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飲食要注意什么
1、高考飲食注意足量主食,因為大腦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所以每天4~6兩的主食,并且適當的粗糧,可以保證大腦能量的穩定供給。針對很多孩子不愿吃粗糧的情況,建議選擇藜麥,既含有碳水,又是優質蛋白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口感又好。還有新鮮的適量的水果,即提供維生素也能提供碳水。
2、高考飲食注意優質蛋白質,每天2-3兩瘦肉、1個雞蛋、250~500ml牛奶、適當豆制品。
3、高考飲食注意適當加餐:可用酸奶、1~2個核桃做加餐,或考前吃一點點黑巧克力。
高考期間吃什么好
高考吃牛奶、雞蛋、豆制品、魚類,可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吃些羊肉、牛肉也有助于增加營養,但要適量,需要注意的是肥肉要少吃或最好不吃。
為了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應保證考生每天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量,這些食品在選擇上要保證新鮮的,有顏色的。同時,洋白菜、西紅柿、柿子椒、菠菜、胡蘿卜等蔬菜也可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在水果方面,草莓、獼猴桃、西瓜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煎炸的食物因其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要少吃。總之,考生平時的飲食習慣不要改變,可按照自己的飲食習慣進行適當的改動,但不要做太大的調整。
如何保證高考飲食
飲食多樣化
高考之前飲食要多樣化,不要挑食,切記不要吃過于冰冷的食物,以免腸胃受到刺激產生不適合腹瀉等癥狀,天氣炎熱我們可以喝綠豆湯來解暑。如果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來增加食欲,以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
飲食要適中
不要以為學習消耗大就要多吃,在高考復習期間,我們消耗的是葡萄糖,如果吃的過多,會使血液進入消化系統,這時大腦等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就會犯困,影響我們備考狀態和學習效率。所以正餐以吃好為主,可以在餐后吃一些水果來保持體力。
飲食清淡少刺激
清淡的飲食可以讓我們身體的酸堿值保持平衡,不容易引起腸胃的不適。最好不要吃辛辣和有你的食物。
2023高考志愿填報怎么選大學
根據大學類別來選大學
根據大學類別快速找到報考大學范圍,比如考生想學電子信息類大學,我們就可以把帶“電子”和帶“郵電”類大學歸結起來,然后根據高考成績在電子信息類高校中選出心儀大學即可,非常快捷。
根據喜歡專業來選大學
有些考生比較看重大學名氣,非211/985高校不上,有些考生比較重視專業,認為專業關系到就業關系到職業發展,學熱門、就業率高的專業才是“硬道理”,因此選大學時我們可以根據喜歡專業來選擇。
根據“分線差”來選大學
用“分線差”填報大學志愿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分線差”指兩種分數差,一種是院校招生最低分與省控線之差,另一種是考生分數與省控線之差,這兩種“分線差”比較好理解,比較簡單計算,我們通過數據對比很容易得出兩種“分線差”高低,然后根據“分線差”選擇出大學。
根據“省位次”來選大學
現在最常用的高考志愿報考就是“一分一段”報考法,即是“省位次”報考方法,它聽起來比較難,其實很簡單,并且比“分線差”報考方法更準確。
新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有哪些
1、“專業+院校”形式
這種填報方式可以讓考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專業及院校,也能讓考生更明確未來職業方向,避免了考生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
比如考生想報考熱門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可以報考“信息與通信工程+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重慶郵電大學”等眾多大學的信息與工程專業。
2、“院校+專業組”形式
如“清華大學專業組4”對選科的要求是:首先科目物理,再選科目不限,專業組內包括計算機、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10個專業。
“清華大學專業組5”對選科的要求是:首選科目物理,再選科目化學,包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5個醫學專業。
新高考填報志愿的竅門
1、重視第一志愿。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第一志愿。因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電子檔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歡的專業放在了后面,當第一志愿上線的考生人數足夠的時候,招生院校就不會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視第二志愿。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再重視第一志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第二志愿。當考生的第一志愿在錄取過程中如果因為一些原因不能被錄取時,第二志愿就會成為考生的最佳選擇。很多考生都會認為第二志愿沒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實每年因為第二志愿而被錄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數量,所以考生還是要認真對待第二志愿。
3、服從調劑要慎重。很多考生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就會在志愿填報的時候選擇服從調劑。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考生不能忽視服從調劑,特別是一些成績較低或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