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公務員申論備考熱點
2017上海公務員申論備考熱點(一)
2016年12月12日11時30分,江蘇省泗陽縣政府食堂準時開飯,來自史集街道的王維奇、陳業瑞、劉傳航等3名農民工各自端著盤子,跟縣里的機關干部們一起排隊打飯,然后與干部們坐在一起用餐。這個機關食堂價格實惠,午餐9元就能吃飽吃好,而且對社會無門檻開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民工和居民。(12月13日《現代快報》)
[綜合分析]
[意義]
政府內部食堂對外開放,體現了當地政府親民、愛民、接地氣。普通民眾走進機關食堂,與機關人員享受同等待遇,是另一種請進來的接地氣。市民與機關工作人員在一個鍋里打飯,一張桌子共餐,更顯親切,用餐過程中,市民可以感受機關公務人員真實的用餐現狀,對身份特殊的公職人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而機關工作人員接觸各行各類的群眾,可以聚集更多的民意和傳遞更多的上層信息。通過用餐互動交流,既增進了感情、又增長了見識,既打破了神秘、又消除了隔閡,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政府內部食堂對外開放,是改進作風、深入群眾的體現。機關食堂對外開放使得機關單位更加透明,滿足了群眾的需求,使廣大群眾對機關干部的生活有了真正的了解,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一舉多得。對于政府機關和黨員干部來講,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傳遞出了親民愛民、艱苦樸素的黨風政風,增長了見識,融入了群眾,實打實的踐行了群眾路線。
政府內部食堂通過對外開放,低廉的價格會吸引就餐人員不斷增多,勢必會增加食堂的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會緩解由就人員不穩定帶來的成本壓力。同時,還可以把機關食堂的一切放在陽光下曬一曬,在公眾的眼皮底下,公眾監督的力量也才會更強大,這對奢侈浪費、公費大吃大喝會起到很好的監督警示作用。
[影響]
政府食堂對外開放,勢必會提高管理成本。比如,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大都選擇“一葷一素4元”價廉質優的菜品,加大了食堂的虧損面;又如,隨著來自社會上的就餐人數劇增,對政府工作人員就餐和休息,勢必會造成不利影響;再如,食堂就餐人員變得復雜起來,飯菜需求量大增,將會引發后勤保障和安保人員對公共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的焦慮。
可見,政府食堂對外開放之后,虧損加重、影響公務員的工作和生話、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這些問題的疊加,可能會轉化為政府食堂對外開放難以為繼的充分理由,最終導致“開放”措施不得不中途停擺。
[參考對策]
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需要因地制宜,既要保證干部與群眾消費的平等,同時也不能加大財政負擔。政府后勤保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食堂的管理,既要保持“略虧”服務特色,又要滿足多樣化就餐需求;既要保證政府工作人員正常的就餐和休息秩序,又要維護多數人的利益;既要使食堂供應的飯菜品種多樣、價廉可口,又要確保食品安全。
2017上海公務員申論備考熱點(二)
背景鏈接
2016年6月,近日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在全黨上下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之際,李保國同志用其感人事跡給我們全體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用其實際行動為廣大黨員樹立了優秀黨員的標桿。
在新的歷史時期,愚公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在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愈發彰顯出時代價值。黨的以來,多次提到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綜合分析
[意義分析]
“丹青難寫是精神”,精神是如此彌足珍貴。一個人、一個國家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人沒有精神容易垮掉,一個國家沒有精神經不起風浪。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需要時時補足“精神之鈣”。當前,我國發展進入關鍵期,改革進入攻堅期,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如何以更大勇氣破思想觀念之束縛、利益固化之藩籬,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立下愚公志,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我們就能排除萬難,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愚公精神是一種優秀的文化基因。鑲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上,不僅代代相傳,而且與時俱進。愚公移山最早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時期《列子·湯問》。它比喻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堅持不懈,迎難而上,不退縮。“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將愚公精神挖掘出來,使這則寓言故事,被賦予“為公精神、民眾意識、努力精神”等現代民族精神的含義。
改革攻堅,需要愚公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具有經久不衰的思想魅力,當前,我國發展進入關鍵期,改革進入攻堅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一場革故鼎新的攻堅戰。指出:“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這提示我們,打好改革攻堅戰需要付出艱辛努力,需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精準扶貧,需要愚公精神。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精準扶貧,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它說不來,唱不來,更不可能僥幸得來,要靠踏踏實實的埋頭苦干、靠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毅力,以及科學的方法和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得來。李保國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在太行山上從事科學研究,讓群眾走上致富路。魏登殿帶領村民在絕壁上肩挑、背馱、手刨,筑出一條條通村通組公路,解決村民吃水、用電、致富難題。這就是愚公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
