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社會治理創新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也是“十三五”時期我國各族人民的光榮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可以歸納為七個方面的“更加顯著”:和諧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平安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信用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法治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健康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幸福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時,我國社會結構將有更大改善,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水平將有明顯提升,社會建設和社會文明將達到更高水平,并進而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體現時代要求、順應人民期待的中國特色社會治理之路,使我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治理目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社會治理創新,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應注重用創新引領和推進社會治理,著力提升社會治理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應徹底改變那種認為社會治理就是單純用行政力量管控社會的傳統理念和粗放做法,按照以人為本和建設現代化社會的理念和要求,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服務、組織、協調社會活動。通過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理念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方式創新和科技運用創新,運用創新思維、創新路徑、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
貫徹協調發展理念,應注重解決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補齊短板,著力提升社會治理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突出表現在社會發展、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建設滯后等方面。社會治理應更好服務于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好加強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建設,著力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建設,提升社會治理整體效能。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應注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著力提升通過社會治理加強環境保護的能力和水平。一些地方由于環境污染和破壞造成的社會矛盾有加劇之勢,影響社會安定和群眾身心健康。應切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依法加強生態環境和城鄉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實現“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幸福指數。
貫徹開放發展理念,應注重把握全球治理與各國社會治理發展趨勢,加強同各國開展社會治理研究的合作交流,更好促進我國社會治理創新和社會文明進步;同時,運用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智慧,彰顯“和諧、和睦、和平”的中國風范,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貫徹共享發展理念,應注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提升社會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國內外許多事實表明,貧富差距過大是最大的社會不安定、不穩定因素。如果貧富差距懸殊、兩極分化嚴重,勢必導致社會動蕩,就不可能建設平安社會,更談不上建設和諧社會。為了防止貧富差距過大,必須調整生產關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我們看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大力推動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發展,特別是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積極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等。應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和制度安排,以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二)
檢討生活 樹立健康心態
著名作家昆德拉告誡我們:“慢下來”,因為自在生活是急不得的。現在人們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壓力也在不斷增大,亞健康現象越來越突出。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在目前正處于轉型階段的中國,這個問題更加讓人困惑。越是在這樣的階段,我們更需要放緩節奏,不急不躁,追求自在有為的生活。
在這個“加急時代”里,人們都在匆匆的往前趕,生怕跟不上這個社會的節奏。人們的心理充滿了焦慮感,職業病纏身,社會的風氣越來越浮躁。許多人妄想著一夜成名,剛畢業的大學生頻繁的跳槽,富士康的員工絕命一跳,這些都體現出一些人心態失衡。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生。”常常反思自己,可以讓我們不急躁,保持自己的節奏,過上獨立、自主的“慢生活”。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作為現代化的標志為所有人所推崇。但是,發展并不等于快,有時候我們需要慢下來。記得7.23動車事故之后,一位媒體人曾經發出這樣的呼喚:“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是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慢下來,慢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為了更健康的發展。
在昆德拉的祖國首都布拉格,人們總是愿意抽出時間去欣賞音樂,去閱讀書籍,去品味人生,去感知世界。這些人們已經慢慢的變得從容不迫,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慢”不是消極,不是落后。而是為了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只有慢下來,我們才能恰如其分的與這個社會相適應,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欣賞沿途的風景。
健康心態的樹立僅憑個人是難以做到的。政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促進公平正義,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機會平等。為慢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政府出臺了完善保障制度、加大民生投入、落實國民旅游的綱要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不會整天將房價、金錢掛在嘴邊,而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我心態、能力的提升上。
蘇格拉底教育我們:沒有經過檢討和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經歷的。我們的社會在物質層面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且未來的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好。在這樣美好的時代里,我們不用焦慮,不用緊張。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時教導我們“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要謹遵的教導,不急不躁,腳踏實地,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從容的心態去追求我們的理想。
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三)
保障農民權益 鞏固糧食安全
“糧穩則天下安”,而“糧穩”要建立在穩定的農業生產能力之上,建立在中國九億農民穩定的種糧積極性之上。轉型中的中國農村正在經歷空心化和老齡化的進程,農業對青壯年的吸引力不斷弱化,再加上近年來糧價持續走低,出現“谷賤傷農”的情況,第一產業可能產生的動蕩可想而知。因此,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終要靠農民,要切實保障農民權益,解除糧食安全問題,鞏固農業之基地位。
2015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糧食價格卻出現了持續走低,糧食增產和農民減收構成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復雜景觀。一畝水稻,能打多少干糧;一斤玉米,能賣幾塊錢;一個農民家庭,能否在秋收后盤算出明年開春的種子、化肥、租地、農機錢,這些細瑣的田間事兒,一筆一畫地寫出了“糧食安全”四個大字。而目前,不管是關于糧食收儲資金的保障還是硬件設施的提升,都只是治標而非治本之策。但保障農民的核心利益,要讓種田變成一個富裕、體面、有穩定預期的職業,還要靠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大農業。
促進生產集約化、農民職業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傳統耕種模式極易受到糧價波動的影響,幾乎是糧價下跌最大的受損者,完全沒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而成規模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卻因為種植結構的多樣、經營方向的多元或者高端有機食品的生產,能較好地消化市場風險,自我止損。以現代公司制度組織規模化和合作化的經營,是提升農業生產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農民增產增收的長遠之道。因此,要積極加快生產集約化、農民職業化進程,由傳統模式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變,構建農業經營體系。
延長糧食生產的產業鏈、價值鏈,建立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當前,農民收入單純靠售賣原糧或初級產品,因此造成糧食的附加值極低,收入與原糧收購價格之間的黏附性極大,農民增收困難。只有形成糧食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的鏈條,引入管理、技術、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打造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農業的價值鏈才能延伸到第二產業甚至第三產業,讓農民家庭不會再因為一次原糧價格下跌就被拋入生活的谷底。因此現階段增加糧食附加值,延長糧食生產產業鏈,成為助推農民增收、保障農民權益的當務之急。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穩定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放活土地經營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是實現糧食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因此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最核心的權利所在,經營權的流轉在任何地方都是必須嚴格依法進行。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最充分地保障每一位農民的權利。
中央一號文件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明確要求,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只有切實保障其權益,激發其生產積極性,才能順利解除糧食安全困境。從這個角度講,必須要切實促進生產集約化、農民職業化,實現糧食生產的深加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看過“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