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一):秦漢時期的文化
統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氣勢恢弘。
二、科技:
①天文:漢武帝時,“太初歷”是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開始以正月為首;公元前28年,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RYB電動內嚙合齒輪泵學解釋,還發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②數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完整的體系。
③醫學: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張仲景和華佗是東漢末年最著名的兩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后世中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臨床的辨癥施治奠定了基礎,后人稱張仲
景為“醫圣”。東漢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麻醉藥,適用于外科手術。這一發明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造紙:我國是世界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時已有絮紙和麻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蔡倫發明“蔡侯紙”,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6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并經阿拉伯傳到非洲與歐洲,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哲學:
1、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①董仲舒新儒學特點是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②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③董仲舒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等文獻中。④是唯心主義YHB軸頭油泵思想,在當時對鞏固政權和國家統一安定其積極作用,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②東漢家王充的《論衡》對神學開展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及其《論衡》:①東漢前期,我國古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②王充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衡》一書中。③王充反對天人感應說,反對有鬼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 四、宗教:
1、佛教的傳入:①西漢末年,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②漢明帝派專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陽白馬寺,佛教在中國傳布開來。
2、道教的形成:①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由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黃老學說的某些成分相結合,形成了道教。②道教的主要經典是《太平經》,它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③東漢末年,道教派別有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米道。
五、史學: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東漢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六文學:賦是興起流行于兩漢時期的一種新型的體裁。其特點是辭藻華麗,筆法鋪張,缺乏充實的生活內容;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及班固的《兩都賦》;樂府詩是漢代詩歌的主要形式,《十五從軍征》等是樂府詩的名篇。 七、藝術:秦始皇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珍品;成都說唱俑、洛陽雜技俑;秦漢大量的磚瓦、瓦當;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色帛畫是帛畫的稀世之寶。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1、科技:
(1)數學:劉徽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祖沖之精確到圓周率后七位數,比外國早近一千年;著有《綴術》。 (2)農學: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農書。 (3)地理:裴秀繪制《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原則;酈道元著《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學:
(1)、道教:東漢時在民間興起;①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藥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封建zyB燃燒器油泵統治服務的宗教。②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
(2)、佛教與反佛的斗爭——①佛教盛行: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教義為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也適合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傳播。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和壓迫,安于現狀;第二,統治者廣修寺塔,施舍錢財,浪費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爭奪勞動人手和稅收,農民負擔加重。③反佛與滅佛:范縝在《神滅論》一文中,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形體存在,精神就存在;形體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滅論》的反佛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兩次滅佛。
3、文學:
(1)詩歌——“建安文學”:以曹操父子為代表。作品內容充實,風格蒼涼而又富有生氣。②田園詩:陶淵明《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③民歌:《采桑度》、《敕勒歌》、《木蘭辭》。 4、藝術: (1)書法: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藝術、ZYB高溫齒輪油泵蔡邕(yong)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②曹魏鐘繇把隸書轉化為楷書;③東晉:王羲之稱為“書圣”,代表作有《蘭亭序》。
(2)繪畫:①宗教畫興起,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教畫的始祖;②東晉顧愷之擅長人物畫,《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3)雕刻:①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②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三):短暫的隋朝
一、隋的建立和統一: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楊堅,隋,長安,隋文帝。 2、統一:589年,派楊廣(煬帝)滅陳,統一南北。
3、統一條件:①魏晉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統一條件成熟。②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為隋的統一奠定了經濟基礎。③隋文帝加強軍隊建設,做好了渡江作戰的準備。④陳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敗,軍隊紀律松弛,不堪一擊。
4、意義:結束了南北長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安定和社會的發展。
二、隋朝的建設:
1、興建兩都:宇文愷主持;隋文帝—大興城(長安東南);隋煬帝—東都洛陽。兩都宏偉壯麗,是當時世界上聞名的大都市
2、廣設倉庫;在兩都及地方廣設倉庫;洛口倉(河南鞏義)、含嘉倉(河南洛陽)等。
3、開通運河:①隋煬帝于605年至610年,開通了通濟渠、邗溝(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了連結江淮的運河)、永濟渠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②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琢郡,南達余杭,是當時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③大運河的開鑿對鞏固統一和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以及運河沿岸的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4、修筑馳道:為了巡游;北瀝青保溫泵方修兩條大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
三、隋煬帝的暴政和隋朝的滅亡
1、暴政:①濫用民力;②征伐高麗;③奢侈腐化;修建豪華宮殿④嚴刑酷法。 2、滅亡:農民起義的爆發,618年,隋煬帝被部將殺死,隋亡。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四):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五):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六):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七):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八):
高三文科歷史知識點(九):
猜你感興趣:
1.高考歷史文科知識點
2.高考文科歷史的復習方法
3.2017高三歷史知識點總結
4.高考歷史文綜重點知識
5.高三文科復習方法
6.文科歷史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