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課后練習題附帶答案
祝福課后同步練習題 |
祝福課后同步練習題答案 |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
說明文閱讀 |
祝福課后同步練習題
序 幕 | ||
結 局 | ||
開 端 | ||
發 展 | ||
再發展 | ||
高 潮 | ||
尾 聲 | 結尾段 |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
2.聯系課文內容,分析以下句段,回答括弧內的問題。
(1)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可見是一個謬種!(四叔為什么罵祥林嫂是“謬種”?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的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 “特意”“滿足”表現了這些老女人怎樣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鑒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值得煩厭和唾棄……(說“大家咀嚼賞鑒”祥林嫂的悲哀,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秘的說。“再一強,或者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現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柳媽是善女人,不殺生,可是為什么認為祥林嫂應該“撞一個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課文有兩次描寫祭祀時四嬸不讓祥林嫂沾手的情節:
第一次: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
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取燭臺。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
她轉了幾個圓圈,終于沒有事情做,只得疑惑地走開。
第二次: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
(四嬸前后兩次不讓祥林嫂動祭具,祥林嫂兩次反應大不相同,為什么?比較一下,“祥林嫂,你放著罷!”和“你放著罷,祥林嫂!”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著一個內中放了一個破碗的竹籃,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下端開了裂的竹竿:她已經是一個乞丐了”?為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祥林嫂一生的幾次不幸遭遇都發生在什么時間?小說如此安排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說為什么以“祝福”做標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祥林嫂“什么時候死的”?魯四老爺家的短工回說:“說不清。”請你研讀課文,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許壽裳先生說:“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這句話含意非常深刻,請你說說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現在不知增價了否?”這個句子除了表現“我”消極的、逃避現實的態度外,還讓我們聯想到什么樣呢?(提示:小說還有哪些地方寫到錢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說結尾含意特深。“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這“醉醺醺”三個字,形象生動地勾勒了一群吸血鬼的形象。這群吸血鬼帶給魯鎮的人們以什么樣的“幸福”呢?祥林嫂也屬于這“幸福”的一群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下摘抄的語句都是魯迅對封建的傳統文化的批判,請你根據小說《祝福》(也可聯系你學過的魯迅的其他作品)的描寫作些具體分析。
(1)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資格,至多不過是奴隸,中國歷史上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2)“……意圖生存,而太卑怯,結果就得死亡。”
(3)“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
(4)“社會上多數古人模模糊糊傳下來的道理,實在無理可講;能用歷史和數目的力量,擠死不合意的人。這一類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里,古來不曉得死了多少人物;節烈的女子,也就死在這里。”“社會公意不節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這社會里,是容不住的”
(5)“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10.請根據小說內容,以《悲慘的祥林嫂》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求(1)用順敘寫;(2)用第三人稱寫;(3)將祥林嫂臨死前的河邊對話,改為祥林嫂的心理活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錄
祝福課后同步練習題答案
1.解析:本題旨在通過填充表格,體會小說故事情節和結構特征。
答案:
序 幕 | 開頭至“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
結 局 | “況且,一想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至“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 | 河邊談話和祥林嫂之死 |
開 端 | “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跡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 至“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終結,不久也就忘卻了” | 祥林嫂初到魯鎮 |
發 展 | “只有四嬸,因為后來雇用的女工”至“從此之后,四嬸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 | 祥林嫂被賣改嫁 |
再發展 | “但有一年的秋季”至“她單是一瞥他們,并不回答一句話。” | 祥林嫂再到魯鎮 |
