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
河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一)
環境和安全是民生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而生存權和發展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民生環境指的是群眾的基本生活環境,包括住房環境、醫療環境、教育環境……民生安全指的是群眾的基本生存環境,包括飲食安全和交通安全、生產安全……生存權利是生活權利的基礎,而生活權利是生存權利的。所以當前要想發展民生必然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切入。
構建舒適的民生環境是民生的重要內容。而民生環境指的就是社會體系的建設,社會體系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是市場經濟自由運轉下國家對于困難群眾生活的關注,是改善群眾生活激發群眾熱情的助力。雖然我國在社會方面依然取得了的成績,但是我們要看到建設永遠在路上,因為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問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當前,應繼續擴大社會體系的覆蓋面,健全社會體系的內容,加大社會支出,多方入手給群眾提供舒適的民生環境。
推動安全生產是民生之本。習說過:“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注重民生,就要深刻認識到安全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12年的上海市大火讓大家對于公共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上百人的傷亡也警惕著城市的管理者和參與者,如果連生命安全都無法,何談民生?而這場大火也燒出了城市規劃者和建設者對于安全的忽視,以及群眾對于安全意識的忽視。所以當前把安全的意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放在商品的生產使用全過程,放在監管的目的上,放在群眾的心中已然刻不容緩。
古人云:君子之道,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遐,實現國民幸福更是如此,需要從困擾百姓的日常問題入手。由此可見,把重視安全生產放在民生的突出位置,把構建民生環境放在民生的重要節點,從而為民生的提供最全面的支撐。從而用民生之基鑄造群眾幸福之夢,用群眾幸福之翅展國家繁榮富強之夢!
河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二)
建設書香社會從全民閱讀開始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讀書,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人未曾舍棄的文明傳統,可在現代社會中,讀書似乎成為少數人的獨特興趣與愛好,所謂的“閱讀危機”也頻頻見諸報端。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政府和社會的多方引導下,讀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慢慢回歸主流。
閱讀是一種責任,承載的是信念,堅守的是忠貞。古人云:“不學方知愧,無才信是貧。文章寧小計,報國最是真。”千百年來,無論民間疾苦,還是道統存廢,抑或天下興亡,閱讀人的書向來是沉甸甸的。居廟堂之高也好,處江湖之遠也罷,閱讀人在風雨飄搖之中,獨有一份關于責任的自持和堅守。或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或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又或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發憤讀書……這種精神傳統,在民族和國家的危亡關頭,尤其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更彰顯出熠人的光輝。以讀書為貴,以報國為念,也許正是因為這點脾性,讀書之人身上才自有一番卓然不群的堅守和忠貞。
閱讀是一種心境,遠離的是塵囂,放下的是名利。“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書為福,讀書為樂,是許多文人墨客的共同感受。閱讀的目標不是為了“黃金屋”、“顏如玉”、“千鐘粟”,而是致力于構筑靈魂的金字塔。打開一本好書,內心便不由平靜下來,任窗外云卷云舒,我自有書香做伴。此時,閱讀的心境宛若秋日的澄凈夜空,世俗的浮云一掃而光;閱讀的感覺恰如春天的暗香浮動,生活的味道更加芬芳。不急不躁、不慍不火,如達摩面壁心無雜念、物我兩忘,如此閱讀才能收獲“海水漸退方見石,濃霧散去始見山”的樂趣。
閱讀是一場修行,考驗的是功夫,升華的是境界。著名學者王國維描述過閱讀的三種境界。閱讀達到這三個層次,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高遠的志向,有耐得住“昨夜西風”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以苦為樂;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敢于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為書消得“人憔悴”;要多學善思、思有所悟,只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才能發現她在“燈火闌珊處”。《道德經》有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可見古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了閱讀的精髓和要義。通過多閱讀、勤閱讀,讀好書、好閱讀,把握時代脈搏,思維層次,悟通經世之道,在感受藝術浸潤帶來愉悅的同時,身上不由會多些書卷特有的香氣,生命的內涵會因此更加豐富,沿途的風景會因此更加多彩。
有論者曾言:“酒香肉香不如書香,藏金藏銀不如藏書。”讀書需要日積月累、相伴終生,也需要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正因為如此,當提出建設“書香社會”的倡議時,才更值得響應。當整個社會都洋溢著書香的時候,當愛讀書、讀好書成為人們不變的志趣的時候,這樣的社會和這樣的人們必定是健康而富足的。
河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三)
強調控重 使居者有其屋
老百姓總是把“衣食住行”掛在嘴頭上,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居樂業”,可見住房問題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能夠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是很多人的夢想和追求。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老百姓買不起房,大部分人只能租房住,因此,要想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政府的責任極其重大。
之所以將政府推到這樣一個位置上來,是因為現階段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房價過高。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有限的土地資源不斷消耗,供應趨緊。進城從業者不斷增多,老百姓增收幅度不大,由于以上的種種原因,這個問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房價的居高不下,使得一輩子節衣縮食供一套房子,成為眾多普通中國百姓的真實寫照,買房款成為他們沉重的經濟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有效地緩解住房問題,就必須由政府發揮宏觀調控,重視社會的重要作用,從兩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者,要加大房價的調控力度。要部署有關部門加強對價格運行態勢的監測,加強對價格監測預警的分析,在全國建設相關的監測調查點,及時掌握價格變動信息。下一步,有關部門要繼續做好價格監測預警分析工作,及時擴大監測品種、范圍,優化樣本結構。同時,進一步整頓規范經營者價格行為,繼續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和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等不正當價格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價格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同時,還要穩定現有調控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抓緊貫徹落實。同時,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重點抓好已經出臺的調控措施的貫徹落實,并且,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正確引導市場消費。
二者,要完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政策,加快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速度。在住房體系中,首先要讓那些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病人、殘疾人有基本的住房保證,而這部分住房就是廉租房。過去,廉租房標準較低,住房的結構和面積都不盡合理,許多廉租房建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給租戶造成生活、工作諸多不便,無形中增加了額外成本。因此,在廉租房方面,政府應在信息管理和懲戒方面做好相應的制度安排,要大幅度提高廉租房的供應數量,分配方法要公開、透明。經濟適用房方面,首先,明確經濟適用房的性質和定位。經濟適用房不是商品房;其次,要提高建設經濟適用房的數量。以前的經濟適用房建設由于數量過少,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對住房價格也起不到穩定的作用。各地政府應當在財政許可的情況之下,盡可能多規劃一些經濟適用房項目;再次,對經濟適用房要合理規劃、設計。對于建設經濟適用房的土地、資金、房屋的結構、面積和配套生活設施等都要做出比較明確的規定;最后,政府嚴格執行供應和銷售政策,不能輕易地把政府補貼的經濟適用房又通過上市轉化為商品房,不要讓那些不該買經濟適用房的人購買經濟適用房。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一千古流傳的名句凝聚了中國人世代傳承的民生夢想,一千多年前杜甫只能在茅草屋中用詩句抒發自己的鴻鵠之志。而今天,在政府有利的宏觀調控和日漸完善的房屋政策引導下,我們完全有更多的理由和能力讓全體人民都能居有所安,構建起真正公平的和諧社會。
看過“河北省公考申論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