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對于坐在電視熒屏前的無數觀眾而言,后一種體育精神或許更有切身感。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將發展群眾體育、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作為重點內容,提出到2020年,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讓更多群眾享受體育運動、感受體育帶來的快樂,是推進健康中國的題中之義。事實上,留心就可以發現,近幾年,健身正在成為身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辦健身卡的多了,開始跑步的多了,甚至跑馬拉松也不再稀奇。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舉辦馬拉松比賽,即便是業余選手,也能在參與中獲得快樂。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在全民健身的風尚中,很多都是90后的年輕人。對他們而言,泡吧、唱K已經不再流行,在朋友圈曬出健康的體型和肌肉才夠“有型”。不久前,火遍網絡的“搬磚小偉”,就是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勞動者,草根健身達人。他身材精壯,“擁有雕塑般的八塊腹肌”,可以輕松完成抓杠、蹬杠、順風旗、俄式挺身等高難度動作,水平堪比專業人士。和傅園慧一樣,“搬磚小偉”最打動人的,是他在運動中傳遞出的快樂。雜亂的建筑工地,是他的健身天堂,腳手架就是單雙杠,磚頭和木頭就是練肌肉的器械。搬磚小工的職業,雜亂的環境,絲毫影響不了他享受健身的快樂。快樂可以傳染,小偉的工友和他們的孩子,受他影響,也開始加入健身行列。
全民健身,營造出如火如荼的體育消費需求,讓中國的體育產業迎來機遇期。據介紹,去年我國體育產業實現增加值40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7%。而早在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就將2025年全國體育產值目標鎖定在5萬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僅僅90后、00后的體育市場就商機無限。他們既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也是玩著足球、籃球長大的體育迷,比如北京國安就有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球迷。未來,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涵蓋賽事、明星、體育場館、體育用品,以及體育彩票、培訓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將會構成一個龐大的、高度跨界的超級體育產業。
全民健身計劃和體育產業的未來,看似遙遠,其實觸手可及。只要你懂得運動的快樂,懂得體育帶來的活力,懂得快樂會被傳染,就一定會有信心:全民健身必然越來越熱,中國體育產業也將迎來蓬勃發展。“只要有心,哪里都可以健身,因為汗水不會騙人”,健康中國,正在活力四射地向我們走來。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經濟外向型轉型加速的背景下,設立“移民局”有利于吸引更多海外精英進入中國,幫助中國經濟增長。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籌備首個移民辦公室以吸引海外人才,推動以消費者支出和創新為導向型的經濟轉型。雖然相關消息并未詳細透露移民辦公室的籌備進展、掛牌時間、工作思路等情況,卻依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關注“移民局”似乎是一種必然。畢竟,專門移民機構的設置,不僅僅著力于服務海外英才,更體現著一個國家對外的人才觀、價值觀。“聚天下英才而為我所用”,是每一個開放的時代都應具有的姿態,而要“聚天下英才”就迫切需要相關機構簡化流程,做好各種服務,使得海外英才順利來中國發揮聰明才智。
此前數十年中,中國接納移民的體制,相對封閉和保守,以至于中國的綠卡被人稱為“最難拿的綠卡”。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但目前僅有約85萬外國人生活在中國。相較之下,被認為“非常不歡迎外國人”的日本卻有217萬外國常住人口。按照聯合國和有關人口普查統計,中國的國際人口比例僅有約0.04%,發達國家則普遍在10%以上。
在城市方面,國際移民組織的報告顯示,盡管中國在諸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外國人數量激增,但其所占的比例仍然落后于全球同類城市。比如,倫敦、紐約、悉尼和多倫多至少約占三分之一,但北京僅有0.5%,離“北京歡迎你”似有點距離。
