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教案及反思(2)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敘述同底數冪乘法法則并用字母表示.
(2)計算:①
②
2.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計算和
和
提問學生式子
、
的意義,啟發學生把冪的乘方轉化為同底數暴的乘法.計算過程按課本,并注明每步計算的根據.
觀察題目和結論:
推測冪的乘方的一般結論:
(2)冪的乘方法則
語言敘述: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字母表示:
.(
,
都是正整數)
推導過程按課本,讓學生說出每一步變形的根據.
(3)范例講解
例1 計算:
①
②
③
④
解:①
②
③
④
例2 計算:
①
②
解:①原式
②原式
(四)總結、擴展
同底數冪的乘法與冪的乘方性質比較:
冪運算種類 | 指數運算種類 | |
同底冪乘法 | 乘法 | 加法 |
冪的乘方 | 乘方 | 乘法 |
八、布置作業
P101 A組1~3; B組1.
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教學反思:
新課程下的數學實驗教材是來源于學生實際生活的教材,教材有豐富的生活背景,重在讓學生探討,獨立得到新的知識.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素材,不是教學的范本.新課程改革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了,給了教師更為廣闊、更為自由的空間,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1.深入分析,讓教材“立”起來
新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總體培養目標.注意從形成學生學習經驗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增強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材在內容、結構、題例和呈現方式上,既注意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又注意體現了開放的教材觀、開放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教師應在深入理解、研究教材中所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使用好教材的這些有效資源.因此,我們在處理教材、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明確教材中的知識,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求知欲.
2.適當延伸,讓教材“寬”起來
現代教學理論主張:"用教材教",教師不應只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因而對實施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的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已是時代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摒棄"教教材"和"以教材為本"的觀念.通過創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而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大都是一些條件充足、問題明確的標準問題,雖然有簡潔的特點,卻沒有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以教材例題為基本內容,對教材內容作必要處理與適當延伸.把封閉的形式變成靈活的、開放的形式,教學內容的呈現要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補充一定的聯系拓廣問題會激發學生不斷去探究,尋找不同的推導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與創新精神,也拓寬了教材資源,激活課堂教學.
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教案及反思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