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歷史知識點
高考文科歷史知識點(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后期)
高考文科歷史知識點(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簡況: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時間、參加國、操縱者、主要條約、作用、體系內所蘊含的矛盾;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基本上完成了對戰后列強關系的調整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是列強以實力為基礎的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這種調整與安排是短暫的,隨著體系所蘊藏的矛盾的激化,體系逐漸被打破。
二、雅爾塔體系:
1、雅爾塔體系的建立:背景、內容、實質等;2、兩大陣營的形成和對立:兩大軍事集團、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事件等;3、美蘇爭霸:階段、時間、特征、典型事件;4、雅爾塔體系的瓦解:美國霸主地位的動搖(日本與歐盟對其造成的影響)、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與消失(注意其時間)、兩極格局終結(以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為標志)。
三、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
1、格局轉換時期的特點:①、這次格局的轉換不是通過戰爭的勝負來完成的;②、格局轉換將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③、轉換過程中,以經濟與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將決定一國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
2、當今世界格局的特點是一超多強,向多極化發展。
高考文科歷史知識點(三):主要的大國關系
(1)、英法關系:A、特點:①、在以歐洲為中心的時代,英法關系曾是國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它們爭奪殖民霸權、海上霸權和歐洲霸權的斗爭十分激烈;②、英國對歐洲大陸一貫堅持勢力均衡政策,一切以英國的利益為轉移;③、20世紀以來,英法在對德問題上有合作也有矛盾,二戰后法國奉行獨立外交政策;B、演變:①、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侖帝國爭奪霸權和歐洲市場,最后打敗了法國;②、19世紀中期,英法聯合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敗俄國;聯合侵略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③、一戰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西線成為大戰的主戰場;④、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英國則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不愿法國獨霸歐洲;⑤、英法操縱國際聯盟,極力排斥美國插手歐洲事務;⑥、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采取綏靖政策;⑦、二戰后,英法都先后加入北約、歐共體,20世紀90年代共建歐盟。
(2)、法德關系:A、特點:①、兩者是爭奪歐洲霸權的老對手,雙方長期處于尖銳對立的狀態;②、在長期的對立和爭霸斗爭中,雙方互有勝負,幾度起落,由于實力相當的受國際關系的制約,雙方都沒有達到最終目的;B、演變:①、普法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向德國割地賠款,德國成為歐洲大的最強國;②、19世紀晚期,法國力圖向德國復仇,德國則想進一步削弱和遏制法國,法德矛盾十分尖銳; ③、20世紀初,兩國分別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雙方均加強軍備競賽;④、一戰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西線成為大戰的主戰場;⑤、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會議鑒定了《凡爾賽和約》,部份實現了法國的愿望;⑥、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采取綏靖政策;⑦、二戰后,法和聯邦德國共建歐共體,在經濟上建立伙伴關系,20世紀90年代共建歐盟。
(3)、英美關系:A、特點:①、一戰后,美國地們上升,英國地位下降,雙方有合作也有沖突;②、二戰中,兩國合作,二戰后美國取得世界霸權,英國跟隨美國; B、演變:①、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英國贏得民族獨立;②、一戰后期,美國參戰,與英法協同抗擊德國;③、一戰后,美國企圖憑借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實現經濟全世界的野心,英國則力圖保持海上霸權,英美矛盾尖銳;④、美國企圖控制國聯,英法極力反對,美國沒有參加國聯;⑤、華盛頓會議后,美國取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英國從此喪失海上霸主地位;⑥、一戰后,英美在武裝干涉蘇俄、德國賠款問題上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策;⑦、二戰中,美英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密切合作,協調行動,對打敗法西斯作出了貢獻;⑧、二戰后,美國取得了世界霸權,打著反對殖民主義和旗號排斥英國勢力;英國依靠美國援助恢復經濟,政治上也成為美國的附庸,加入北約組織。
(4)、美蘇關系:A、特點:美蘇關系主要集中表現在二戰前后,從二戰后至20世紀90年代,整個國際關系圍繞美蘇關系而展開,美蘇爭霸成為美蘇關系的核心;B、演變:①、二戰前,由于意識形態的分歧,美國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起對蘇聯進行武裝干涉和敵視;②、二戰中,由于法西斯侵略嚴重損害英美利益,美英逐漸改變了對蘇的敵視政策,轉而采取援助蘇聯,同蘇聯合作的政策,美蘇關系走上了戰時合作的道路;③、二戰后,美蘇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進一步發生變化,美蘇兩國戰時合作關系破裂,美蘇冷戰對峙,兩極爭霸。
2、近現代國際關系中的中國:
①、鴉片戰爭后,中國被動進入近代國際關系體系中,直到20世紀初,作為落后國家,一直是列強瓜分、掠奪和欺凌的對象,毫無國際地位可言;②、一戰中,中國取得戰勝國地位,但由于是弱國,根本無法保證自己的車際權益;即使在反法西斯中,列強放棄在中國特權后,中國的主權依然經常遭到侵犯;③、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開始在國際舞臺上產生強大影響;朝鮮戰爭的勝利、日內瓦會議、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等標志著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④、20世紀末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
①、含義:指英國為維持霸主地位憑借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維持歐洲各國之間相互牽制的關系,防止一國稱霸歐洲的外交政策;②、實施:從拿破侖帝國崛起到二戰結束,英國長期推行這一政策,為了抵御歐洲大陸的強國,英國先后采取了聯合抗法—聯法敗俄—聯合抑德—扶德抑法—縱德反蘇的做法。③、英國能長期推行這一政策的原因:實力決定、國家利益決定、客觀條件決定(英國處于歐洲大陸以外可以坐山觀虎斗)。
猜你感興趣:
1.高考歷史文科知識點
2.高考文科歷史的復習方法
3.2017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匯總
4.2017年高考文綜歷史復習知識點
5.高考歷史文綜重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