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兩首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蘇軾詞兩首》課后練習題
(3)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 ’;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 ’。”東坡為之嘆服。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一時多少豪杰。 (2)遙想公瑾當年。
(3)檣櫓灰飛煙滅。 (4)一尊還酹江月。
(5)料峭春風吹酒醒。 (6)回首向來蕭瑟處。
答:
3.說說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確的項是( )
(1)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即“人們傳說是”,言下之意,當年周瑜在赤壁兵敗曹操的歷史故事,廣為人民傳頌,為下片描寫周瑜埋下伏筆。)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四個字是對赤壁壯麗景色的概括,一個“畫”字強化了豪杰人物活動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時也有“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作者正值從沙湖買田歸來,腦子里裝的全是購置家業一事,所以對外界天候的變化竟然全無察覺。)
(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莫聽”表現了他無所謂的態度,有外物不足縈懷之意; “何妨”即不妨,見俏皮的挑戰色彩。詩人開篇即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表明他對驟然而至的風雨所抱的態度。)
4.對下列句子分析有誤的項是( )
(1)怒潮卷霜雪,天塹無涯。(這個詩句描寫了錢塘江水勢洶猛,江面遼闊。)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這個句子詩人采用了借代和對比的描寫方法。)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詩人在描寫緊張急烈的戰爭場面中插入這個細節,使詞在密中有疏,相得益彰。)
(4)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詩人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描寫了周瑜一代武將的勃勃英姿。)
5.按括弧內指定的要求分析的下面詩句: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個詩句為什會成為豪放派的千古絕唱?)
答: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幾句用了哪些技巧描寫了赤壁怎樣的自然景觀?
答:
(3)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個詩句運用哪些方法刻畫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答:
(4)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個詩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抒發了詩人的什么情感?)
答:
(5)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明明先經風雨,再見到雨后復晴,怎么又說“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答:
6.“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對這個句子爭議很多,焦點是詩句的主語,一曰主語是蘇軾,此句寫蘇軾神游赤壁古戰場,自己笑自己多情;一曰主語是周喻,此句寫周喻神游故國,遇上蘇子,笑蘇子多情。袁行霈先生贊同第二個觀點,他從詞語的意義來闡述理由:“神游”的意思是身未往游,而精神魂魄往游。蘇軾既已身在赤壁,怎么能說是“神游”呢?“神游”的當是周喻。“故國”的意思是古國、祖國或故鄉。赤壁講成是周瑜的故國才順暢。現在請你換一個角度,為第一個觀點說說理由,好不好?
答:
7.在《定風波》中作者通過途中遇雨這件小事,表達了自己怎樣的生活態度?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
8.分析兩首詞的韻腳,說說它們對抒發感情有什么關系?
答:
9.此首《獨覺》作于蘇東坡晚年流放海南儋州之時。請你結合注釋細細品讀,回答問題:
獨覺
瘴霧①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風生體疥。
朝來縮頸似寒鴉,焰火生薪聊一快。
紅波翻屋春風起,先生默坐春風里。
浮空眼纈②散云霞,無數心花發桃李。
悠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
, 。
注釋:①瘴霧:濕熱蒸發致人疾病的霧氣.這里代指嶺南。②眼纈(xié):眼發花.
(1)從詩中看出,詩人謫居之地生活條件艱苦窘迫,具體表現是: 。
(2)“焰火生薪聊一快”,表現“快”的詩句是: 。
(3)請你從《定風波》這首詞找出兩句詩填在詩的最后,與詩的主旨保持一致。
答:
(4)詩的題目含意是什么?詩中照應題目的是哪一句詩?
答:
(5)這首詩表現了蘇軾怎樣的思想境界?
答:
10.請就蘇軾對人生的看法,并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就“進與退”的問題寫一篇短文,不少于600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