事實上,中國對外籍人士的吸引力并不低。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顯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國家或地區”排名中,中國總體排名位列第三,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過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褪去,海外人才的新紅利將幫助中國經濟增長,并且豐富中國人才結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正如有專家指出的,外來人才往往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新的服務業,幫助我們解決結構性問題。而且,經濟外向型轉型加速,需要更多國際型人才。可以說,內有需求,外有熱情,設立“移民局”正當其時。
不過,對于轉型時代的中國而言,移民事務管理依然是一個“新課題”,如何將契合世界潮流的移民管理思路貫徹下去,如何專業、精細地做好移民事務,如何做好服務,讓海外英才“來去自如”,這一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完善。籌備中的“移民局”,不但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做好“進門”的種種問題,還需要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在日常的管理中祛除一些阻礙海外人才創業發展的瓶頸。比如,國內很多賓館“只限內賓”的接待政策是否該廢除?這些都需要詳細考量周全。
總之,中國的移民政策應展現出開放的姿態,接納的胸懷,祛除封閉與保守,吸引海外人才、推動經濟轉型的目標才有可能真正達成。專業移民管理機構提供的服務,只是打破了海外人才“來中國”的政策瓶頸,讓眾多海外人才能夠“想來就來”,但此后,還必須考慮如何讓其“留下來”的問題。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一個真正“衛生”的城市,首先是一個正常、有序的城市,所以創衛也要以人為本,多聽取民眾評價,而非單向的行政考核。
據報道,從7月下旬開始,濟寧市任城區的大街小巷,一個提著笤帚、抓著抹布、戴著紅袖章的群體很是“扎眼”。他們是機關的公務員,為“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暗訪考核”,任城區發動全區各級部門立即進入臨戰備考狀態。公務員掃街,正是“備考”的重要一環。
盡管當地回應,“創衛”事先做了統籌安排,不會影響日常工作,但輿論質疑聲還是洶涌而至。也難怪,把公務員都趕到街上去“接地氣”,勞師動眾到這地步,已不僅僅是形式主義了,而是行政運行思路出了問題。
得看到,全國衛生城市創建盡管起于1990年,但它其實是更早的群眾衛生運動的延續,也帶有時代烙印。但迄今為止,那些鉚足了勁兒創衛衍生的怪象已然頻出,濟寧任城區的公務員全動員,不過是又一次呈現。
“創衛”本意本不只是打掃衛生、清潔街道,而是要“著力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大衛生問題”。當地政府將其理解為“掃街”,顯然是把宏大主題窄化了。其中不排除有形象工程的考量,也與政績訴求的急功近利有關。實際上,這也是有些地方行政運行的路徑依賴,大家都這么干,一直以來也都這么干,那就接著這么干。
而從具體路徑看,把力量都用在表面,功夫做足、姿勢到位,可操作性強,效果也更直觀。畢竟,公共衛生問題改善非一日之功,勤修內功,或許遠不如掃街換牌匾拆報亭驅趕小販等有“觀賞性”。正因如此,近來一些地方為創衛而關閉報刊亭飯店、取消公務員休假等鬧劇才屢遭曝光。
也許有些地方主政者也認同運動式創衛的弊端,想先過了這一關,嗣后徐圖改善。但運動式治理模式往往具有連續性。況且,形象政績導向下的權力擴張沖動,經常會扭曲某些具體的行政目標,比如把創衛變成“創偽”,把以人為本搞成滋擾民眾,把接受暗訪搞成應付暗訪,把長效工作搞成臨時突擊……
事實上,多年來各地屢屢曝出的丑聞,讓不少人都對“創衛”方式產生懷疑。組織者也曾做出過求變的努力,如要求各地不搞花架子,避免擾民或增加群眾負擔,以及加大暗訪力度等。但這次任城當地出具通知稱,專家組將于8月1日至10日“來本小區暗訪”,那些公務員掃街備考“暗訪”,也表明:“創衛”在很多地方、時候已變成某種你應我和的鬧劇,成了“轟轟烈烈搞形式,認認真真走過場”。
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條文規定的修修補補,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衛生城市。無論是“創衛”的城市,還是衛生城市的評價方,均應該在此基礎上反思。最終,讓“創衛”遠離表面功夫,最終變成市民的現實福利。
眼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清理各類達標、檢查評比和示范創建活動項目。借此契機,也有必要檢視“創衛”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并對其改進了。一個真正“衛生”的城市,首先是一個正常、有序的城市,一個著眼于斯土斯民的長遠福祉的城市。所以讓創衛更注重以人為本,多聽取民眾訴求和評價,少些形式主義表演,已是迫在眉睫。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