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務員聯考申論熱點分析
2017公務員聯考申論熱點(一)
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了“創意文化產業”的概念。
【標準表述】
[“創意文化產業”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意義]
許多人認為,文藝工作與文化產業涇渭分明。從文化管理體制看,這或許是事實,但從文化發展規律和我國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兩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創意文化產業”的新提法,架起了文藝創作與文化產業間的橋梁,對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創意文化產業”有望為文藝創作生產的全過程提供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的支撐,推動文藝創作生產方式的變革和進步,豐富創作手段,增強文藝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核心競爭力。
第二,文藝創作有望為“創意文化產業”提供了優質內容,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當前,文化產業缺少的不是融合發展的方向,而是融合發展的籌碼。只有加強文藝創作,文化產業才能獲得強大的內容支撐,才有機會通過“創意文化產業”創造出“現象級”的產品,才有資本去和其他產業談“跨界整合”、“融合發展”。
第三,“創意文化產業”有望打通文化生產的全流程,代表著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文化生產的過程包括創作、生產、傳播、消費四個環節。文藝創作原本就是文化生產過程的起點,而文化產業則是現代文化生產方式之一。“創意文化產業”的提法將原本人為分隔的文藝創作與文化產業聯結在一起,遵循了文化創作生產的規律。
[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嶄露頭角,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潛力的文化創意項目,但是綜觀整個文創產業,既沒有實現像韓國那樣的整體性崛起,也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拿韓國來說,不僅將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更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和長遠籌劃,甚至專門成立“文化振興院”、“創意韓國實驗室”等專門機構進行“術業專攻”,也正是因為這些“政策紅包”,“韓流”才成為引人注目的國際文化現象。我國實施的這些“政策紅包”,當然也可能會成為文創產業突飛猛進的契機。
不過,不管是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眼球經濟”也好,“注意力經濟”也罷,歸根結底,其核心就是原創和創新。但是反觀我國文化創意行業,原創性和創新度一直是一大軟肋。就拿影視娛樂業來說,一線影視節目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原創性成了稀缺資源。“超級女生”大獲成功之后,選秀節目遍地開花;《爸爸去哪兒》火了,于是滿屏都是親子秀;《奔跑吧兄弟》走紅,綜藝真人秀被競相模仿……無怪乎有論者揶揄道,在過去的幾年里,觀眾們看著整個華語樂壇的退休歌手輪番把歌唱類季播綜藝上遍了,看著演員們把旅游名勝走遍了,看著明星們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一味地模仿,一味地跟風,而不是在原創上下功夫,在創新上動腦子,文化創意產業也就只剩下“產業”而毫無“創意”可言,最終傷害的恰恰是整個行業生態。
[參考對策]
專家總結:
一是加強創意、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健全激勵機制,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活躍知識產權交易,為保護和鼓勵創新、更好實現創意和設計成果價值營造良好環境。
二是實施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扶持計劃,支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創意設計與經營管理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
三是以市場為主導,鼓勵創意、設計類中小微企業成長,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領域,設立創意中心、設計中心,放開建筑設計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四是突出綠色和節能環保導向,通過完善標準、加大政府采購力度等方式加強引導,推動更多綠色、節能環保的創意設計轉化為產品。
五是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務,用好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蓬勃發展。
2017公務員聯考申論熱點(二)
因監管“缺位”,不少地方村委會公章被村干部裝進了“口袋”,由此產生亂蓋章、人情章等公章上的腐敗問題。2017年初,有記者走訪河南省部分地市發現,一些鄉鎮矯枉過正,權力“越位”,“放錯位置的村委會公章”又被“挪了窩”,到了鄉鎮政府“柜子”里,成為鄉鎮政府“代管”的對象,有的已長達5年之久。
