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務員申論考點 公務員考試申論復習誤區
2017公務員申論考點
但近來強調建設服務型政府,強調公務人員的服務意識,不能關起門來當官,把政府角色從治理者變成服務者,要服務好民眾,就必然要從心理深處理解民眾,從做法上體現出來。這種思路近期不會改變,所以,申論材料仍然會人文色彩濃厚。根據近來政府推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人文關心的表現手法相結合,甚至將這些理念的幾個進行糅合,都是以后材料命題出題的方向。如,如何在綠色的理念上進行協調發展,對于由此產生的個體或企業的發展困惑如何解決,這些都是材料出題的空間。
再次看題型
對于最基礎的歸納概括題而言,最大可能的變化是歸納的深度和抽象度,盡管歸納概括題最常見,但不同的材料、要點的來源和分散度以及不同的問法,答題的難度明顯不同,從案例總結出來的和從表述中摘出來的,難度明顯不同。
特別是要點加工總結部分,是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考驗。還有就是會更加重視問題的提出,能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概念能力,這是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質,這體現在一題多問上。還有,就是和對策題的融合,有問題了,提出對策。注意這里的對策要有明確指向,和材料內容深刻匹配。
綜合分析題的出題變化也是整體性的。綜合分析往往與材料主旨存在密切的關聯,結合材料主旨來分析綜合分析題,是明確的作答思路,也是命題人的命題思路。隨著材料的人文化,綜合分析寓意更加廣闊,分析的深度和廣度會進一步提升,在問法上變化的空間不大。
提出對策題相對簡單,存在融入其他題型的趨勢,但總體還是一個獨立題型。變化在于對策的來源更多會從案例的總結中來,會更加瑣碎,需要好好加工,會存在一些依托實際經驗的框架型組織方法,如會議流程、項目生命周期、主旨句會更加需要動用思維中的綜和能力。
貫徹執行是近年來的重點,并且每年都會有新的題型問世。如編者按、解說詞、導言等等,相信,每年都會有把工作中遇到的文種拿出來,作為新的題型考核大家。另一方面,老的題型會逐步提升作答難度,要點會更加模糊,需要帶入關鍵詞、主旨進行仔細界定。
最后看文章寫作
文章寫作從問法上變化的空間已經不大,主要還是在寫作的中心思想和材料的具體內容。文章是最能考核出人的綜合素質的,因此,文章的變化應該是內容和題意的把握,對材料的深刻理解,對材料中話題的深刻把握,這與材料的主旨密切相關。
公務員考試申論復習注意三點
一、考前注重知識的積累
因為公務員申論考試中時間緊,任務重,考生必須事先做好訓練工作。申論中的選材往往都是涉及社會文化民生、政治經濟生活、法律法規國家新政等方面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抑或是發生在國內外影響社會轟動的一些大事件。這些材料能反映出某一典型性的主題,需要我們加以分析。那如果我們對這些材料很陌生,有可能答題就會偏離材料本身的主題或者命題者本身的命題意圖。所以我們要在平時培養我們的時政敏感度,全面了解當前發生的熱點,了解熱點事件背后的成因和本質,同時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一些政策以應對之。做到這些只需平時的積累,我們可以通過新聞聯播,網頁瀏覽新聞,以及網絡新媒體的各種傳播手段如微博、微信去瀏覽當前的熱點。看了以后要思考要反思,并關注一下評論,聽聽群眾的呼聲,對于某一問題,某一現象大眾持什么樣的觀點。這樣你在做題時,就會把握住一個正確的方向,在平時的積累中得到訓練。
二、考前加強訓練
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訓練,各個方面應該都準備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是不能松懈,但也不能太緊張,要把平時當考試,把考試當平時。考試之前選取一套模擬題進行沖刺訓練,做真題的意義能讓我們了解考查內容解題思路,做模擬題能讓考生了解當前的一些最新熱點問題,還能及時掌握命題節奏,命題趨勢,這有助于在正式考試中更好地發揮。
三、提高申論寫作能力
申論的文章寫作題要求考生不僅要對一般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非常了解,還要掌握相關的應用文寫作和公文寫作的要求。
寫作的話主要還是要在你熟讀材料的基礎上,寫出來的文章主旨也就是材料反應出來的主題。所以在理解材料思想觀點上不能出現任何的偏差,一但內容理解錯誤,整篇文章的寫作就會跑題。所以我們還是要注重觀點的提煉,同時多加注重議論文這種問題的寫法,不能寫著寫著就成了散文和記敘文。同時還要避免照搬照抄原材料。要學會運用論據論證觀點來分析和思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善于整合文章中人物的觀點,并提煉出中心觀點作為分論點。同時做到思想深刻,有一定的高度,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說一堆大白話,善于用政治語言武裝全文,同時還要注意文筆工整。
公務員考試申論復習五大誤區
一、申論大綱≠申論題目
市面上講解申論題目的內容多如牛毛,大多數考生只從做題開始申論復習,但少有人一針見血地說明白:申論到底考什么?申論考試的意義何在?
