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
愛因斯坦的母親是位優秀的鋼琴師,小愛因斯坦6歲時,母親就讓他學習拉小提琴。因為從小的教育和熏陶,音樂成為了愛因斯坦一生的摯愛。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拉小提琴是愛因斯坦主要的休閑方式,而且,這也是他的靈感來源。他的助手霍夫曼說:“愛因斯坦的研究方法,雖然以淵博的物理學為基礎,但在本質上,是美學的、直覺的。”因為在科學研究中發揮了藝術家的想象力,愛因斯坦具有了驚人的創造才能。
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篇2】
錢學森:藝術修養很重要
錢學森5歲時就開始學習繪畫和音樂,在上海交大讀書時,他是校樂隊的主力圓號手。新中國成立之初,錢學森急于回國效力,因而被美國政府軟禁五年,這期間,是貝多芬、莫扎特的交響樂,激勵著他進行積極的抗爭。
音樂不僅支撐了錢學森的精神,還給他帶來了創新的靈感。錢學森后來說過,“藝術修養對我的科研工作很重要,它開拓了科學的創新思維,我們當時搞火箭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流中產生的。”
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篇3】
李政道:科學和藝術就像硬幣的兩面
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對中國畫有很深的造詣,他的國畫作品筆墨灑脫、色彩絢麗,令人賞心悅目。
談起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李政道說,“當科研思路受阻時,某些藝術美感的啟示,能使你茅塞頓開。”“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篇4】
名言金句
美是一種沒有目的的快樂。——康德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吳冠中
貧窮而聽著風聲,姿態固然優雅,但大多數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道路于是在此分岔。
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荷爾德林
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了。——木心
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注重實際的民族。——季羨林
如果缺乏審美,整個世界都與你無關。
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人生有三本書,一本有字之書,一本無字之書,一本心靈之書。——盧新華(2017浙江卷作文題材料)
當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用美育為人生鋪底,生命必然絢麗多彩。(網絡評論)
典型事例
1、耐人尋味的答案
在上海的一次兒童畫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個洞,評審們好奇地問,這是不是一幅破損的作品。小朋友說,這是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尋味。
2、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勒內·托姆是法國著名數學家。有一次,他同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問題。談到遠古的人們為什么要保存火種時,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為保存火種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為保存火種可以燒出鮮美的肉食。而托姆說,因為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3、花園中的“美育”
4、城市店鋪招牌的“統一規劃”,暴露了畸形的審美
2019年初,上海市靜安區的街景引起了網友熱議。當時,街道邊所有店鋪,都被換上了整齊劃一的招牌。這些招牌統一黑底白字,再配以路邊的鮮花,顯得十分肅穆,網友戲稱其為“墓地風”。這種整齊劃一的“重新規劃”,其實是一種畸形的審美。一個城市的氣質是在歲月的積淀中漸漸形成的,天天拆天天換新的,只會變整齊,卻不會變美。
觀點角度
觀點一:美育的起源
“美育”一詞在中國的首次提出,源于1906年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一文。在王國維看來,精神之能力,包含“真、善、美”三個層次,總稱為心育,即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協調發展,而美育不但可以促進德育、智育發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達完美之域”。(來源:人民網吳昊)
觀點二:美育的作用
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因為美育作用重大。從細處說,美育是教育孩子發現美、理解美、追求美,讓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從大處說,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讓中華美育為文化自信筑基。
觀點三:美育事關文化傳承
近代以來,從王國維將美育和智育、德育并舉,到魯迅寫就《擬播布美術意見書》,再到蔡元培發表《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們從來都是在文明持續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為美育有傳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過美育工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把優秀傳統文化深植于孩子們的內心。
觀點四: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眾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審美教育對于人格培養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
觀點五:美育不等于應試,尤其不等于“美術考級”
美育不是應試,也不僅僅是傳授技能,而是讓孩子的眼睛因為發現美而閃亮。毋庸諱言,一段時間里,美育在整個教育中相對屬于短板。在一些人看來,美育工作是少數人的事,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體的美育工作中,存在著以技代藝、重應試輕素養等現象;在社會上,各種類型的美術培訓機構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導向、利益驅動,“美術考級熱”就是其中一例。
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篇5】
開普勒:感謝上帝,讓我看到了美
科學不但求真也求美,科學家像藝術家一樣追求美,是科學取得創新性成果的原因之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是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
當他發現行星運行的軌道并非哥白尼所說的圓形,而是橢圓形,并最終確定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時,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感謝上帝,讓我看到了美!”
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篇6】
1、“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平庸的心靈唯有美育拯救,人離開美育尚能茍活,但雖生猶死。
“我的靈魂平靜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心懷對藝術的熱忱,尼采面群嘲而不見,仍能維持著自給自足的精神狀態;
“耗精神與號呼,擲光陰與醉夢,殊可惜也”,胸有對文學的追求,蒲松齡忘卻落第的慘境,全身心投入述著之愿,終得凱旋。
美育帶給人朝聞道夕可死矣的心境,使人擁有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心靈。
2、人們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袁隆平院士喜愛小提琴,小提琴可撫慰心靈。
李白大唐詩仙,卻也有著武官的英姿颯爽,他喜歡喝酒與舞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徐霞客經歷多次科舉失敗,但是他并沒有灰心喪氣,反而用高山大川的美育心靈,最后成為一代大家。
他們發現美,同時也創造美,滋潤著下一代的心靈,助力他們人生發展。
文化自信應也包括美育,如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用美育喚醒人。
關于美育的作文素材【篇7】
柏拉圖曾經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精靈,這個精靈決定著一個人的品質。我想:對于我來說,這只精靈就是我對美的虔誠。
猶記得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曾經指出,當下有兩種人,一種是“菲利斯特人”,另一種是“繆斯的孩子”。何謂菲利斯特人?它是指那些對美沒有追求,沒有精神信仰的人,而繆斯的孩子則是有精神生活的人,向往美和精神世界具有神韻的人。
可見,對美的追求的人之為人的依據,美育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豐富我們的世界,開闊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情懷,讓我們的靈魂有新的追求與歸宿。
也許有人會說,美育真的有那么重要嗎?誠如其然,美育可能不能讓我們填飽肚皮。但是,生活中油筆溫飽更重要的東西。塔拉韋斯特菲斯說過:我愿意將改變我這一生的,稱之為美育。
美的教育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使得平淡無奇的生活變得生意盎然,讓生活變得靜水流深。也許對畢飛宇而言,理想生命就是理性精神與獅子體魄;而對我而言,理想生命就是美與育。每個人對美追求的層次不同,但是美育所起到的作用是升華你對美的追求,提升精神與充盈靈魂。
究其根本,我以為這是人之為人的重要依據。正如朱光潛在《談美》中寫道:“人所以異于其他動物的就是于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對每個人而言,都有兩種生命,一是身生命,一是心生命。個體要有存在的意義,必須要讓心生命得以成長。而對“美”的追求,可以讓我們在“茍且的現實面前”,還有“詩意與遠方”。
需要補充的是,以“美”育人,關鍵要知道何為美?李澤厚有“審美三境說”: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可見,美不僅讓我們身心舒暢,精神明亮,甚至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靈魂。
如果從社會和國家層面來看,對美的追求還可以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這就好像歷史的漫漫長夜中,“美”猶如燈塔一樣,指引著我們的文明向前發展。
蔣勛說:“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我想,“美”應是上帝為我們垂下的藤條,可以讓我們的靈魂攀升至天堂。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美就是最高境界的精神需求。“風正一帆懸,潮平兩岸闊”,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用美育為我們的生命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