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省高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模擬試題
2017四川省高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模擬試題一、選擇題
2、“中書、尚書令在西漢為少府屬官。在東漢隸屬少府。雖典機要,而去公卿甚遠。魏晉以來,浸以華重。唐遂為三省官長,居真宰相之任。”這段話意在指出
A、漢代少府份屬九卿,位尊權重
B、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是真宰相
C、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漸提高
D、三省制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
3、“詞”在兩宋的發展勝過“詩”,被看作一個時代文學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節奏感強,形式更為自由,便于抒發感情
②對仗工穩,句式整齊,適于言志和述懷
③能和樂歌唱,貼近市民生活,群眾基礎廣
④不斷變革、創新,風格多樣,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893年,駐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記》中寫道:“衙門大臣萃畢生之全力以經理交涉事物者,殆鮮有其人。或以官高掛名,或以淺嘗自喜;或驟出驟入,聽其自然。一聞《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兩書之名,尚有色然以驚者。”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務的減少
B.頑固派對洋務的抵制
C.立憲思想思想傳播的困境
D.洋務人才的匱乏
5.圖1 是法國某報刊登的關于晚清的一場戰事的圖片。該戰事的后果是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中國西南門戶被迫打開
C.沙市、重慶等商埠開放
D.《辛丑條約》簽訂
6.1919年,某新潮社社員暨《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認為:“這些命書,無論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聽其主持,不得不看為一生絕大的紀念品”。該事例說明
A.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婚俗
C.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書決定時人的婚姻
7.1935年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的《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案》,明確了“建設國民經濟,必須為全盤之統制”的政策。該政策
①受國家干預經濟思潮影響 ②消除了列強經濟壓迫
③有利于構建戰時經濟體制 ④ 遏制了官僚資本勢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文初稿作者在聽到贊譽省的同時,也因看到一些報刊批評該文”違反中央精神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轉而安排”后事“:”我已經有思想準備了,我準備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當時
A.社會輿論呈”百花齊放“之勢 B.”左“傾束縛亟待提高
C.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漸入人心 D.”兩個凡是“名存實亡
9.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關于該法的表述,錯誤的是
A.它是古羅馬習慣法的匯編 B.它限制了貴族的權力
C.它是當時羅馬社會的寫照 D.它不必屬于羅馬公民法
10、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完成之際,卡萊爾在《文明的憂思》中發出感嘆:“當整個國家僅僅只在乎金錢和被金錢所主宰的時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懸在深不見底的深淵上空。”可見,卡萊爾注意到了英國( )
A、煤礦大量開采導致土地塌陷 B、工業革命中社會財富急增
C、經濟發展與人文精神的對立 D、工業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1.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選擇移居美國,放棄愿意為他提供避難所的歐洲國家。悉知該消息時,法國物理學家保羅 朗之萬評價道:”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吧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在此,朗之萬
A.譴責納粹德國迫害猶太科學家
B.擔心歐洲大陸的戰爭威脅日益臨近
C.意識到世界可選中心即將轉移
D.覺察到科學家全球流動為大勢所趨
12.圖2(圖片不全)是20世紀50年代朝鮮半島形勢圖,該圖可以反映出
A.冷戰格局的擴展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美蘇直接對抗
D.聯合國勢力的擴張
2017四川省高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模擬試題二、材料題
13.(2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所學知識,以“交流與聯系”為主題,解讀材料一。(10分)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逐漸得到推廣。番薯“或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土地等去發展經濟作物,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糧食生產革命和人口爆炸互為因素,清代以來,人口壓力不斷增加,原本人煙稀少的廣大山區因為“老林初開,包谷不龔不獲”和番薯“備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種遍野,“生齒日繁”。“棚民租山墾種,阡陌相連,將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隨水落,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納”。
——摘編自何炳棣、陳樹平等的研究成果
(2)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洲作物傳入對明清中國的影響。(12分)
14. (3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五條 國會遇兩院各三分之二人數認為必要時,得提出本憲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國三分之二閣議會之請求,得召集會議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國憲法修正案節選
——據《美國憲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譯)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成美國“修憲”的因素;(4分)歸納上表中美國憲法修正案的兩個基本方面,并選取相關條款分別給予說明。(8分)
材料二
高三學生小頌收到外國朋友羅伯特的郵件,他想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希望小頌予以介紹。以下是小頌對相關內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即將勝利,中共七大通過《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建議成立包括各黨派、民主團體和無黨派在內的聯合性質的民主政府,將中國建設成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這是中國共產黨對戰后中國的設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中共中央發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五一號召”,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熱烈響應。新政協籌備會兩次全體會議的召開,揭開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同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的歷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
④1954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2)參照①、②,幫助小頌同學完成對③、④的整理和陳述。(12分)
(3)綜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設歷程中的共同經驗,并舉其他相關史實證明。(6分)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模擬試卷含答案
2.2017全國大綱卷文綜歷史部分試題卷及答案
3.2017年四川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7年高考文綜“政治”大題答題模版
5.2017四川省高考理綜生物試題及解析
6.2017屆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