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考申論范文參考
上海市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一)
合理規劃城市建設 打造城市幸福生活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規模持續擴大,居住環境極大改善,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但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給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大大降低了居民幸福指數。
城市建設要給后人留下贊嘆,不要留下遺憾。做好城市建設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影響到居民生活質量,關系到城市幸福指數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必須充分重視城市的規劃。
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作為最高標準一以貫之。這就要求有關政府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一是要從人民需要出發,做好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居住空間、出行環境的建設規劃工作;二是在規劃過程中要保證人民切身利益不受侵犯,堅決杜絕“與民爭利”、“強拆”等現象的出現;三是在規劃過程中,應該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使城市規劃最大限度地體現民意。
其次,城市規劃要有協調性和前瞻性。在城市規劃過程中,一是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和指導工作。過去存在部分政府部門在城市規劃中受利益驅動,使規劃缺乏有效的控制性和指導性,這種問題要堅決清除;二是城市建設規劃要有前瞻性,以現代化、有特色的標準制訂各級各類規劃,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前段時間位于北京建國門黃金地段、建成剛20年的地標凱萊大酒店宣布將停業拆除,在原址將重建一座五星級的國際化理想商務酒店,這無疑是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最后,城市規劃必須保持城市的特色。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積淀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和名勝古跡,它是城市的名片和特色,是居民的精神依托。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應當注意保護這些特色,保護好了城市特色文化也就是保護了居民的精神家園。只有這樣,城市建設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而非失落。
城市規劃建設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人們生活幸福與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城市規劃時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全方位考慮,以實現城市健康、良好、快速發展為目標,將城市真正打造成市民的幸福家園。
上海市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二)
公共機構節能
近年來,為了有效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全社會都在大力倡導低碳節能理念。國內一些城市紛紛引入節能環保的公交車,成為了城市里傳播低碳理念的流動風景線。同時,很多城市在公共設施建設過程中,也能充分將環保理念貫穿其中,比如,一些地區使用的風光互補路燈等,就是生動例證。還有一些政府部門采取相應舉措,對公共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等進行有效控制,這既能有效減少財政開支,也是對低碳生活的有力踐行。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也有些城市的新建公共建筑,竟成為耗能大戶。在一些地區政府機關等公共機構資源浪費情況仍隨處可見:有的政府機關會議室里冬天如火爐夏天如冰窖,耗電驚人;關電腦不關顯示器,人走燈不滅,衛生間長流水……這些平時不為人注意的細節問題說明,節約資源在一些政府機關和公職人員中沒得到應有的重視。
如此尷尬的現狀,不免令公眾大跌眼鏡。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大形勢下,當好踐行低碳生活的“排頭兵”,本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各級政府來說,不僅要大幅削減公務用車、節約辦公成本等,特別是在城市公共設施方面,無論是最初的規劃、設計,還是整個建設過程,以及公共建筑的后期運營等,都應全方位融入低碳理念,從而切實做到科學節能、低碳環保。
有專家指出,目前政府機構節能潛力是很大的,通過技術層面、管理層面、意識層面的低投入或者無投入的改進,能夠實現相當明顯的節能效果。從這個意義看,政府機關的節能,有著很強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其是否節能,會成為民眾熱議、效仿的模式。政府等公共機構應從小事方面重視節能,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一個很好的形象,引導老百姓重視節能。當然,政府機關等公共機構要做好節能工作,不是簡單的提倡,發個文,還必須要建立責任制,形成考核、督查、評比機制。更重要的是樹立公共機構和人員的憂患意識。
隨著社會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國家一直在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宣傳,這也體現出中央和國家機關帶頭踐行節能減排的決心。在很多方面,政府機關都應當成為倡行節能減排的典范,只有政府機關能真正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才能引導更多公眾參與到節能減排的生活當中來。就拿“綠色出行”來說,如果更多的政府機關干部都能騎自行車上下班,勢必會掀起“綠色出行”熱潮,而這對于改善機關干部作風也有著重要意義。
無論如何,在當前的大形勢下,自覺帶頭踐行低碳,各級政府機關理應當好“表率”。而一些政府機關對公共機構節電、節水、節氣、公務車輛節油和辦公用品節支進行嚴格監督,無疑為政府機關帶頭踐行低碳生活樹立了值得學習的樣板。當然,在政府機關積極帶頭踐行節能減排生活的新形勢下,作為廣大公眾來說,同樣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積極成為節能減排的有力踐行者,無論是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這對于我們來說,其實往往都是“舉手之勞”。
上海市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三)
限制“過度包裝” 減少生活垃圾
黨的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當前,社會上出現一種“過度包裝”現象:西湖龍井等茶葉用精美的檀木、密碼箱包裝,光包裝就占到售價的一大部分;一些化妝品只占禮品盒的幾分之一……調查表明,我國包裝品廢棄物在城市家庭生活垃圾中占到10%以上,體積則超過30%,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對環境造成很大壓力。為此,必須限制過度包裝,以減少生活垃圾。
對于“過度包裝”,環保專家毛先生嘆道:美麗的代價太昂貴,得不償失。而有的人卻認為,包裝是經濟現象、文化現象,可以拉動經濟發展,滿足“面子”。兩種觀點誰有道理?要知道,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包裝誠然必不可少,但“過度包裝”則屬于市場經濟的“自發性”表現,必須加以規范。至于“面子”,只是一種無知的虛榮。以滿足虛榮來支持“過度包裝”,會助長奢靡浪費之風,與提倡的“勤儉節約”背道而馳。因此,毛先生的感嘆值得重視,應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過度包裝”。
加強限制“過度包裝”立法。“過度包裝”超過一定標準,會變成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商業欺詐”。在國際上,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制是許多國家的通常做法,積累了豐富的立法與實踐經驗,如德國的《包裝條例》規定,包裝的體積和重量應減量化,達到保護商品安全和商品衛生的最低要求即可,且能為消費者所接受。目前,我國尚無專門規范包裝活動的法律,相關規定也不夠細化。為此,應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全面、細化的限制“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限制“過度包裝”有法可依。
改造“面子文化”。我國是人情社會,送禮是人際往來的一部分。出于“面子”考慮,許多人明知一些包裝華而不實,仍然樂意消費。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要想限制“過度包裝”,首先,政府要加強反腐倡廉,改進工作作風,使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踐行節約理念。其次,要利用新聞媒體加強宣傳教育,讓人們深刻認識到“面子文化”的荒謬和危害。最后,要批判吸收傳統交際禮儀,結合西方現代文明禮儀,創造一種新的交際文化。
加強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當前,我國的垃圾處理以焚燒和填埋為主。焚燒會嚴重污染空氣,而填埋則會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甚至會因“鄰避效應”激化社會矛盾。要改變這種局面,一方面要結合實際,制定有效的垃圾分類處理收費規定,引導人們主動將包裝廢物特別分類;另一方面要推行“上門收垃圾”模式,加強監督,進而轉變民眾的不良習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限制過度包裝,不僅具有引導“勤儉節約”的社會意義,而且具有規范市場秩序的經濟意義和保護生活環境的生態意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我國應加強立法,改造“面子文化”,加強回收利用,以限制過度包裝,讓垃圾變廢為寶,讓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看過“上海市公考申論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