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及答案
寧夏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一)
當“高溫津貼”惠及越來越多勞動者的時候,在低溫下堅持工作的勞動者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低溫津貼”很少被用人單位和社會輿論提起,許多勞動者的低溫保護狀況就像北方的冬天一樣“冷”。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在勞動者權益不斷彰顯的當下,一些權利痛點也在日益凸顯。低溫下的勞動者不僅承受著惡劣天氣的傷害,還承受著身體和精神的痛苦。更讓人痛心的是,全社會對這種現狀某種程度上的忽視和漠視,讓他們處于一種“獨自凄涼無人語”的邊緣化狀態,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
在當前這樣一個表達的“黃金時代”,低溫下的勞動者“沉沒的聲音”遲遲得不到打撈的原因在于,這些在勞動力市場中處于低端位置的人們,通常在話語表達上也處于一種弱勢地位;而當他們的利益訴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表達,低溫下的勞動權益保護就只能停留在文本里。
盡管一些地方出臺了“低溫津貼”支付的相關規范,甚至明確到了每月發放的具體數額;可是,最讓人痛心的不是那些暫時還沒有建立起來的制度,而是已有的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淪為“稻草人”,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低溫津貼”在有些單位淪為“紙上的權利”,難以惠及低溫下的勞動者。
[低溫津貼不被重視的原因]
一是政策法規不健全。國家沒有制定低溫環境下的具體補貼措施,因此用人單位便以無具體標準予以搪塞,拒不執行低溫補貼;
二是勞動者維權意識較淡薄。勞動者對低溫環境下要求維權的意識較弱,如果勞動者本身對低溫補貼不聞不問,用人單位更不會主動提出來;
三是媒體宣傳力度不夠。媒體作為最重要的宣傳平臺,對高溫天氣勞動者應享有的權利進行報道,但罕有對低溫環境下應加強對勞動者保護的報道,因此人們對低溫環境下勞動者自身權益保護的認識較少。
[參考對策]
一是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制度設計,強化市場監督。國家層面應注重頂層設計,既然有《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國家就應制定《低溫作業措施管理辦法》,讓“低溫補貼”得到全社會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讓低溫補貼有規章制度可循。
二是強化輿論宣傳。政府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利用網絡媒體,加大對低溫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確保勞動者知曉具體的低溫補貼政策,提高勞動者的維權意識;
三是強化執行力。政府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監督執法力量,例如勞動監察大隊、各級工會、勞動者保護協會。對拒不執行低溫補貼政策的,要采取強制措施,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
四是要暢通維權渠道,既要鼓勵普通勞動者“不說白不說”,也要用切實的舉措來保障他們“說了不白說”。
寧夏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二)
【熱點背景】
年關將至,過年去娘家還是婆家,成了獨生子女的糾結。最新調查顯示,因“除夕去誰家過年”發生過爭吵的夫妻達28.4%。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發生爭吵的幾率都很高,如果是在農村,問題更加突出。每到春節,都會有小兩口因為“過年回誰家”而發生矛盾,更嚴重的甚至選擇“各回各家、各自找媽”,最終分手了事。
【模擬試題】
同為獨生子女的新婚夫婦為過年回誰家而吵架,作為派出所民警,你應該如何解決?
【分析】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實施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了大量獨生子女;二是社會大流動背景下,子女大多選擇在外就業,流離一年的情感,到了春節迸發出來;三是社會進步帶來的女性權益意識增強,女性不甘心“嫁雞隨雞”,渴望能夠在春節這幾天盡盡孝心。三重因素疊加之下,給年輕人造成了困擾。
過年回誰家,事小問題大,這個問題表面上是“80后”小夫妻的家庭矛盾,但實際上,問題的根源來自于社會現實,比如春節火車票難買,兩地回家不方便;比如休假制度不健全,一年才能回一次家等因素。對于小夫妻因為過年回家吵架、打架,甚至離婚的現象,不能僅僅局限在質疑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和價值觀上,而應該透過這些現象來反思,整個社會應該如何面對這類情況的普遍存在,應該如何協調老人渴望孩子回家團聚與孩子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完全滿足老人愿景的矛盾。
“去誰家過年”應是多項選擇題,事實上,去誰家過年,并非一道單項選擇題,而是一道多項選擇題。比如,夫妻雙方協商好,一年回婆家,一年回娘家;又如,把雙方父母聚在一起,過個真正的團圓年;再如,與其為回誰家過年爭吵不休,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選擇輪換型、趕場型,還是選擇合伙型、單飛型,都要考慮雙方具體情況,實在不能兼顧時,要多與父母解釋和溝通,特別是要做到:人不到,情要到,禮要到,祝福要到。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過年圖的就是一個歡樂祥和,如果為“春節回誰家”鬧得不愉快,甚至離婚,會進一步削弱傳統節日的現實土壤。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如組織空巢老人旅游過年等。兒女應關注對父母的精神贍養和親情滋養,回家過年固然很好,常掛念父母、常關心父母更加重要。作為老人,也要體諒子女的不易,多換位思考,做好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的結合。
寧夏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三)
【模擬題】:
近日,賈玲飾演的小品《木蘭從軍》在媒體上播出,因涉嫌改編木蘭形象,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刊發公開信,認為賈玲和節目組惡搞花木蘭,稱其傷害了“國人尤其是木蘭故里人民的感情”,要求他們公開道歉。對此有人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歪曲,支持賈玲道歉,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反對賈玲道歉。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參考要點】:
文化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方面,近年來越來越被重視。好的文化能夠促進道德的進步,對公眾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對于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被惡搞成小品。有人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歪曲,被這樣惡搞之后,不利于積極價值觀念的傳播,也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也有人說這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藝術本身可以讓人放松、身心愉悅,這本身也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對此也應該用一種開放的眼光看待,不必太過于上綱上線。誠然,兩者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小品出現這樣的爭議不能從一方面看起,更應該看到其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電視節目繁多,媒體競爭加劇。當今娛樂節目的底線也在不斷打破人們的底線,文化的娛樂化、低俗化在迎合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第二,演員在創作中不重視文化本身的內涵。有的演員一味迎合觀眾的口味,在創作中沒有考慮到扭曲文化帶來的巨大影響。
第三,監管部門不作為。相關文藝作品缺少嚴格的準入制度和標準,監管部門在審查時可能出現問題。
第四,觀眾文化素養不高。在觀看節目時一味強調娛樂性,而忽略了其中的文化價值。
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各方面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第一,媒體應該良性競爭。相關的從業人員應該加強自律,出現相關問題應該及時追究當事方的責任。
第二,演員創作要有一定的標準和底線,用自己的作品傳承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能夠娛樂觀眾更能夠傳承中華文化。
第三,應該加強監管,相關部門要有嚴格的文藝作品準入制度和監管制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反映解決問題。
第四,通過宣傳提高觀眾的文化素養。借助媒體的力量宣傳正確的道德觀念。
看過“寧夏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