借鑒申論大綱,關于申論是什么,是這樣表述的:“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大部分考生看了也不懂其意,所以只能申論題目上了解,模糊類比自己接觸的考試中比較接近的可能是語文,只是申論將材料換成了時政主題而已。這種簡單地從申論題目入手、個人經驗中類比找申論復習的方法和方向,是極其危險的,不得要領,意味著一開始的方向錯誤,后面再努力復習,也是徒勞。
其實一句話可以概括,申論實際上屬于一種特殊的入職考試,即考生是在公職人員的立場,通過材料給定的社會現象的描述和分析,解決不同類型問題、給出切實可行建議的能力的測驗。這里突出2個要點:1、立場。是在公務員的立場上解決問題,不是記者、不是老百姓,立場決定方向,同一個問題不同立場上的說辭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很多考試從公考申論復習一開始就沒有弄清楚、忽略的重要認知,導致整個申論答題方向錯誤,自然得分極低。2、一定是在給定的材料設定的情景中答題。偏離給定材料核心,也是一部分考生常見的問題,自認時政盡在掌握,看到相似的熱點描述,就如脫韁的野馬般,全然不顧材料本身的描述,自顧自答題,最后只能是低分,事倍功半。
二、多買幾本書多做題≠高效全面的申論復習
很多考生會有補償心理,開始復習前就會買來各種參考書籍,等到復習的時候猛然發現,大部分書籍內容相似、題目都會,就自我認知自己能力不錯了。這樣的唯一后果,就是形成僵化思維,做題模式化、機械化,抹殺了真正應對不同主題的創新解題思維,難以拿到高分。
三、關注時政≠申論復習
各種關于申論復習的文章、輔導中,都會提到半月談、人民日報社論等一些報刊雜志,對于申論復習的重要性,這里要特別指出,關注這些時政素材,絕不是申論復習及答題方法提升的主要方法,實際上只關注時政,還會事倍功半,走錯方向。
比如,《半月談》上面的文章的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具備一定的水平,雖然都是關注的我國的熱點問題,但是記者或評論員所屬身份和所處角度立場不同,使得他們在寫作時筆鋒更銳利,并且更多的內容站在一個監督者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挖掘社會問題。這實際上是與申論考場上考生所處的角度有很大偏差的,前面分析過,公考申論考試的立場問題,因為在申論考試中,考生以準公務員的身份答題,更應該關注的是在政府職員的立場上,如何分析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方法,提出具體可行的對策;而非猶如記者身份一味地挖掘、分析問題。因此,《半月談》等相關雜志、報刊可以作為開闊眼界的熱點素材積累,在利用時也要時刻注意轉換身份后的說辭,切不可以此為申論復習的主要依據,還應回歸教材和申論考試核心。
四、試題答案≠滿分答案
大多數考生在申論復習做題過程中,對于題目答案的盲目相信,會導致自我分析能力、完善觀點能力的退化甚至喪失,背離了通過做題提升申論答題能力的初衷。
要知道,真正的申論考試中,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閱卷組只會就題目給出幾個得分點,踩點得分,多于幾個得分點給滿分。所以,申論答題角度和思維最重要。而大多數的申論真題答案、習題答案,只提供一個答案,這個答案還不一定能夠得上滿分答案,可能只是一個6分的答案(滿分為10分舉例)。如果考生只參照這個所謂的標準答案,來判斷自己的答題內容是否符合要求,那么試想,你會將你的答題能力限制在一個6分答案中,如何能夠提分?提高思維能力?
所以,在申論復習的練習過程中,要自己學會拆分得分點,綜合給定的答案和自己的答題,尋找和完善被忽略的答題思維和角度,本著盡己所能完善答題內容而非是否契合答案的目標,來練習申論真題、習題,才能真正意義上鍛煉和提高申論答題技巧和經驗積累。
五、申論論述題≠語文作文
申論考試最后一道論述題,是非常需要技巧的,閉門造車肯定拿不了高分。申論的訓練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孤芳自賞,很多考生在申論復習一個階段之后,尤其是學了一段時間的申論寫作后,覺得自己寫得非常好了,連標準答案都顯然不如自己的文章了,然后還加大練習量,從最開始一天一篇文章變成一天三篇,如行云流水一般。
結果一參加考試,分數慘不忍睹。為什么?申論論述題是有嚴格的行文標準的,但不是死板的,它對觀點、措辭、分析方法和你自己對社會事件程度都有較高的要求,這些要求都不是顯而易見的,而是要通過不斷地素材積累來逐步豐富的,不像語文作文一個題材一個模板,就自信十足了。在練習完成之后,用2倍于答題的時間去對比答案的角度和思考層次,綜合起來并且學會擴展思路、豐富答題的角度和觀點類型,才能更好地提升申論答題方法和思維能力。
看過“公務員考試申論復習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