高 潮 | “魯鎮永遠是過新年”至“那我可不知道” | 祥林嫂捐門檻贖罪 |
尾 聲 |
2.解析:本題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分析小說的精彩語句的能力,學會如何聯系課文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魯四老爺是程朱理學思想的堅決捍衛者,程朱理學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人再嫁,是最大的罪惡,魯四老爺是不能客忍的。再次,年底“祝福”是“祈求一年好運”的時刻,祥林嫂這個”罪惡深重”的女人,“不早不遲”,偏偏要在“祝福”時候死去,不是更顯得與這個社會作對嗎?所以他要憤憤地罵祥林嫂是“謬種”。
(2)這些老女人“特意”尋來,聽祥林嫂講悲慘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為了獵奇,作為無聊生活的一種調劑,以他人的痛苦,填補了自己空虛的生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使國民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壓抑和毒害,造成民眾的愚昧、冷漠。魯迅對這些老女人的描寫,正是為了揭露這種愚味、冷漠。
(3)說“大家咀嚼賞鑒”祥林嫂的悲哀,表現了作者對民眾冷漠麻木的心靈的批判和激憤之情。
(4)程朱理學把佛家的陰間地獄觀念與封建的倫理道德結合起來,形成一套“陰間報應”思想,鼓吹閻王會把再婚過的婦女鋸成兩半。這是封建的思想觀念的另一種存在形式,說明當時社會封建禮教的天羅地網是多么嚴密,使可憐的祥林嫂無處遁形,并最終從精神上摧毀了她。而小說讓柳媽這個“不殺生”的“善女人”“殺”死祥林嫂,不僅充分說明了程朱理學的殘忍,而且說明了它的偽善。
(5)第一問:第一次,祥林嫂并不明白自己的“罪過”,她不明白四嬸為什么不讓她沾手,所以只是感到“疑惑”。而第二次,她已經從柳媽口中明白了四嬸不讓她動祭具的原因,但她捐了“門檻”,認為自己已經“贖罪”了,可以被“寬恕”了。可是四嬸的斷喝讓她明白自已永遠不能被這個冷漠的社會“接受”。因此,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第二問: “祥林嫂,你放著罷!”“你放著罷,祥林嫂!”兩句話的語氣是很不一樣的,后者是一個倒裝句,命令的意味更強烈,態度也更嚴厲。
(6)不能改。因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開了裂”分別是前面句子的修飾語,把它們單獨放在后面,是為了強調和突出,改了就沒有這種效果了。“分明”“純乎”這兩個詞的連用,表明了“我”對祥林嫂成為乞丐有一個從不信到不能不信的判斷過程,因此不能省略
3.解析:探討這樣的問題,能使我們從作者看似不經意的文筆中發現深刻的寓意。“于不疑處見疑,方時進焉”。
答案:春日之時,丈夫死亡;孟春之時,被賣改嫁;暮春之時,痛失愛子;迎春之時,一命歸天。作者把祥林嫂的不幸遭遇都安排在春天。
4.解析:對小說標題含意的理解,實際上也是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答案: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與“祝福”有密切聯系,祥林嫂就是在“祝福”中死去的。小說取題為“祝福”,正是為了以“祝福”的熱鬧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祝福”作為一種封建習俗,它又是封建文化、封建禮教的象征。小說將祥林嫂的不幸置于“祝福”的環境中,能更清晰地揭示出舊中國社會中封建文化在其悲劇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劇一生的社會根源,揭露封建文化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5.解析;此題旨在培養我們認真研讀課文的習慣,解題的關建是理清“我”的行蹤。
答案:“我”在送灶的這一夜回到魯鎮,第二天下午在河邊遇見祥林嫂、第三天傍晚在魯四老爺家聽到祥林嫂死去的消息。因此,祥林嫂的死,正如短工所說,“昨天夜里,或者今天罷”,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講具體一點,如果魯鎮是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那么,祥林嫂則是死于二十四日夜或二十五日;如果魯鎮是二十四日“送灶”,則向后順推一天。從祥林嫂的死“說不清”來看,祥林嫂的生死早就無人過問了,由此更可見出她的遭遇多么悲慘。
6.解析:此題旨在啟發我們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一步認清封建禮教的本質,明白精神的無形的殺手比明火執仗的殺手厲害百倍。
答案:狼吃阿毛,還留下了血跡;禮教吃祥林嫂是殺人不見血,沒有任何痕跡。
狼吃阿毛,尚能博得母親的悲傷,魯鎮的人們幾滴眼淚;禮教吃祥林嫂不僅沒人同情,反而被視為“謬種”,“棄在塵芥堆里”。
狼吃阿毛,人們都知道兇手是狼,痛恨狼;禮教吃祥林嫂,兇手是誰?短工說是“窮”,此外沒有人關心,更沒有人能說清楚。
兩相對比,可見禮教吃人比狼吃人狠百倍、慘百倍。
7.解析:小說有多處寫到錢,看似閑筆,實際上有著很深的含意。做這樣的練習題,有助于領會魯迅先生高超的語言藝術。
答案:“祥林嫂每月工錢五百文”,“于是算清了工錢,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由此推算,祥林嫂第一次來魯鎮做工三個半月。
祥林嫂捐門檻,“價目是大錢十二千”。“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這十二元錢是祥林嫂整整兩年的血汗錢!由此也可推出,一千文相當一元鷹洋。“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可見,祥林嫂做一個月的工,只夠半盤“價廉”的清燉魚翅,幾乎是不拿工錢的奴隸。連做這樣的奴隸尚不可得,想見當時的婦女,地位是多么低下。
8.解析:此題旨在體會小說精警的語言,揣摩它的深刻含義。
答案:天地圣眾“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祥林嫂是魯鎮人,當然也屬于這“幸福”的一群。那么,祥林嫂獲得了什么樣的“幸福”呢?前面已經分析過,她的“幸福”就是“死比生幸福”!
天地圣眾給了柳媽什么樣的“幸福”呢?柳媽是信奉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如果這也算是人生的幸福,那么她最大的“幸福”便是到陰司去,用不著擔心被閻羅大王鋸為兩半。
天地圣眾給了魯四老爺什么樣的“幸福”呢?他套上程朱理學的沉重枷鎖,忌諱甚多,思想保守,生活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卻反對變革,而且自我封閉,完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他的“幸福”只不過是行尸走肉,僵尸一具。
總之,程朱理學熏陶出來的人們,一個個從昏睡入死滅,不僅不感到就死的悲哀,反而感到就死的“幸福”——這便是他們“祝福”而得來的“幸福”!
