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特征課后訓練題及答案
《中國建筑的特征》課后訓練
(3)在《詩經》里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
(4)至于梁、柱、枋、檁、門、窗、墻、瓦、檻、階、欄桿、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戧獸、正房、廂房、游廊、庭院、夾道等等。
答:
2.在下列句子的空格處填上適當的虛詞:
(1)因此,門窗的位置和處理都極自由,由全部用墻壁至全部開門窗,乃至 沒有墻壁 沒有門窗(如涼亭),都不妨礙負重的問題;房頂或上層樓板的重量總是由柱承擔的。
(2)斗拱的裝飾性很早就被發現, 在木構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在磚石建筑上也充分應用,它成為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3) 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 遵循著那些法式。
(4)我們若想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良傳統來建造適合于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筑,我們就必須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詞匯”, 我們是不可能寫出一篇中國“文章”的。
答:
3.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句子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
(1)這些地區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間屬于一家的關系。
(2)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劃分內部空間而已。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
(4)例如熱河普陀拉的一個窗子,就與無數文藝復興時代窗子的“內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詞匯”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這樣一句“話”說出來了。
答:
4.根據課文內容,簡要說說什么是中國建筑中的詞匯和文法?為什么將其稱之為詞匯和文法?
答:
5.根據你的體會,下面句子中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是哪些?為什么?
(1)中國的建筑體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一個獨特的建筑體系。
(2)3500年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發展了這個體系的特長,不斷地在技術上和藝術上把它提高,達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輝煌成就。
(3)在木結構建筑中,所有構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們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成為建筑本身的裝飾部分。
(4)在這里,我打算提出一個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
答:
6.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實踐和體會,對于自己的閱讀方法和閱讀過程要注意反思。請說說你是怎樣閱讀下面這兩段文字的?并和同學們交流,然后想一想,你的閱讀方法好處在哪里?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1)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在柱頭上加上一層層逐漸挑出的稱做“拱”的弓形短木,兩層拱之間用稱做“斗”的斗形方木塊墊著。這種用拱和斗綜合構成的單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以減少梁的折斷之可能的。更早,它還是用以加固兩條橫木接榫的,先是用一個斗,上加一塊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頭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結構,最顯著的如屋檐,上層樓外的“平坐”(露臺),屋子內部的樓井、欄干等。斗拱的裝飾性很早就被發現,不但在木構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并且在磚石建筑上也充分應用,它成為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2)屋頂在中國建筑中素來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彎曲的,已如上面所說。當屋頂是四面坡的時候,屋頂的四角也就是翹起的。它的壯麗的裝飾性也很早就被發現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體系建筑中,屋頂素來是不受重視的部分,除掉穹窿頂得到特別處理之外,一般坡頂都是草草處理,生硬無趣,甚至用女兒墻把它隱藏起來。但在中國,古代智慧的匠師們很早就發揮了屋頂部分的巨大的裝飾性。在《詩經》里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詩經》開了端,兩漢以來許多詩詞歌賦中就有更多敘述屋子頂部和它的各種裝飾的辭句。這證明屋頂不但是幾千年來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并且是我們民族所最驕傲的成就。它的發展成為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答:
7.“運用這‘文法’的規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造極不相同的類型。”文中的這個句子含有極其深刻而豐富的內涵,請你對就近的古代建筑作一次調查,就其怎樣“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問題,寫一段簡短的介紹文字。
答:
8.閱讀別人的文章,不僅可以從中學習許多新穎的見解,不僅可以學到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而且有時候還可以從中發展新的研究的課題。這篇文章,由于篇幅的限制,作者有許多問題沒有展開論述,因而也留下了不少供你研究探討的空間。請你細細品味下面的語句,說說如果你是一個建筑愛好者,對下面語句中提出的問題還可以怎樣繼續深入探討?
(1)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這種建筑物以及一些聯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廈、廂、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或若干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這種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齊對稱,構成顯著的軸線。這同一原則,也常應用在城市規劃上。
(2)在木結構建筑中,所有構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們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成為建筑本身的裝飾部分。例如:梁頭做成“桃尖梁頭”或“螞蚱頭”;額枋出頭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頭”或“菊花頭”;將幾層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橫木做成“三福云”等等;或如整組的斗拱和門窗上的刻花圖案,門環、角葉、乃至如屋脊、脊吻、瓦當等都屬于這一類。它們都是結構部分,經過這樣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裝飾的效果。
(3)這條發展的途徑,中國建筑和歐洲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體系,乃至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建筑體系是完全一樣的,所不同者,是那些體系很早就舍棄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磚石為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