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詩兩首》課后練習題
①彳亍: ②頹圮:
③惆悵: ④斑斕:
3.填空
(1)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常用意象丁香,在詩中“丁香”象征________ 、 、 。
(2)《再別康橋》是一首別離詩,告別的對象一般是人,但徐志摩一改傳統的寫法,以________作為告別對象,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套路,給人以清新之感;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詞語的反復運用,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情境,排除了“傷別”之情,而產生了飄逸之感。
4.詩句填寫:
(1)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尋夢?________,/________;/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5.下面的詩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它們在表情達意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②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③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④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答: 。
6.《雨巷》中“默默”二字極富表現力,它在詩中反復三次,每次意味都不一樣。請你說說自己的感受。
答: 。
7.《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你能否根據葉圣陶的啟示,對《雨巷》的音樂美作點具體分析?
答: 。
8.香花纖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詩人以此立意,寫出不少古今傳誦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詩詞中人們熟知的意象之一。閱讀下面的詩詞,說說“丁香”在這里被賦予了什么含義。戴望舒在詩中化用這一意象有什么作用?
代贈(唐 李香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樓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浣溪紗(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點絳唇·素香丁香(宋 王十朋)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光,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答: 。
9.下面對《康橋》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結構整齊,節奏和諧,每節押韻,逐節換韻,具有音樂的波動和旋律美。
B.詩人抓住“金柳”、“艷影”、“青荇”、“柔波”等意象來寫,充分表現了作者難以拂去的情思。
C.《再別康橋》是一首詩,卻又如一幅畫,作者用色彩絢麗的詞語,描繪出具有淡雅美的畫面。
D.全詩的思想情緒起伏變化,第1節低緩憂愁,第2節開始逐漸上揚,第5、第6節昂揚亢奮,第7節又回到低緩憂愁。
10.《再別康橋》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對這句詩一般的教輔資料都是這樣解釋的: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別離的笙簫。你認為詩人“吹起笙簫”了嗎?
答: 。
11.康河是世界上一條以秀麗著稱的河,康橋的性靈也全在這一條河上。《再別康橋》第 2節至第5節,詩人用語言的彩筆,向讀者展現了康橋旖旎的風光,把情感表現得醇厚而真摯。詩人沒有登高臨遠去作一幅鳥瞰圖,他既不寫康橋周圍莊嚴宏偉的教堂,也不描繪蜚聲歐洲、風格別具的皇家學院的建筑群,而是抓住康橋的典型景物,著力寫康河和康河岸畔的迷人的自然風光,借助這些景物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自己的心情。請你對詩中景物描寫的特色進行具體分析。
答: 。
12.請你結合讀這兩首詩的體會,以“詩化人生”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