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公考申論范文
陜西省公考申論范文(一)
春節新年,在中國至少走過了3000年,春節民俗深刻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倫理價值。歲首大年,時值立春節氣,為四季循環之首,大年在民國時期得名春節,與大年所在節令時段有著密切關系。雖然傳統社會大年以元日、元旦、正日、新正命名,但大年節俗中早就包含了與立春節氣相關的元素,如大年的春聯、宜春帖、春酒等,王安石《元日》詩中的“春風送暖入屠蘇”就形象地歌詠了元日與新春的內在關聯。春節新年節俗在辭舊迎新之際,呼應著立春節氣,人們以喜迎新春的姿態,踐行著人與自然時序的和諧。
而春節民俗以祭祀祖先的方式,促進人們與歷史對話,增強人們的歷史責任感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意識。同時,春節民俗以家人團聚為核心,以隆重的年夜飯儀式,召喚散在四方的家人回歸故鄉,享受親情盛宴,并以圍爐守歲、夜話家常與拜年祝福的方式,強固家庭人倫。對于家庭價值的堅守,是春節走向世界的積極因素。春節除了家庭團聚外,還是親鄰交往的重要機會,城鄉社區居民春節之際以人情往來、拜賀新年、欣賞年戲與廟會社火等活動形式,增進社區成員的相互理解與溝通,實現社區有機團結與文化認同。
中國人將四季視為生命機體,認為人類的生命節律與季節時序同步,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人們通過春節民俗活動與迎春儀式,激發生命活力,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為了呼喚與彰顯春天,大年春節,人們以窗花、春聯、年畫、花饃等靜態藝術物象與社火、小戲、龍獅之舞等動態民俗表演藝術呈現民眾手藝、心智與力量。這些與民眾心靈密切結合的民間藝術,是寶貴的具有高顯示度的春節文化元素,也是易于與世界人民溝通的藝術語言。
春節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應用價值是其走向世界的堅實基礎。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是以強大的國力與文化影響力為基礎的。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重要內容。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的時代,文化共生與文化共享是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的膠合劑,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人類文化共享的要素與功能,將春節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奉獻給世界,是我們的良好愿望。在交通、網絡、媒體充分發達的當代社會,春節文化的世界傳播有著豐富的途徑與成熟的技術手段,我們的“歡樂春節”海外傳播活動,中央電視臺的春晚,孔子學院春節教學活動,中國留學生春節聯歡、海外華人自發進行的春節慶祝游行等,都是近年來卓有成效的春節海外傳播方式。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春節要想成為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節日,還有一段路程要走。我們還必須在節日傳播路徑、傳播方式上下功夫。我們要根據春節的文化特性,考慮外國人心理習慣與欣賞方式,節日傳播途徑應從節日的物質層面、社會層面與精神層面,逐層推進。
陜西省公考申論范文(二)
增強風險意識保障公共安全
孟子曾說過:“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自古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是一個高度重視安全的民族。但是近幾年安全事故頻發,問題電梯、有毒奶粉、城市內澇……等各種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成為時下最關注、反響最強烈、矛盾最突出的社會問題??刂骑L險保障安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刻不容緩。為此,還需提高風險意識,保障公共安全。
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需要提升產品質量。質量問題是當前我國大部分安全事故發生的關鍵因素。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對三萬多嬰幼兒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重創了中國制造商品信譽。至今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隨著奶粉市場的擴大,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奶粉公司與政府均漠視生產質量控管。三鹿等奶粉企業為了數量,忽視了質量,為了利益,忽視了責任。當前頻發的城市內澇、建筑坍塌等安全事故都跟產品的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保障安全還需牢抓質量建設。
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需要升級軟件。此處的軟件主要指的是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對一行一業相關知識的認識。2015年6月,隸屬于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東方之星輪,突遇罕見強對流天氣,在湖北監利水域沉沒,442人遇難。沉船令人悲傷,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調查組查明,船長及當班大副對極端惡劣天氣及其風險認知不足,在緊急狀態下應對不力。如果船長及大副具備相關的知識基礎,則或許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就如同日本經常組織防震演練一般,日本人對地震、防震的高度認識使得地震對日本的損失非常之低。因此,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還需加強安全文化教育。
