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
寧夏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一)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講述的故事引起廣泛共鳴。多年潛心研究,團隊密切協作,執著科研攻關,從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中獲取靈感,終于發現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造福人類。“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一株“中國小草”改變無數患者的命運,讓世人感慨萬千。這份“禮物”,不只是惠及蒼生的科研成果,更是淡泊名利、專心致志的難得定力與精神境界。
科學研究是艱辛的事業,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方能有所作為。這是一種寶貴的定力。古人云:“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古往今來,不管什么領域、什么行業,定力是成事之基,專注是成功之道。反之,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無論為學還是創業、為政還是創新,都為大忌。
曾同幾位藝術家交談,問當前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了兩個字:浮躁。誠哉斯言!一段時間以來,追求“短平快”、粗制濫造等文藝“浮躁癥”,深為社會詬病。現實中存在的浮躁風氣,人們深有感觸。從一些高校片面追求論文發表數量的科研浮躁,到一些干部熱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制造政績泡沫,再到“賺快錢”“走捷徑”等功利心態在社會上頗有市場,浮躁的負能量,傳播較廣、危害不小。在反思中,一種社會共識日益凸顯:今天的中國社會,在快速前行中,格外需要擯浮去躁,涵養定力,行穩致遠。
擯浮去躁,涵養定力,就應樹立高遠之志,擯棄功利之心。《莊子》中載,魯侯問木匠梓慶:為何能把鐻做得鬼斧神工?梓慶說:將為鐻,必齊以靜心,不敢懷慶賞爵祿、非譽巧拙之想。所謂“靜心”,就是心無雜念、志存高遠,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利,正如屠呦呦總結幾十年科研生涯,最深的感受是“科學要實事求是,不是為了爭名爭利”。世事紛繁多變,把目光投向遠方,用正確價值觀來導航,才能跳出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以思想定力開拓廣闊天地。惟其如此,領導干部才會防止短期效應,著力打基礎、利長遠,企業商家才會擺脫低俗營銷、打造誠信品牌,“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的價值主流才會不斷壯大。
擯浮去躁,涵養定力,就應激發篤行之力,力戒虛浮之風。生活常識告訴我們,燒水如果耐不住性子總掀鍋蓋,必然是開得慢。現實中,抄“近道”、耍“心計”,最后栽了跟頭的案例,更是發人深省。事物發展有其規律,拖不得,也急不得。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大到建成全面小康,小到個人幸福生活,都需要咬定目標、久久為功。在福建寧德,班子換了幾茬,但“拔窮根”一以貫之,一任接著一任干,創造了擺脫貧困的實踐樣本。不管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啃下霧霾治理等硬骨頭,沒有捷徑可走,樹立愚公移山志向、拿出滴水穿石韌勁,一點一滴地改變,實實在在地推進,夢想就會逐漸照進現實。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熱詞:主要看氣質。一個人的氣質,不決定于“臉”,而在于內在修養;一個時代的氣質,也不能靠物質來定義,社會風氣、社會心態才是最深刻的體現。黨的以來,從反“四風”到踐行“三嚴三實”,從保持戰略定力到增強改革定力,治國理政的大邏輯中,激蕩著尚儉戒奢、務實治虛的風氣之變,向精神世界注入了正能量。擯浮去躁,涵養定力,重塑變革時代的氣質,這樣的中國故事已經開始,它呼喚全社會精心書寫,更期待我們每一個人去傾心投入。
寧夏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二)
“生態終身問責”制 還生態青山綠水
恩格斯曾說,“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樣,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界的索取也越來越多,環境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讓生態系統“苦不堪言”,也讓我們“負債累累”。生態文明建設也日益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可以說,環境問題解決得好壞關系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國際形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以及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曾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來詮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
“法律是紅線、法治是底線。任何人、任何組織不能觸碰、不得突破。”201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完善環境法制,堵住環境保護空白領域,筑牢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防護墻。對官員任期內的生態嚴重污染進行問責,尤其是終身追責,更是打出了一記重拳,給官員的施政方針提前打“預防針”,警告官員切莫因小失大,即使退休了離任了,也要將自己的“欠債”還清,給造成破壞的生態環境一個交代。可以說,《意見》的實施,從頂層設計上劍指跑偏的政績觀“病根”,立起了規矩,拉起了紅線,對決策者尤其是“一把手”形成震懾。
污染觸目驚心,追問言猶在耳。不得不說,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得更快更多的直接政績利益,冒天下之大不韙污染環境。大的有“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告犯污染環境罪,被處罰金500萬元;小的有,“湖南炎陵兩企業排污致周邊收費員戴防毒面具上班”事件,當地已依法對兩企業停產整治,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地方“一把手”真正因污染被問責,被摘掉“烏紗帽”。
要高舉“生態終身問責”的利劍,讓制度真正發威。對打著“上級批準”、“集體決策”的幌子,弄虛作假,逃避追責的現象,要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防止亂作為的孬官、不作為的懶官“金蟬脫殼”。事實上,在維護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上,既要靠嚴厲的懲罰措施和“終身問責”的尚方寶劍,更應盡快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預防機制體系,不要等到綠水青山被污染殆盡,無法恢復的時候才幡然悔悟,后悔莫及。
也說,“要真正認識到生態問題無邊界,認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保護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生態建設要成為自覺行動。” 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政府既要著眼于宏觀的保護,又要從微觀入手,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使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將生態文明、環保理念植根每個人心中,持之以恒,全民動員保護環境,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寧夏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三)
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聯網,就接入了人類這個大家庭。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的“五點主張”,是各國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攜手呵護互聯網這個人類共同家園貢獻了中國智慧。
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使全世界幾十億人同乘一艘網絡之舟,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既面臨著相似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共同的風險挑戰。只有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才能讓這艘網絡之舟駛向造福全人類的勝利彼岸。
我們所要構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應該是一個信息上互聯互通、文明上交流互鑒、經濟上共同繁榮、發展上安全有序、治理上公平正義的共同體。這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大支柱”。其中,互聯互通是前提,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交流互鑒是要求,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共同繁榮是目標,互聯網可以也應當成為攜手合作互利共贏的平臺,各國可以也能夠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安全有序是基礎,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公平正義是保障,凡事應當由大家商量著辦,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構建這樣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才能從互聯網發展中最大程度地獲益。
“聯,連也;通,達也”。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就要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就要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讓互聯網真正成為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就要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讓互聯網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風口”;就要保障網絡安全,共同遏制信息技術濫用,反對網絡監聽和網絡攻擊,反對網絡空間軍備競賽,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就要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互聯網的未來就是屬于我們的,人類的未來也會更加美好。
看過“寧夏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