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備考技巧攻略
注重對解題方法的訓練
注重對解題方法的訓練,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都要重視對解題方法的訓練。其中讀和審的方法訓練最為重要。“讀”即是讀材料,獲取和解讀出材料提供的歷史味道,讀出材料中的主題、時間、地點、出處、設問等有效信息。“審”則是審分值、審設問、審限定、審定位。
加強試卷得分的訓練
加強對試卷得分訓練,即是主觀題中寫的訓練,重點是訓練寫出有效的答案,具體說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弄清不同種類試題的設問特點和相應解題技巧
(2)答案要點化、層次化。
(3)時空定位很重要,階段特征仍是得分利器。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但同時存在分裂的隱患。
2.秦代中央設置三個最高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奏章,下達詔令,兼理國家監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事。
郡縣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并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4.漢初,在地方上,郡國二制并行。
5.元朝: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書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漢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監察機構,后都演變成地方行政實體。
6.明朝:通過廢除丞相制度和創設內閣,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7.清朝:雍正帝時,軍機處的創設,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自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強武裝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
8.鴉片戰爭(1840~1842):
戰爭中,廣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發起來反抗英國侵略者。1842 年 8 月,中英《南京 條約》簽訂,內容規定: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 2100 萬銀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協定關稅。
影響: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9.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洗劫焚燒了圓明園。1860 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在此期間趁機先后共侵占了中國 150 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10.甲午中日戰爭(1894):
黃海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作戰,壯烈殉國。1895 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內容規定:①割遼東半島、臺灣(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款白銀 2 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高三提高歷史成績的技巧
提升課堂效率,課堂聽課非常重要,要集中精力認真聽課,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自己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
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歷史學習方法
做好整理錯題的工作,重點復習錯題
這個階段的復習主要是夯實基礎,穩扎穩打,做到最基本的記清和記熟知識點。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也建議學生把錯題收集起來。沒有必要把每道題謄錄下來,但至少應該把卷子和練習冊上的錯題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時要做錯題分析。分析出每道題為什么錯、是因為哪句話沒看清楚或者哪個知識點沒記牢固導致,而正確答案又為什么對,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如此逐一分析之后,學生便會對錯題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對錯誤選項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識點時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錯了。多弄會一道錯題,也就多掌握了一個甚至多個知識點,查漏補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如果上述三個步驟都能合理實施的話,第一輪的復習也就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學生在大量熟悉和掌握知識點以外也能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善于思考的學習套路,應對一模,應該不成問題。
高考歷史復習技巧
歷史復習,要以通史為線索,以歷史階段為依托,以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全球史觀為標準,將中外歷史分成若干階段,結合考點按政治、經濟、文化等專題線索歸納總結形成本階段的知識體系。
這個階段,考生要加強難點、重點、盲點、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的整理與辨析,做到知識無遺漏。抓“點”——串“線”——-鋪“面”——織“網”,構建“點、線、面、網”立體式的知識體系。
最后階段,考生更好精選試題,限時訓練,還要注重答題技巧,規范主觀答題。規范主觀答題可做到:根據題意,寫清要點,如要回答原因,寫出“原因”。在每一個要點前面標出序號,這樣可以使閱卷老師一目了然。這樣答題思路就顯得很清晰,容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