【標準表述】
[表現]
村委會的公章管理不嚴,村干部蓋章隨心所欲,不僅有人情章,甚至還有腐敗章。最突出的表現有兩種:一、沒有好處不蓋章,把公章視為卡群眾的工具,逼迫群眾就范,甚至以權謀私。二、有了好處亂蓋章,比如未經法定程序,村里就把土地使用權賣掉了,甚至出賣費用進了私人的腰包。
可見,受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掌大印”、“拿印把子”幾乎成為當官掌權的“代名詞”。從村民不請吃難以蓋章的痛苦,到村委會亂蓋章、人情章的現狀,讓村委會公章淪為了“別在褲腰帶上的權利”,成為基層腐敗的“主角”。如何管好印章,管住權利,成為了各級鄉鎮政府的“頭等大事”。
[原因分析]
為遏制農村腐敗,各地鄉鎮政府從加強“村帳鄉管”的包辦式管理,到“村章鄉管”的壟斷式管理,無不體現了鄉鎮政府治腐的萬般無賴與良苦用心,其初衷本是好的,其為民的用心更是顯而易見。此舉卻換來基層干部不滿,其原因有三:
其一,村委會屬于自治組織,換言之,鄉鎮對村民委員會工作只是指導,而“村章鄉管”就是直接干預,有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其二,“村章鄉管”是對村干部赤祼裸的不信任,導致村干部產生負面情緒,造成管理被動的困局。
其三,“村章鄉管”增加了村民的辦事成本與辦事時間,不利于村民不出村辦事,自然難以得到群眾理解與支持。
[參考對策]
綜上分析,“村章鄉管”絕非農村治腐的“良策”。而要遏制農村腐敗,尚需打好“組合拳”。專家總結:
首先,下好“自治”這盤棋,進一步完善村級自治管理制度,細化村級公章、經費使用的制度,補齊制度的“短板”方是上策。
其次,織好“監管”這張網。加大惠民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大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力度,讓村民對權益一清二楚,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才能織好監管的“天羅地網”;
再次,管好“村干部”這個“主角”。樹立“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群眾認可”的選舉風向標,選好村干部,把好“入門關”;加大村干部的教育培養力度,特別是法律法規的學習,加大村干部反腐倡廉教育,避免村干部因不懂法而誤入犯罪雷區,抓好“培養關”;加大村級財務審計力度,加強基層巡查力度,抓實“管理關”;而唯有高揚處罰的利劍,對敢伸手者嚴管重罰,才能讓腐敗成為帶電“高壓線”。
最后,健全“機制”這個“法寶”。建立健全村級管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從人財管事等方面細化管理、注重考核、強化監管,才能讓真正牽住農村治理的“牛鼻子”,才能真正讓村委會成為群眾幸福的“加油站”。
2017公務員聯考申論熱點(三)
據媒體報道,從2017年起,山東將在省屬醫學高等院校實施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教育,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免費醫學生須在報考前承諾,畢業后到鄉鎮衛生院從事醫療工作不少于6年。此舉被視作為鄉村醫療衛生事業“造血”。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一是以此增加農村學生升大學的比例;二是以此解決鄉村醫生匱乏的問題。從計劃角度看,這一培養方案無疑是較為“完美”的,但從進一步擴大學生選擇、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就業市場規律的角度審視,該方案在實施中顯然還須注入更多市場機制的活力,調整目前過分依賴計劃手段的做法。
目前,免費醫學生培養正面臨著和免費師范生同樣的窘境。比如,一些免費醫學生由于不用自己費心找工作、前途無憂,因而對學業并不投入,導致培養質量難以提高;一些免費醫學生到鄉鎮衛生所就業后,由于工作環境及待遇等問題,“人心思走”。
從本質上說,以上這些均是計劃思路帶來的問題:計劃招生、計劃培養、計劃管理、計劃就業。而要根本解決免費醫學生的培養、管理和就業問題,就必須多從學生角度來審視,基于學生的選擇,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一攬子方案。
[參考對策]
權威總結:
一方面,可將免費醫學生單列計劃招生調整為統一招生,在入學一到兩年后,再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如此,可消除單列計劃只針對農村生源從而受歧視的隱憂,也可消除單列計劃的生源比統招計劃生生源差的質疑。對學生而言,在更全面了解自己職業興趣后的自主選擇,會增加他們對這一項目的忠誠度。
另一方面,可將免費計劃和鄉鎮衛生院向醫學院畢業學生招聘、代償學生的學費及住宿費相結合。計劃培養、計劃就業,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的求學及就業選擇,而且也會影響用人單位的選擇。
對于社會緊缺人才,國家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但扶持方式要正確有效。對于鄉村醫生匱乏,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改善鄉村環境。提高鄉村醫生待遇,面向所有醫學院畢業生招聘,由財政代償錄用的畢業生的求學和生活費用,這一市場選擇機制與既定的培養計劃究竟孰優孰劣,需要有關部門進行更為深入的調研,在廣泛聽取學校、學生和基層醫院的意見后作出更優決策。
看過“2017公務員聯考申論熱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