9.解析:把具體的語言抽象化,把抽象的語言具體化,這是閱讀理解的深化。此題深入理解魯迅如何通過藝術形象的塑造,揭露封建禮教的本質,有助于這兩種能力的提高。
答案:(1)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終在“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了奴隸”這兩者之間浮沉。例如,她逃到魯鎮,做了魯四老爺家的女工。“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然而她反滿足“。這在她,似乎是“暫時做穩了奴隸”。但“好”景不常。不久,她就被婆家人搶走,賣給深山里的農民賀老六做老婆。綁架式的買賣婚姻,以暴力強逼再嫁的遭遇,再次表明了祥林嫂的奴隸地位。幸而丈夫“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滿足了。旁人也認為她“交了好運了”。可這種“滿足”和“好運”,其本身就帶有悲劇的性質。因為她所感到滿足的,并非是不受壓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勞”的奴隸式生活。
(2)在魯迅的鄉土小說中,將兒子的命運寄寓在人血饅頭上的懦弱的華老栓(《藥》),一心想躋身于長衫客行列的落魄書生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丟了辮子被女人當眾辱罵的憂愁的七斤(《風波》),在多子、饑荒、苛稅等壓榨下苦得像個木偶人的閏土(《故鄉》),都是社會中的卑怯者,他們對于身受的壓迫忍辱受屈逆來順受。《祝福》中到土地廟捐門檻贖罪的祥林嫂,也是社會生活中的卑怯者,雖然他們面對坎坷的命運和人生也有過不平和抗爭,但最終都屈服于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結果就得滅亡。
(3)《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酒客們對孔乙己的奚落哄笑,《藥》中老栓茶館里茶客們對夏瑜的斥責譏嘲,《祝福》中魯鎮人對祥林嫂悲劇故事的學舌、對祥林嫂額頭傷疤的嘲弄,都可看出魯迅對卑怯者恃強凌弱的深惡痛絕。
(4)《祝福》中的祥林嫂守寡后又被婆婆強行嫁到賀家墺,祥林嫂全力反抗,竟一頭撞在香案角上。被稱作善女人的柳媽竟認為當初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并勸祥林嫂去土地廟捐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封建的節烈觀念成為摧殘鄉村婦女的“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
(5)《祝福》中回歸魯鎮的“我”,在祥林嫂關于靈魂地獄有無的叩問中,只能以“也許有”,“也未必”和“說不清”搪塞,這種中庸之道的處世態度,魯迅在小說中闡釋道:“‘說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給人解決疑問,選定醫生,萬一結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這說不清來作結束,便事事逍遙自在了。”這顯然是為魯迅所針砭的調和折衷的中庸之道,是一種擺脫責任和道義的中和主義。
10.解析:本題旨在提高縮寫課文的能力,同時訓練多種敘述和描寫的方法。
答案:(3)將祥林嫂臨死前的河邊對話,改為祥林嫂的心理活動。下面的寫法可供參考:
五年后的舊歷年底,鞭炮聲響徹云霄,魯鎮的人們都在忙著準備祝福了。滿頭白發的祥林嫂,拄著下端開裂的竹竿,拎著破爛不堪的籃子,顛巍巍來到河邊。面對滔滔江水,她要干什么?她是回憶四十年的悲慘生涯,還是想起了被魯家趕出后這五年的乞討生活?不,現在什么也不想了,與其在這非人間受活罪,還不如死去的好!
“死了到陰司去,閻羅大王也要把你鋸開……”她又想起了柳媽的話,死的恐怖重新涌上心頭。但是,柳媽的話不是也明白地告訴她,人死了也有魂靈?雖然入地獄,卻是能和親人見面的,她的阿毛不是也在那里嗎?一想起阿毛,她那早已失去光彩的眼睛忽然發亮了。是喜,還是悲?是酸,還是甜?她全嚼不出味兒。遠處又傳來了聯綿不斷的爆竹聲,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不時發出一道閃光,祥林嫂終于結束了她的生命。
第二天,人們在河邊發現了她留下的唯一家產——一只破籃,里面放著一口破碗,空的。
返回目錄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題的方向等。
(2)辨識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分析重點文意。
(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
二、答案來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關鍵詞語或語句(諸如抓住議論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辭句、文段中的關鍵形容詞和動詞)。
B.提煉篩選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話或材料中的語句來概括歸納,再加以合并濃縮,留下重點語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審題,領會出題者意圖,圍繞題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問。
2.辨識文體,根據文體知識作答;答題應有條理、書寫規范。
3.遇到開放性或談看法感受的題目必須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論點)來發散,可適當摘錄文中重點語句回答,并盡量結合實際感受、引用的相關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練概括。
返回目錄
說明文閱讀
1.明確說明對象
辨析說明對象可以:a.看文章題目;b.根據說明語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
2.概括說明內容
事理說明文說明內容一般可概括為:本文主要說明(說明對象)的構造、形態、性質、特點、變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視具體說明對象的哪些內容而定)。
3.明確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事理說明文一般都采用邏輯順序的說明順序。
4、明確說明方法:
(1)說明方法
(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說明方法;b、再聯系說明內容分析該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答題規范
答:不能刪去,“__”表示……,去掉后就變成了……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于絕對化)
6、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
常用的結構模式: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