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是自主的,有獨立的社會經濟地位,有獨立的生活態度、獨立的思考能力。所謂真正的個體獨立,是指個體應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幫助或依賴于他人,個體對自己負有完全、無可回避的責任。
學習獨立的學習能力。當今有很多學生并不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經常要父母監督著、責備著來學習。有的人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是大學生,自己比別人落后就覺得理所當然,但其實,學習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誠然,古今中外“將門虎子”屢見不鮮,居里夫人的女兒是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三蘇同是“唐宋八大家”……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使他們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這是他們成才原因之一。我國數學家張廣厚的父親是個目不識丁的礦工,家境貧寒,然而張廣厚在艱難中自強不息,靠自己的努力,刻苦攻關,在數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見,他們的成功絕非靠父母遺傳,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父母、老師給我們指明方向,指出學習方法,他們也不可能一輩子伴隨著我們走,進一步地學習、鉆研就要靠自己了。
學習獨立的工作能力。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這句話,在現在的社會中已經不大適用了。當今社會需要競爭,需要真材實料,需要DIY人才,那些“走后門”的人已經沒有什么地位了。在工作上獨立,就要懂得自己找工作,靠自己的力量步步高升,善于在領導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不整天哀嘆懷才不遇,獨立自主地完成任務,獨立解決困難,勇于嘗試等等。要如雨果所說:“我寧愿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要相信“我就是我自身的主宰!”
記得拉美國家有一句諺語:“自力更生勝過上帝的手。”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撫養,社會的哺育,老師的教導。不過,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學會獨立才是關鍵。一個人在有利的條件下重視獨立能力、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守望鄉村
鄉村,是融入中華民族血脈的一份獨特記憶,支撐著萬里長征創造人類奇跡;鄉村,是沁入遠游子女心靈的一抹情感歸依,詮釋著每年春節中國人口的大遷移。鄉村,之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發揮著其堅定而深遠的意義。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鄉村,有了一份抹不去的創傷:環境污染加劇,曾經的天藍地綠了無蹤跡;文化衰落加劇,曾經的小橋流水已成記憶;貧困狀況加劇,曾經的悠然閑適隨風而去。如何讓鄉村回歸它應有之義?還需以“守望”為詞,為“鄉村未來”造句。
守住“鄉村”之根,讓未來有依托。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支持城市發展的政策引導下,大量的農村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以致于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增多,面對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老人、兒童不堪重負,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讓其生活郁郁寡歡。同時,鄉村文化的衰落,也引起諸多學者的擔憂和焦慮:以民間節日、宗教儀式、戲曲為中心的鄉村傳統生活方式正在消亡;純凈的大自然中勞作和以家庭、家族、鄰里和睦相處為特點的鄉村日常生活形態正在解體;鄉村本土文化資源在鄉村少年成長中正在淡化,這不僅讓農村社會風氣充斥暴力、金錢、賭博、攀比,更讓鄉村少年缺乏精神歸依、靈魂無處安放。因此,要讓鄉村的發展有人才依托、情感依托,還需守住“人文關懷”這一根基。
望清“鄉村”之路,讓未來有方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鏗鏘有力的誓言不是口號,是行動;不是目標,是要求。為踐行誓言,署網村雷雨如此說:基層干部最務實的事情就是讓農民致富。漫步在八都鎮署網村寬闊整潔的村道上,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有游客的,更有當地村民的。為何笑得如此開懷?正是源于署網村各村干部的共同努力。為讓群眾致富,署網村通過興辦特色農家樂、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旅游,不僅增加村民收入,更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讓村民能享受現代、美好生活。署網村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鄉村發展的目標,在于讓人民生活幸福,而,讓人民生活幸福,關鍵在于立足鄉村資源特色,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這才是鄉村發展的正確方向。
“一個沒有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同樣,一個守不住根脈的鄉村,它的發展也是沒有出路的。實踐證明,只有守住鄉村的人才,才能讓鄉村發展煥發活力;只有守住鄉村的文化,才能讓鄉村發展綻放魅力,這才是“望清”鄉村的前路。守望鄉村,守望幸福;守望幸福,收獲美好藍圖!
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創新推進政務公開的制度機制
政務公開是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對公共權力制約與監督的一項制度安排。這一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源頭上消除腐敗。黨的中央全會多次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政務公開作出部署。新形勢下,政務公開已成為建設法治政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目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但是,政務公開在我國還處于初期階段,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公開的主體缺乏主動性,公開的內容時常流于形式,人民群眾對政務公開缺乏認知,對政務公開的監督較弱,政務公開的保障機制還不健全,等等。對此,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從制度體系、考核監督、工作機制、機構隊伍等方面確立了政務公開新的工作格局。今后一段時間,應貫徹落實《實施細則》,通過創新制度、健全機制,積極有序推進政務公開。
明確公開內容。我國的政務公開肇始于“兩公開一監督”,即公開辦事程序、公開辦事結果、接受群眾監督。此后,政務公開由試點到推廣、由部分公開到全面公開、由鄉鎮到縣市,在各級政府逐步推開。與此同時,村務公開、廠務公開、黨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等做法與政務公開相伴推行。如今,進一步明確什么是政務公開,對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具有重要意義。《實施細則》指出,政務公開是行政機關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加強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平臺建設、數據開放,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這就明確了政務公開的主要內容。
劃定考核紅線。在現實中,各級政府對政務公開的重視程度逐級減弱趨勢比較明顯,不少地方政務公開工作缺乏基本人員隊伍,公開的內容流于形式。為了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施細則》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將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媒體參與等方面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當然,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還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一般而言,政務公開的考核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評價標準。對政務公開的范圍、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和責任等要做細致、科學的規定,公開的內容既要有定性要求,又要有量化標準。二是評價方法。將群眾評議和組織考核結合起來,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同時要結合部門性質和行業特點,做到各有側重。三是評價結果的使用。把評價結果作為部門工作完成情況和干部任職、獎懲的重要依據,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整改意見并將結果向群眾公開。
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實施細則》將公開審查機制納入公文辦理程序和會議辦理程序,并建立了公開內容動態擴展和定期審查機制。提交地方政府常務會議和國務院部門部務會議審議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以外,應在決策前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從政務公開標準化入手,重點圍繞基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稅費收繳、征地補償、拆遷安置、環境治理、公共事業投入、公共文化服務、扶貧救災等群眾關切的信息,以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戶籍管理、宅基地審批、涉農補貼、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探索適應基層特點的公開方式。
加強機構隊伍建設。目前,政務公開機構建設參差不齊,國務院部門中僅有幾家設有專門機構,地市級政府大多沒有專門機構和人員,難以適應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要求。對此,《實施細則》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協調機制。各級政府政務公開協調機制成員單位由政府有關部門、宣傳部門、網信部門等組成,整合力量,理順機制,明確承擔政務公開工作的機構,配齊配強工作人員,確保政務公開落到實處。
看過“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