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
湖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一)
投身基層,執著選擇。80后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哪一個不是父母膝下的乖乖女,哪一個不是家人手中的掌上明珠?選擇到基層干工作家人難免會心疼我們受了委屈、挨了難為。但是心中的夢想和執著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生活清苦一點對我們來講也是甘之如飴。因為不管多么舒適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比不上我們頂著烈日教會了老把式科學種田后的喜悅,比不上走村入戶給老鄉們做通思想工作開心,比不上看到農村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興,而這一切都有我們青春的汗水、無悔的付出,是一種奉獻后收獲的無價幸福。
熱愛基層,無悔奉獻。對于很多初涉職場的同齡人來說,當面對陌生的鄉鎮工作環境、一無所知的基層情況,千頭萬緒的基層事務,以及繁雜而瑣碎的工作任務,會讓我們迷茫和無助。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對于年輕的我們來講,基層給了我們茁壯成長的沃土,基層給了我們磨礪心性的熔爐,基層這個大課堂給了我們學習經驗的大舞臺,基層這個大家庭使我們在百姓中真正體會到什么是魚水情深。只有發現基層的魅力,熱愛基層,才能真正融入基層,奉獻基層這片沃土。
扎根基層,綻放人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每個人的價值實現源自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奉獻基層中,要學會用最平實、最質樸的語言與群眾溝通,真心體會、用心學習、熱心實踐,以鄉村老農為友,以基層同事為榜樣,拜機關領導為導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歷練,才能融入基層,扎根實際,實現由一名普通大學生向一名成熟社會人的轉變?;鶎咏洑v不是鍍金,也不是跳板,只有在基層中真正放下身段,耐住清貧,經受磨練,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升華。
心底無私天地寬,只有心系百姓,我們才愿扎根基層沃土;正因胸懷大志,才能默默地在基層最廣闊的天地間耕耘,不問收獲,只求奉獻!
湖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二)
借一股自主創新的勁風 打造文化產業強國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我國通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了文化產業發展。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且發展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差的現象。這都顯示出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不成熟,文化品牌還處于起步階段。
在當前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文化產業強國,以文化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經濟發展勢在必行。而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因素眾多,其中以自主創新能力低下尤為突出。
目前,我國部分文化企業以“貼牌”為生。據文化部門的資料顯示,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文化市場的需求減少,以“貼牌”為主的文化企業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為此要振興和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就必須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缺乏創新意識、沒有自主創新的能力,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靠“貼牌”發展是沒有前途的。
為了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應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努力。從政府角度來講,制定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并確定發展目標,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加大投資,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資金等支持;完善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規范文化市場發展;從經濟和政策方面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扶植一批有特色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以此作為典范,帶動新型文化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另外,還應鼓勵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在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創新,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
從文化企業角度來講,應制定企業自身發展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建立自主創新發展機制,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理念,鼓勵員工開拓思路,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加大投資,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建立自己的研發隊伍,創立自己的文化品牌,以創新帶發展;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技術,與國內文化特色相結合,并加以發展創新,以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創作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市場份額。
綜上,我國已經是全球重要的文化產業大國,也是重要的文化產品消費大國,而自主創新品牌是我國的發展弱勢,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為此,要發展我國特色文化,振興文化產業就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開創自己的文化品牌。目前,我國正在推行振興文化產業的積極政策,文化產業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應該抓住機遇,銳意進取,積極創新,發展中國特色文化,這樣才能使我國文化產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湖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三)
加強新聞工作者自律 做公眾靈魂的工程師
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調整和處理新聞機構內外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或準則,是從事新聞報道和宣傳工作的人員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
最近一段時間,新聞炒作與媚俗之風盛行,不少格調低下、聳人聽聞、惡意炒作的東西,堂而皇之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同時,一些媒體迎合人們的低級趣味,一味媚俗,把“庸俗”當“有趣”,引起社會公眾的反感。有償新聞、虛假報道、新聞炒作等頻頻出現,也引發了學界和業界對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的關注。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倡導和培育良好的新聞職業精神。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他所從事的職業是緊密相連的。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就包含了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全面性這四個方面,這種精神的本質是對國家、對社會、對受眾負責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倡導和培育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必須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真實是新聞的第一生命,新聞工作者必須向社會提供真實的新聞,提供了虛假的新聞和信息,是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的可恥行為。倡導和培育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必須恪守新聞客觀性原則。新聞客觀性原則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時,力戒夸張、夸大或炒作,最大限度地將事件原貌提供給受眾。倡導和培育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必須恪守新聞公正性原則。特別是在批評報道中,應該給予被批評方以充分的發言權利和辯白的機會,以防止由于主觀偏向性造成的失實和傷害。
其次,加強新聞工作者個人操守修養,要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從新聞工作者的思想入手,加強個人操守修養。新聞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個人操守修養,倡導優良作風,遵守社會公德,并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記者是社會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新聞媒體的形象,只有遵守社會公德,切實做到“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才能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自覺地為人民服務。
最后,建立有效職業道德監督約束機制。國家應該對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新聞部門要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以規章制度約束職工道德行為。另外,還應該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做到職業道德行為考核與履行崗位工作職責相統一。對新聞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考核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重點加強對工作紀律遵守及崗位職責履行等方面的考核。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這是兩千多年前一代教育家孔夫子對“士”的中肯評價。當今的新聞工作者,應重溫此言并銘記在心,以身作則,不僅要自覺接受榮辱觀教育,更要身體力行,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知榮明恥氛圍,創造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人文環境。
看過“湖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