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在精神文化生活領域,令民憂的有誠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小悅悅”事件讓人們看到了人性的冷漠與殘忍;“瘦肉精”、“毒生姜”、“速成雞”等食品安全問題是讓人們看到了企業道德的缺失;老奶奶“跌倒”后無人攙扶讓人們看到了整個社會信任感的巨大空洞。如何重建社會信任,給當前社會一劑充滿正能量的強心針,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營造“扶正祛邪”的社會環境,樹立道德模范,傳播正面陽光的正能量。雷鋒精神是一種對人民友愛、互相幫助;郭明義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羅陽身上是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的敬業精神。他們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尋找最美教師、最美醫生、最美村官……“最美”是中國人今年提到最多的詞匯。“最美”成為流行詞匯的背后,是社會“正能量”逐步成為社會主流,并逐步顯示出其對于社會風尚的引領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尤其是各級政府的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激發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當然,社會信任的重建除了民眾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政府率先以身作則。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政府公信力是社會信任的基礎,增強公信力,匯聚正能量,也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監督。企業要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和法律,政府加大執法力度,并通過各種媒體多方面宣傳榜樣行為。相信在政府,企業,個人和媒體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全社會定能形成合力,讓社會信任的正能量充實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社會誠信的建設需要從政府到基層百姓,從模范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從政府的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的誠信建設。注重當下,著眼長遠,讓正面向上的陽光“正能量”滲透進我們的生活,讓社會信任的正能量真的可以在每個人的心間,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她最美麗的幸福之花。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科學研究的價值,體現在對知識、真理的追求,也要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的實效來檢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抓好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供給,就抓住了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已穩居全球第二,但不少領域依然大而不強、大而不優。與此同時,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環境壓力日益增大,消除貧困任務緊迫,民生問題牽動人心……從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到生態文明、國家安全,都呼喚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成果蓬勃涌現。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科技創新激發新動能。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依賴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老路已越走越窄,亟須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從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尋求根本性轉變。為此,必須深入研究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問題,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踐行新的發展理念,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比如,發展不協調是我國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要立足科技創新,釋放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才能在新的發展水平上,實現協調發展。比如,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們只有不斷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依靠科技創新解除綠色發展難題,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再比如開放發展,一方面我們要與國際展開創新合作、進行創新集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只有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更高水平上開展國際經濟和科技創新合作,在更廣泛的利益共同體范圍內參與全球治理,實現共同發展。
科技創新,貴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提高社會發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強人民健康素質等,都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中,從解決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人口老齡化等重大民生問題,到滿足宜居的生活環境、均等的教育資源、普惠的信息網絡服務等民生訴求,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增加公共科技供給,逐步完善低成本、廣覆蓋、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方能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讓科技之光照亮億萬國民的幸福之路。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廣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矢志增強創新能力,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將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就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城市之美應由內而外
從環境稟賦上看,常德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當然,城市發展必須內外兼修。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升城市的內在品質和品位,建設“真善美”的城市,是我們的不懈追求。
城市的“真”,就是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明確城市的發展方向。
追求城市發展之“真”,重在尊重科學規劃和歷史脈絡,堅持將一張好的藍圖繪到底。首先是要找準城市定位,著眼一體化的城市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城市的空間、規模和產業結構,統籌考慮城市的人口規模、城區邊界和歷史文脈,讓城市發展更有方向、更有目標、更有底氣。其次是科學謀劃城市布局與設計。比如,定位為泛湘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常德,就堅持以城市的生態資源和山水關系為本底條件,追求生態優先、特色鮮明的文化水城風格。
城市的“善”,就是尊重每一個居民,提升城市的歸屬感。
擁抱城市環境之善,關鍵在于通過城市功能的提質與完善,不斷強化廣大居民的獲得感。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以路改、水改、棚改和綠化、美化、亮化、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建設,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廣大市民有了搬進新家的感覺。同時,優化城市管理,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辦法,推進環衛保潔、園林綠化、渣土運輸等行業的市場化服務水平,讓城市生活更加舒適。此外,還要在基層治理中實現秩序和人性化的平衡,讓生活更加和諧。比如,構建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興辦“四點半”學校、書香社區、社區小餐桌等,解除了居民的煩惱,體現了城市的溫度,很有人情味。
城市的“美”,就是彰顯山水人文,塑造城市的特色競爭力。
孕育城市之美,主要是在生產、生活、生態之間保持和諧,并凸顯城市個性與品位。近年來,常德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現代商貿、生命科學等現代產業,努力把美麗變成財富、變成增長動力、變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首先,我們把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名城“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把文化旅游的內涵融入產業經濟,建成了柳葉湖環湖景觀、江南風光帶、武陵閣步行城、蘆荻山大道、“三館三中心”等城市新亮點。其次,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去年成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后,率先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重點做好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四篇文章,力爭成為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實踐的范例。更重要的是,我們注重把歷史文脈融入城市空間,大力推進老西門、穿紫河風光帶、“一江兩岸、詩畫長城”等項目建設,讓穿紫河成為流淌文化的河。在建設“一江兩岸、詩畫長城”過程中,以防洪大堤為載體,以詩詞書畫為表現形式,正在形成江北“中國常德詩墻”、江南“中國常德畫壁”詩畫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象。當歷史文化成為城市的根,我們也就留住了美麗鄉愁。
看過“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