控制風險,保障安全需要加強管理?!蹲髠鳌酚性疲?ldquo;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凡事需要有憂患意識,要做到有備,放到今天的風險控制上就是要加強管理。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達66億。其原因關鍵還在于疏于管理。瑞海公司作為事故發生的主體責任單位。該公司無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管理極其混亂,安全隱患長期存在。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和部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力、履職不到位等問題。因此,要杜絕風險,還需從管理入手,時刻保持警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經好更要把它念好??刂骑L險保障安全不是說在嘴上、掛在墻上、寫在紙上,而是要形成一條條帶電的高壓線落實到行動中去。通過嚴控質量、升級軟件、加強管理來為社會的發展筑牢安全的基石。
陜西省公考申論范文(三)
構建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對醫療和養老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機構銜接不夠緊密,醫院不適合養老、養老院不方便就醫的問題比較突出。將就醫與養老進行深度對接,構建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對醫療與養老事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醫養融合主要是將養老資源與醫療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新型養老模式,以更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與醫療需求。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推動醫養融合發展”。近年來,我國對醫養融合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但總體上看尚處于起步階段,具體的融合方式、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醫養融合的服務機構還處于醫院與普通養老院之間的模糊地帶,這些都是構建醫養融合的養老新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新形勢下,有關部門應努力營造有利于醫養融合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走向成熟。
建立規范有效的運營體系。隨著老年人口規模日益擴大,無論是對公辦養老院還是對民辦養老院來說,構建醫養融合的養老新模式都是大勢所趨。應本著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原則,在機構設置標準、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等方面做到全面規范,建立規范有效的運營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可持續的照顧和服務。醫養融合運營服務機構要在空間、基礎設施以及醫療器械上達到較高水平,還應借助模式創新實現醫療與養老的深度對接。實現這種深度對接,既可以嘗試在醫院中開辦養老院,也可以探索建立配備醫療機構的養老院。醫養融合發展不是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簡單疊加,不能一味求全求快,必須對醫養融合服務機構的進入和退出進行嚴格管控,對其服務行為進行嚴格規范。
加大對醫養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構建醫養融合的養老新模式,應普遍惠及廣大老年人群體特別是收入水平較低的老年人群體,這就需要政策的支持與幫扶。針對低收入老年人群體,相關部門應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養老服務補貼標準。重度失能老年人需要更加專業的服務,護理費用要高于一般老年人,對他們的補貼標準也應高于一般標準。此外,制定補貼標準時還應重點考慮高齡獨居、孤寡失獨等老年人群體,保證他們在享受醫養融合服務的同時經濟負擔不會太大,確保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享受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帶來的便利。
推動醫養融合服務進社區。我國有相當規模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區。要全面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相關部門應大力推進醫養融合機構進社區,使之服務好千家萬戶。應充分發揮社區醫療機構的作用,在現有社區醫院周邊配置一定比例的養老機構。這樣既能更好地開發利用社區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又能給為養老機構提供有效醫療支持。此外,還應探索“醫養融合、康復養老”的服務模式,強化社區醫院的康復功能。
抓好專業護理隊伍建設。養老業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服務行業。構建醫養融合的養老新模式,需要大量接受過系統培訓、具備專業資質的護理人員。目前在這方面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缺乏專業從事老年醫療護理的人才隊伍。對此,應利用各類學校和醫療機構的資源,大力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一方面,支持有條件的院校增設老年護理專業,加強基礎培訓;另一方面,對在職護理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業務水平。此外,還應將養老護理職業納入公益性崗位范疇,以更高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醫養融合事業。
看過“陜西省公考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