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穆罕默德改革專題練習
穆罕默德改革專題練習:選擇題
A.敘利亞爆發起義
B.英國支持土耳其
C.法軍臨陣退縮
D.土耳其力量強大
①埃及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②西方列強放棄了侵略埃及的設想③埃及近代化開始進步④蘇伊士運河通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有人評價說:“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敗是必然的,這從他創辦的各種工廠中就能體現出來。這些工廠雖然是近代工廠,但工廠里的工人是不自由的。”穆罕默德·阿里創辦的各種工廠里的工人主要是( )
A.破產農民 B.雇傭工人
C.強征服役的農奴 D.軍隊中的士兵
5.“人們喜愛的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不是別人的勞動成果”。這反映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哪項措施?( )
A.加強中央集權 B.保護民族工業
C.發展機器生產 D.大力發展軍事力量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對埃及的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貢獻是( )
A.經濟方面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建立近代工業
B.改革后建立起完備的行政機構
C.改革中大力發展軍事力量
D.改革時不斷進行對外擴張
)
A. 發展機器工業 B. 發展軍事工業 C. 發展民用工業 D. 保護民族工業
8.穆罕默德·阿里的對外擴張戰爭激化了哪些矛盾?
①國內階級矛盾②埃及與被征服地區的民族矛盾③英國等列強與
A.①②③ B.②③ .①② D.①③
歷史上的有些改革盡管沒有走向最后的成功,但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回答13—15題
王安石變法中以理財為核心,且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 ( )
A.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B.農民擺脫了受剝削的處境
C.避免了土地兼并現象 D.徹底解決了“積貧” 問題
阿里改革在埃及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開啟了近代之門,其作用不包括 ( )
A.改變了社會性質,是埃及走向近代化
B.消滅割據實現了全國統一
C.培養和造就了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分子
D.建立了強大的軍隊,以捍衛獨立
戊戌變法產生的最重要作用
A.促進了思想解放 B.實現了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
C.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挽救了政治危亡
A.阿里通過改革鞏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權統治
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對廣大農民的封建剝削
C.阿里改革使埃及的主權在較長時間里得以維護
D.阿里改革在客觀上推動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
13.默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規定各都由自己親自任命,這從本質上體現了( )
A.最高國務委員會沒有實權 B.維護專制集權
C.仿效歐美民主制度 D.改革了政治機構
1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經濟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創辦近代工廠 進行土地改革 C.建立兵工廠 D.鼓勵對外出口
下列關于穆罕默德•阿里執政初期社會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英國派兵入侵埃及 B. 埃及人民要求獨立自主
C.奧斯曼素丹放棄了對埃及的統治 D.馬木魯克仍然控制著埃及的國計民生
)
A. 埃及的特權階層,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B.后來演變為封建主,成為阿里政權的統治基礎
C.1808年其掌握的宗教地產享有免稅權
D.阿里利用人民的不滿,打擊其宗教勢力
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對埃及而言,最重要的意義 )
A.使埃及一個獨立國家
B.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變革
C.改革得到了英法等國的大力支持
.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 )
①埃及面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的威脅
②埃及經濟落后、國力衰弱、無力抵抗外來侵略
③馬木路克反動政權控制著埃及的國計民生,威脅社會的安寧
④1805年,阿里被擁立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下列符合阿里土地制度改革內容的 ①取消了包稅人的免稅地②規定宗教地產永久享有免稅權③將全部土地分配給其政權的統治基礎④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穆罕默德改革專題練習:材料題
20.閱讀材料:
材料一 “我給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夠的權力,亦不使他們失掉卑嚴,也不給他們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勢力而又豪富的人們,我也設法不讓他們受到損害。我手執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面前,不許他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優勢。”
——梭倫
材料二 史學家對阿里紛紛各抒己見,有人認為他是“現代埃及的奠基者”,“當之無愧的現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認為是“一個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國家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勵人民之工業。所以,歸根結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誘導獎勵之力。”
——大久保利通
請回答:⑴材料一體現了梭倫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體現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對阿里的評說紛紛各抒己見,你是怎樣看待的?請說明理由。
(3)材料三中體現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治維新采取了哪些獎勵措施?
(4)從梭倫、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21.·阿里是一個對埃及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據此請完成:
(1)阿里是怎樣登上埃及政治舞臺的?
(2)阿里改革的基本出發點是什么?
(3)阿里改革對埃及的近代化起了什么作用?
22. 閱讀材料并請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洋務運動的整個過程中,洋務派先后創辦了30多所洋務學堂。這些學堂大致分為“方言”教育、“武備”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大類。“方言(外國語)學堂”如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1863年創辦的上海廣方言館等;“武備學堂”如福州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等;“科學技術學堂”如天津電報學堂、南京鐵路學堂等。所有這些學堂雖門類各異,但均是為迅速培養洋務人才而設立,且以適應當時的外交和軍事需要為己任。此外,為適應洋務需要,中國政府從1872年開始多次派遣留學生去外國學習軍事、航海等知識。除創辦以軍事服務為目的的各類專科學校外,適應中國社會發展需求的大批初等學堂、中等學堂、高等學堂及師范學堂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執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許多專科學校,如工程學校、炮兵學校、步兵學校、醫學院、獸醫學院和農學院等,用來培養專門人才。為了向這些學校輸送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生,他還創辦了世俗小學和中學。這些學校屬陸軍部管轄,實行免費教育,學生食宿在校,還能領取少量津貼和衣服。穆罕默德·阿里還聘請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和幫助管理學校,同時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阿里還開辦了一所語言學校,培養埃及本國的翻譯人員,把大批軍事和科技書籍翻譯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請回答:
(1)依據材料概括兩國教育改革的相同之處?
