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湖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同志在中央黨校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毛澤東在延安說過, 我們的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本領是青年人干事創業的基石,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密鑰”?!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只有打造一身本領,才能“在其位,謀其政
要勤而好學、刻苦鉆研。正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知識飛速更迭的今天,唯有不斷求職上進才能去的進步,“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份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在田間地頭仔細摸索,歷經數十年方成大器;三無科學家屠呦呦,在__艱苦的年代,對中西醫理論反復推敲,用了三百多中提煉方法,上千次試驗,才萃取出青蒿素。勤而好學,不僅是學知識、學理論,還要做到學習與思考的統一、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多思、多想、多做,才能讓自己的業務能力上一個臺階
要善始善終、腳踏實地?!拔镉懈士?,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天下的道路都有坦途坎坷之分,只有腳踏實地,親身實踐才會明白。然而,很多年輕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待工作三分鐘熱度,缺乏工作熱情;遇到丁點困難,往往消極怠工,虎頭蛇尾。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工作的熱情,不能對工作持之以恒。熟不知,一輩子干一件事并不易,“萬事開頭難”,行百里者半九十,天下大事作于細,行于易,只有從細小之處著手,才能堅持不懈。要牢記“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對于年輕人要多一定定力,多一些耐心,扎扎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薄發,積水成淵
要銳意創新,精益求精。在青年人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險阻十分正常,舍易求難看似愚鈍,但同樣需要莫大勇氣。正如愛因斯坦說過“踏著別人的腳步,就看不到自己的腳步”,而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踏著別人的路,看似輕松了很多,但往往也會不落痕跡、蕓蕓眾生、泯然眾人矣。今天,有很多青年人加入到創客的隊伍,他們放棄優越的工作機會,從頭做起,雖然會遇到苦難,但只要敢突破,不放棄,披荊斬棘,就能收獲理想;而創新創業的大潮也會如星星之火,點亮青春的熱情。
青春是一艘遠航的船,勤奮好學的能力是帆,讓青春揚帆起航;腳踏實地的定力是舵,為青春保駕護航;銳意創新的創造力是風,帶青春乘風破浪。青春易逝,青春苦短,但青春又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唯有不斷提升本領,才能讓青春永駐,才能讓青春與時代的脈搏共同跳動,讓青春與祖國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湖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二)
抓住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這是因為,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市場需求快速擴張,供給不論優劣都有市場需求,轉變發展方式既缺乏壓力也缺乏動力。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速換擋,市場需求擴張放慢,需求結構深刻變化,必然要求加快調整和優化供給結構,進而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市場倒逼機制,提供難得歷史機遇。抓住并用好新常態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提高農業供給效率。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遠低于全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是供給結構上的一大短板。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導致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小,農業勞動力可利用勞動時間大量閑置,農業勞動生產率遠遠低于第二、第三產業,進而導致城鄉之間存在較大發展差距。城鄉發展差距較大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也制約著農村6億多人口消費市場規模的擴大。因此,聚焦城鄉一體化改革,消除城鄉之間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障礙,通過城鄉市場和城鄉產業融合有效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同志提出的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的目標,具有極大的緊迫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作出了部署,當前應加快落實這些改革部署,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大幅度提高農業供給效率。為此,應當把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作為一個整體,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城市戶籍制度等改革,暢通城鄉溝通交流渠道,把城市的資本、技術、高素質勞動力引入農村,促進農民工留守親屬進入城鎮定居。這必將釋放新的巨大發展能量,成為新階段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改革投資體制,增加公共產品供給。目前,不少個人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供給能力過剩,但公共產品供給能力還明顯不足。包括交通、環境、市政設施、教育、醫療、信息、文化等在內的公共產品供給遠遠滿足不了廣大居民的需求。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投資體制、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把社會資金引入公共產品投資領域。各級政府應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開發公共產品建設項目,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有能力的企業進行投資經營。在政府主導下,實行誰污染、誰付費和第三方治理制度,逐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在這個過程中,應重視吸引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投資,從實際出發選用BOT(建設—經營—轉讓)等多種方式推行PPP模式。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對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釋放需求潛力、穩定經濟增長等將發揮重要作用。
完善激勵機制,加快技術進步和第三產業發展。同志指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各級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完善對企業和研發人員的創新激勵機制,加快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帶動產業從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近幾年,“營改增”改革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放、管、服”改革降低了創業門檻、釋放了市場活力,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但從產值比重特別是就業比重看,第三產業發展仍然滯后。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對創新創業活動給予更多支持,以創新創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湖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三)
新常態,經濟發展質的躍升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人開始擔憂我國能否如期實現現代化目標。出現這種不必要的擔憂,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實質,也沒有搞清楚新常態和現代化的關系。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而實現現代化所必經的發展階段。它是一場深刻的經濟轉型,是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過程,就其本質而言是經濟發展質的躍升。處于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是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因此,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僅不會與實現現代化目標相沖突相矛盾,反而恰恰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必然要求。甚至可以說,不經歷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淬火和洗禮,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隨著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我國經濟發展將邁上新臺階,為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中高速的經濟增長保障如期實現現代化。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從短期看確實速度慢下來了,好像會拖延實現現代化的時間。但是,實現現代化不是“短跑”而是“長跑”.就長期而言,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結構失衡、產業低端、創新不足以及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嚴峻挑戰,片面追求經濟高速增長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即使短期速度可以搞上去,長期也會掉下來。而中高速增長則是更加適合我國目前條件、可以保障我國如期實現現代化的合理增速。2015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67.67萬億元人民幣。在這個基數上,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于5年前1.5個百分點、10年前2.5個百分點的增量。因此,現在的中高速增長實現的增量就相當于以往高速增長的增量。按照中高速增長實現的增量推算,我國到2020年完全可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完全可以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現代化建設目標。
產業邁向中高端奠定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產業基礎。應當認識到,僅僅實現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等數量指標,還不能說是實現了現代化。只有實現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現代化,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起來,構建起現代產業體系,才能為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脫離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國民經濟大而不強、沒有競爭力,經濟增長也難以持續。產業邁向中高端,才能有力地支撐中高速增長、推進現代化進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產業比重大且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推動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衰減;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增長強勁、發展空間巨大,但整體規模還比較小,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還不夠強勁。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3%左右迅速提高到8%左右,拉動GDP增長約1.4個百分點。按照國家發展規劃,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到15%,這意味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增速將繼續保持在同期GDP增速的兩倍以上。可以預見,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將加速形成,拉動GDP增長的作用會不斷增大,實現長期持續穩定的中高速增長會更有把握。
創新為實現現代化提供核心動力支撐。實現現代化,必須發揮好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創新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也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引領發展的動力不足。我國持續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得益于學習、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而取得的快速技術進步。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的縮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空間縮小,但自主創新的能力和體系尚未建立起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因此,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改革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著力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更好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沒有技術的突破和支撐,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就難以實現。必須依靠創新催生一批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建成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看過“湖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