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
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一
回顧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不平凡的歷程,我們對文化發展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正是由于文化改革發展正確思路的提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初步建立、文化產業整體規模和實力的不斷壯大、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正確引導、文化走出去格局的著力構建,才有力促進了文化生產力的解放發展,有力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繁榮,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有力促進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有力促進了各類文化人才的競相涌現。如今,我國文化領域整體面貌和發展格局煥然一新,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實踐無止境、改革無止境,如何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也是深入貫徹黨的精神、繼續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同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一樣,文化改革發展也已經進入了攻堅期,我們要堅定文化體制改革的信心和決心,鞏固已有成果,堅持已經取得的寶貴經驗,樹立新觀念,確立新目標,采取新舉措,攻堅克難,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往改革的實踐證明,只有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繼續深入改革,才能解除難題,解決問題,開創美好的未來。
精品力作,是一個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標志。在當今這個文化建設的春天里,人民呼喚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知識信息與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作品的藝術魅力,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創作出更多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力作、傳世佳作。
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文化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激發創作熱情,成就藝術輝煌。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群眾多樣性的文化需求,也呼喚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等方面積極創新。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只有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增強文化產品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文化不但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支撐。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凝聚群眾意志、引領民族精神,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務需要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形成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二
保護文化內涵打造精品城市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縱橫發達的交通網絡,川流不息的各色車輛……這一幕幕勾勒出我們城市發展取得的成績。然而我們需須看到成績背后的不足:從中國式過馬路屢禁不止到違章停車隨處可見;從建筑風格雷同到城市格局單一;從人們休閑方式的匱乏到城市發展缺乏后力……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其問題也愈加凸顯。分析這些“城市病”,我們能發現其病灶在于城市文化內涵的缺失。要提高城鎮化質量,打造精品城市,需須在城鎮化過程中保護和凸顯文化內涵。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保護和凸顯文化內涵,能夠提升人們文明素養,改變城市面貌。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里樓越來越高,路越來越寬,車越來越多……但是這種城鎮化只是一種低水平的城鎮化,人們的文明素養并未跟隨著城市的硬件設施同步發展。這不但嚴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數,更嚴重影響我國城市的健康發展,甚而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極大違背了我國大力發展城鎮化的初衷。在重重問題背后所潛藏的深層原因則是文化建設不足所導致的公民文明素養低下。試想,如果執政者在城市管理過程中能夠將文化建設放在首位,這些問題還會像烏云一樣籠罩著整個城市嗎?答案不言自明。因此,要建設精品城市,就需須將文化建設全面融入城市建設中,不斷提高民眾的文明素養。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保護和凸顯文化內涵,能夠形成獨特的文化名片,提升城市魅力。“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因剪紙蔚縣蜚聲中外;“大好河山張家口”讓“邊地”張家口聲名鵲起;完整的水鄉古鎮風貌讓烏鎮成為旅游者心中的天堂。這些城市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是因為它們獨特的文化內涵。而文化保護工作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高瞻遠矚,不管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整體規劃,政府都給文化保護留出足夠的空間,將文化作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則歸功于民眾的積極參與,近年來我國民眾文化保護意識逐漸提高,積極響應政府的各項文化保護政策,成為城市文化保護工作的主體。政府與民眾的協同努力,使文化之花綻放在各個城市,這也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借鑒。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那么如何才能讓城市發展得更好,為人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呢?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不斷保護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內涵。只有文化才能讓城市如花朵開放在廣袤的大地,如星辰閃耀在暗色的夜空,如浪花奔騰于靜謐的海洋,充滿美感與生命力。
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三
以守望文化擦亮城市名片
文化,是一個城市活的魂靈!一座城市是否偉大,要看她的歷史,而她的歷史,正是由文化所凝結;一座城市是否偉大,要看她的現在,而她的現在,正是由文化所滋養;一座城市是否偉大,要看她的未來,而她的未來,正是由文化所孕育!文化,賦予了城市與眾不同的氣質,賦予了城市不竭的發展動力,這樣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守望,因為優秀文化的完整傳承與積極創新,正是城市最好的名片。(第一段,提出論點)
城市的文化,是在城市的發展中積淀而來的,每一種優秀的文化都有如一段美妙的記憶,不應被輕易抹殺。語言承載著文化,建筑承載著文化,當我們試圖借助政策去消滅一種方言時,當我們為眼前之利試圖去簡單拆毀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監獄時,我們卻只把他們看作是“交流的障礙”或者“腐朽的遺留”;我們忘記了語言和建筑的文化意義,忘記了完整傳承優秀的責任,并可能永遠失去創新的可能。守望文化,意味著以傳承來保障創新,以創新來促進傳承。(第二段,揭示問題,然后通過解構守望來過渡到對策的論證)
以傳承來保障創新,因為創新之種的生長離不開城市文化的厚實土壤。在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一線城市向紐約看齊,二、三線城市向北上廣看齊,很多城市無論大小都在追求用“新、奇、怪”的建筑,用高層的、超高層的建筑來裝點城市的臉面,似乎那些就是創新,就是名片,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反而出現了“千城一面”,反而出現了大量的“山寨景觀”,原因就在于那些所謂的創新離開了城市自己的文化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很多城市的大拆大建,由于缺少對歷史文化的保護,缺少科學的規劃和長遠的眼光,一邊將古建筑變成一片瓦礫,一邊卻讓仿古建筑遍地開花,然后美其名曰保護性拆除,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著趁夜違法拆除已經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如果沒有了城市文化的“厚積”,創新的“薄發”將更多的變成一輪新的同質化。(分論點一,也是對策之一)
以創新來促進傳承,因為傳承之花的盛開離不開城市文化的創新肥料。建筑大師吳良鏞先生曾提出了“積極保護,整體創造”的觀點,認為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發展統一起來,做到既能保持和發展城市建筑群原有的文化風范,又使新建筑賦有時代風貌,實現有機更新。北京的菊兒胡同原本已經破敗,其蘊含的老北京特色文化的傳承面臨危機,但在運用現代先進工程技術和設計理念進行改造之后,既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原貌,又使其成為了新的旅游資源。上海新天地重新對石庫門的功能進行定位,將石庫門從居住空間轉變成了商業空間,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膽的創新,而在這種創新的過程中,石庫門這種有著深厚老上海文化底蘊的特色建筑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文化的傳承有了保證并且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分論點二,也是對策之二)
守望文化,便是傳承與創新城市的文化,這是身在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責任。誠想,當中國所有城市的街道上不再有各具特色的方言,戲院里不再上演千腔百調的地方戲曲,北京的胡同、上海的石庫門都只能在博物館中出現;當我們只能在別扭的仿古街道中尋覓明清樣式,只能在圖畫中感受十里洋場的輝煌歷史,只能在用特效來還原蘇州的名園古塔,我們是否會想起城市文化急需要傳承和創新的今天?我們又如何面向世界亮出一張張本該閃耀的城市名片?(結尾,先總結論點,再引起思考)
看過“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