置之不理,究其原因是老百姓對干部的考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句話明確了領導干部的考評依據,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領導干部必然要以“公仆”的姿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黨員干部的“服務質量”如何,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沒有監督的權力,最易產生權力任性與權力腐敗,百姓作為對領導干部最直接的監督力量,能夠清晰、明確地看到他們為百姓做了哪些事兒,哪些是實干的,哪些是“面子”上的。正所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領導干部怎么樣,百姓可謂一目了然。在百姓“雪亮”的目光監督下,是你想任性也無路為之,更何況是百姓口碑不過關,必然會“前途未卜”。
而我們的干部要成為百姓口中的好干部,實現基層群眾對領導干部的考評影響,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多聽群眾意見,能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急難盼怨問題,立足本職崗位積極謀劃,站在群眾立場分析解決問題。要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努力地使我們制定和實施的各項方針政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利益,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的民生難題。
其次,領導干部要走訪調研,主動傾聽民聲是一方面,同時也要加強制度建設,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多讓群眾參與其中,汲取群眾智慧,以公開透明贏得群眾信任,打造“陽光型”干部。通過創新基層民主方式,發揮民間組織作用,建立陽光政務平臺征集網民意見等方式,擴大公民參與、暢通表達渠道。
最后,也是要多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展示工作亮點,面對干得好、能力強,群眾自然會給出高分,而面對工作無所作為,不求上進的慵懶散干部,群眾只會給予差評。
綜上所述,要更好的運用百姓“口碑”這塊試金石,從制度上規定百姓“口碑”的分量,在干部考核任免時,要多聽聽百姓的聲音,百姓評價不好的干部就不應考慮。要建立“下崗”機制,百姓口碑不好的領導干部,就應下崗。干部好不好,百姓說了算,百姓“口碑”好,干部才是真的好。如此,才是讓更多為民辦事的官員服務大眾。
2017年湖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三)
【熱點背景】
據測算,2030年起,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退休之后的國人,將繼續擁有20年、30年甚至更多生命時長,和人們的工作年限相等或更久。中國用較短時間織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普惠制養老保障網,然而總體上保障水準還比較低下。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去年年底每千名老人也只擁有30張床位。養老依然要托付給忙碌于生計與個人發展的獨生子女家庭。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倚仗的重要人口紅利在2013年前后達到頂峰,此后便緩慢下降。接近2億人的“銀發浪潮”就這樣洶涌而來。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人口老齡化形勢和對策舉行集體學習,用“三最”形容我國這個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請談談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參考解析】
將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提升到了“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的高度,使得未富先老的家國困境,有了突圍的希望。
每一個人,都終將老去。而人均壽命不斷提高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亟待突圍的老齡化困境。據世衛組織最新報告,中國人均壽命達76.1歲。一些“高壽”的城市和地區的人均預期壽命還超過了82歲。權威研究表明,1990年后的15年里,中國人驟然“長壽”了8年半。這意味著國力的增強,國人幸福指數的增加,也意味著養老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老齡化之所以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就是因為調整必須先行,而見效與否則在未來。國家層面如果未雨綢繆做好適合老齡化社會的建設,解圍之道中也將蘊含著巨大的增長動力。
要想更有效的解決老齡化問題,不僅要完善家庭贍養和扶養、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政策,更應強調“老”的價值,從“養”到“用”,從另一個側面解剖老齡化。例如應該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重視敬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禮記》早有詮釋:“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這是一重重遞進的境界。養老最為基礎,弗辱其次,尊親最高。先人以孝治天下,智慧通透。一方面,家和萬事興,由家庭倫理擴展為社會倫理,一生萬物,綱舉目張;另一方面,老人所積累的豐富精神資源,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活力所在。因此,老少和諧的社會文化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在舉國努力下,使“老去”成為一個“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過程,從而增加每一位國人、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感,徹底有效的解決老齡化困境。
看過“2017年湖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