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
湖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一)
改革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全面深化改革3年多來,中央深改組已經召開32次會議,接近于每月一次,平均每周出臺一項改革政策,頻率之快可謂前所未有。這既說明當前面臨的改革形勢之緊迫,改革任務之繁重,更說明中央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之大。對承擔落實職責的各級政府來講,這意味著更高的標準,更重的責任。說到底,改革不僅是一個方案、一個舉措,更是一項需要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動詞。各級政府的核心職責,就是優化改革方案的執行效果,讓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管理學中有一句名言,領導者是執行的第一基石。領導干部能否“做到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改革的成敗。但現實中,一些地方對中央的改革部署僅僅停留在宣傳回應上、停留在口頭的表決心上,行動與政策的落地不明顯,有的甚至與中央層面的改革設計不在一個節奏和頻道上,出現明顯的跑調。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個重要方面是執行力不足。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日益清晰,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解決執行力不足的問題。
執行力不足,一方面是認識不足,不想執行。網上曾流傳一份“N次轉發”的文件,基層政府沒有“把黨中央要求和地方部門實際結合起來”,機械地轉發上面下發的改革文件,讓文件開頭憑空多了好幾個“關于轉發”。事實上,正是因為領導干部缺少研究改革、執行改革的主動性,才會出現機械轉發文件的情況。這正是為什么著重強調,“把調研貫穿改革全過程,做到重要情況、矛盾問題、群眾期盼心中有數”。
執行力不足,另一面是擔當缺失,不愿執行。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在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下,改革的主要阻力來自于“軟抵抗”。比如表面上口號喊得很響,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有其形無其實。有人做了一個形象比喻,在“軟抵抗”之下,“只見改革的車子左右晃動,不見改革的車子前行”。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敢于拍板、敢于擔當,堅定不移干”。
解決執行力不足的問題,需要領導干部樹立責任意識,需要建立改革的督查機制,但核心問題既然是“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用人問題、樹立正確導向。讓那些華而不實者靠邊站,讓那些有使命感的擔當者、擅長應對棘手問題的敬業者、正能量的釋放者獲得提拔任用,才能塑造積極進取、崇尚實干、鼓勵試錯的政治文化,才能讓領導干部敢于接燙手山芋,在正向預期的牽引下奮力把改革落到實處。
縱覽中央歷次深改組會議,從“提高改革方案穿透力”,到“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從“把改革落準落細落實”,到“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提高領導干部的改革執行力,可以說是中央一以貫之的要求。一言以蔽之,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空談客、清談者,而是實干家、行動派。
湖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二)
培育民眾信仰 增強國家力量
當中國女排再次登上奧運會的領獎臺,國民無不為之動容;當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國民無不為之驕傲;當再次回顧長征之路,國民無不為之震撼。在中國女排、載人航天、紅軍長征不斷帶給人們感動的同時,更帶給人民一種精神上的信仰,人們將這種信仰轉化為動力,一種能夠讓人血脈噴張的動力,這種動力能夠激發民眾的潛能,發揮民眾的價值,從而推動國家的發展,這恰恰證實了“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因此,培育民眾的信仰,方能增強國家的力量。
培育民眾信仰,增強社會凝聚力。80年前,我國民眾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人們為了擺脫困境,鼓足勇氣,齊心協力,爬雪山、過草地,完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程,為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我們的物質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豐富和滿足,然而人們信仰缺失、精神空虛等問題日漸凸顯,進而引發了社會中出現了信任危機,乃至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性。只有再次發揮歷史上的“長征精神”,在當代人心中培育精神信仰,方能喚起民眾的團結之心,方能形成眾志成城的氛圍,增強社會凝聚力,為國家發展增添力量。
培育民眾信仰,激發社會創造力。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當樹立正確意識則能夠對物質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如“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等正向的積極意識,在民眾心中形成信仰,便能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正是因為心中充滿信仰,激發他對山區種植技術不斷研發、不斷創新,從而改善山區現狀,推動社會的發展。當代中國正處于轉型期、改革攻堅期,亟需釋放民眾的潛力,發揮民眾的作用,為社會發展提供“一灣活水”,而這灣活水就是精神信仰,為國家發展提供創新力。
培育民眾信仰,提升社會影響力。民眾在心中有信仰,才會對生活有所敬畏、有所追求,才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民眾在心中有信仰,才能做一個樂觀的人,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他人的人,時刻保持陽光的心態,自覺抵制落后、摒棄腐朽,自強、自立、自信,用信仰凈化心靈,以信仰鑄就輝煌,靠信仰實現夢想。當個人的信仰力量在社會中激蕩開來,便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化學反應,促進社會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前進,提升社會影響力,為國家發展提供動力。
詩人惠特曼說,“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信仰是每個人前進的方向和堅持的力量,當一個民族擁有同一個信仰,堅定地朝著同一個夢想努力前進的時候,所有的苦難都將為之臣服,所有的阻攔都將為之讓路。 只要民眾堅定了信仰,憑借著這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我們一定會增強國家的力量,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湖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三)
論網絡直播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近段時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直播越來越流行。那么,什么是網絡直播呢?它其實是指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可以將產品展示、相關會議、背景介紹、對話訪談、在線培訓等內容現場發布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內容豐富、交互性強等特點,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
那么,網絡直播有沒有好處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傳播范圍廣,不受時空限制,網絡所到之處都可享受此種服務,而不必考慮傳統媒體的直播節目受限于設備條件的問題;另外,網絡直播的可交互性也是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通過收看網絡直播節目可以適時地發表評論,和其他網民或專家進行討論,還不必擔心因觀點不同、言辭激烈而發生斗毆。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在網絡直播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直播平臺的運營成本較高。一個是高昂的寬帶成本,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直播平臺每月僅帶寬費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萬元左右。隨著直播用戶越來越多,寬帶運營成本必將持續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平臺資金鏈吃緊。而且對于網紅主播的資金投入較多,擁有知名度的主播帶有巨大的影響,是各大平臺爭搶的對象,各大直播平臺也會陷入“挖角之戰”。這更無形之中讓網紅摒棄了忠誠度,所以直播平臺耗費巨資培養出的網紅常常被對手挖走,導致人財兩空,這無形之中讓整個直播行業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其次,網絡直播的內容參差不齊。網絡直播平臺面臨嚴重的內容風險問題。當前直播平臺,一些所謂網紅和美女主播為吸引粉絲,有時會以低俗、媚俗、庸俗等內容大打擦邊球,利用涉黃、涉暴、甚至涉毒等內容嘩眾取寵,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雖說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觀眾,但無形之中營造了一個不良的社會風氣。
所以,對網絡直播的規范和約束就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可以對網絡直播的主播進行實名認證。通過登記個人的詳細信息,并進行嚴格核查的方式,讓網絡主播實名制,從而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如果涉及到毒賭黃等問題時要加強管制,可以對這些主播進行教育,并有必要的話列入黑名單,從而來規范我們的網絡直播。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在前不久,新浪、搜狐、優酷、百度等20家網絡直播平臺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而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制定政策來規范互聯網直播。比如可以規定直播發布者在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時,都應當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并在許可范圍內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ヂ摼W直播服務提供者應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直播及其互動內容實施先審后發管理等。
再次,直播產業化。我們可以把直播將演變為一個產業,產業鏈布局越齊全、調動資源的能力越大、平臺可承載的內容和功能越多,則越容易成功。除了傳統的游戲、唱歌、吃飯等直播,可以轉變為直播+電商、直播+體育、直播+在線教育等形式,將我們的直播變得越來越多且趨于成熟和更加有教育意義,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看過“湖南公考申論經典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