[參考對策]
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子孫相繼、久久為功,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當前,我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奮斗目標是如此宏偉、如此鼓舞人心,但實現的過程既不會順風順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充滿曲折和艱辛,需要經過長期的奮斗。越是曲折和艱辛,越要有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韌勁。“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立下愚公志”,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宏偉目標就能成為美好現實。
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務實重干、勇于擔當。愚公之“愚”,就在于他把別人不敢想、不愿做的事情扛到自己肩上,明知千難萬險卻義無反顧,歷經千辛萬苦仍不改初衷。愚公移山精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干,只要認準了的事情,就力排眾議、一干到底。當前,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愚公之“愚”顯得尤為可貴。我們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啃硬骨頭、涉險灘,必須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有問題敢面對,有責任不推脫,敢于觸及矛盾、迎接挑戰,承擔風險、解除難題,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有了愚公移山精神,才能邁過溝溝坎坎,越過發展中的各種陷阱,贏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開放合作、互聯互通。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與外界實現互聯互通。我國自古就有追求互聯互通的傳統,創造了許多互聯互通的奇跡,絲綢之路就是其中的典范。當今時代,實現內外聯動、協同發展是區域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帶一路”建設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互聯互通的新探索。在新時代弘揚愚公移山精神,需要在開放合作、互聯互通中尋求機遇、集聚優勢、實現共贏。
2017上海公務員申論備考熱點(三)
背景鏈接
2016年11月,《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發布,是我國首次以中央名義出臺產權保護頂層設計。這份綱領性文件蘊涵著對發展歷程的深刻理解,及時回應了時代緊迫課題,而“加強產權保護,根本之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則為未來構筑繁榮和自由的社會,奠定了堅固的基石。
綜合分析
“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孟子·滕文公上》的古訓,也被現代發展經濟學奉為圭臬。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瑟·劉易斯的《經濟增長理論》指出,“產權是舉世公認的制度;因為沒有這一條,沒有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動力,人類就不會有任何進步。”世界銀行總結經濟成功發展的關鍵制度,也把產權保護列在司法公正、信息自由傳播之前,放在首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30多年的時間里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長,徹底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這個“奇跡”是對產權理論的最好注腳。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鄉鎮企業,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改變了農村面貌。從地方國企到央企的改革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1992年鄧小平南巡給民營經濟吃定心丸之后,激發的創造力推升中國經濟進入加速階段。明晰的產權和資源、資本、勞動、產品、創意的自由公平交換,像魔術一樣,使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崩潰邊緣,變身為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但我們也無法回避發展的非線性過程,當產權保護的意識產生模糊、混亂,保護產權的行動遲疑搖擺的時候,對社會心理、民間投資以及經濟活力亦產生深刻影響。
是開啟中國奇跡下半場的時候了。沖破觀念迷霧和利益掣肘,讓產權保護成為時代真正的圖騰,我們會收到豐厚的制度紅利。比如農村土地流轉、勞動力等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國有企業的改革從提高紅利上繳比例、高管減薪等進入“混合所有制”深水區,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產權利的保護,市場公平和行業準入“玻璃墻”“彈簧門”的摒棄,將為未來30多年的成長打開空間。
參考對策
一是政府要確立嚴格的公民產權保護觀念和契約意識。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權的本質是契約,保護產權就是保護契約。這就需要政府在維護守信、守約中發揮重要作用。落實《意見》要求,當務之急是將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政務失信記錄,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加大對政務失信行為懲戒力度。
二是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還要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意見》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細化。例如,確需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除依法需責令關閉企業的情形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為企業預留必要的流動資金和往來賬戶,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
看過“2017上海公務員申論備考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