(2)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上述相同狀況的原因?
24.根據《歷史重大改革回眸》相關內容,中外近現代史上的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國強兵的重要手段;第三,改革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重要途徑;第四,改革是落后國家自強御侮的一種選擇。
請根據以上四個方面,各舉一例并進行簡要說明。
穆罕默德改革專題練習答案
1.D
【解析】本題考查學
2.D
【解析】184 0年9月,英俄奧土對埃及發起進攻。此時又發生了敘利亞反埃大起義和法國援埃態度的轉變(法國不敢為了埃及而與英、俄、普、奧四強兵戎相見),法國援助的希望化為泡影。
【解析】在阿里統治時期,英法始終沒有放棄侵略埃及的計劃,英國曾發動了侵略埃及的戰爭。蘇伊士運河通航是在1869年,這時穆罕默德·阿里早已死去。
4.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材料中“
考點:歷史上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
5.B
【解析】
試題分析:聯系史實分析“人們喜愛的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不是別人的勞動成果”,這里的“自己的勞動果實”代指民族工業的產品
考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點評:比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相似之處:背景:內憂外患。目的:維護封建統治,富國強兵。措施:都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科技.開辦軍事:業、民用工業,建立海軍,建立近代學校,培養近代人才,派遣留學生。影響:都在經濟、軍事、文化方面促進了本國的近代化。結果:失敗。性質:都是封建統治者進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的改革,都未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
不同點:背景:阿里改革時三大政治集團爭權奪利.社會動蕩不安。洋務運動時國家統一.中央集權力量強大。目的:阿里改革稱霸.擴展中東地區。洋務運動鎮壓農民起義。內容:阿里改革行政制度。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積極擴張。洋務運動未涉及政治體制改革。影響:阿里改革獲得民族獨立。洋務運動未挽救民族危機
6.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強調的是阿里改革阿里改革埃及
考點:穆罕默德·阿里
點評:本題的考查思路還可以以如下的方式進行: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紀的偉大統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體現阿里改革的歷史意義的主要有( C )
結束了埃及長期的混亂狀態,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 推進了近代化,提高了生產力,發展了農業、商業,建立了近代工廠,推動了歷史進程 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 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
A. B.C. D.
7.A
【解析】阿里改革選擇工業化道路作為富國強兵的途徑,而工業化的標志就是機器生產;B、C是機器工業的組成部分,D項是發展本國機器工業的輔助措施、手段,并非根本。
8.A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記憶、理解、分析能力,①②③都符合主題干之意。
9.D
10.A
11.B
【解析】略
12.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的能力。阿里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和對外擴張,因此他不可能解除地主對農民的封建剝削故選B。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革的后果
13.B
【解析】略
14.A
【解析】略
15.C
【解析】略
16.B
【解析】宗教長老階層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但后來隨著其勢力的發展,成為阿里政權的威脅;1809年阿里規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因此B項是錯誤的。
17.A
【解析】略
18.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能力
不是必然性。所以選C。
19.B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阿里將全部包稅地收歸國有后,將其中一半土地分配給其政權的統治基礎,另一半作為官田租給農民耕種。因此①③④正確,故選B。
【答案】(1)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2分)。如頒布土地法令上允許貴族保留祖傳的地產;確立財產等級制度,分享政治權益;建立“四百人會議分享參政議政的權利等。(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
(2)如果持肯定態度,理由如下:結束了埃及的長期混亂局面,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國家的基礎;促進了農業商業的發展,建立了近代工 業,提高了生產力;也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增強了經濟軍事實力,推遲了被列強侵略的進程等。如果持否定態度,理由如下:對外擴張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對其他國家是一場奴役和掠奪;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壟斷國家政權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得4分)
(3)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或“置產興業”政策(2分)。政府負責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和人才,建立樣板企業;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扶植那些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大資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貿易等。(2分)
(4)改革創新、堅強不屈的改革精神等。(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可從材料直接讀取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的思想。
(2)可結合所學知識,從阿里改革的具體內容,任意選擇其中一方作答,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3)可從材料讀出是“置產興業”政策,具體的內容可依據所學知識,結合政府的資金、技術、人力、市場等方面的投入來思考。
(4)從對三位改革家的對比看,都以驚人的氣魄進行前所未有的事業,可見其中的創新、不懼艱險的精神。
21.
(1)在開羅人民的1804年起義中,阿里站到了起義者的一邊。在第二年召開的立法會議上,阿里被擁戴為埃及帕夏,從此,阿里登上了埃及政治舞臺。
(2)鞏固其封建統治,滿足其對外擴張的強烈欲望。
(3)阿里改革,促進了埃及的近代化進程。主要表現在:政治方面,阿里改革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國家的基礎;經濟方面,阿里改革建立了近代工業,開啟了埃及經濟近代化的大門,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文化上,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促進了埃及技術和思想的近代化;軍事上,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軍隊。
【解析】
解答本題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做到史實的準確,二是要注意對教材知識的歸納。第(1)(2)問就比較容易回答了。對第(3)問的回答,要注意阿里改革對埃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影響。
22.1)軍事目的主導(為軍事服務);開展留學教育(留學生出國);開展外國語言教育(培養翻譯人才);教育的實用性(功利性)明顯;軍事教育帶動其他教育發展(軍事教育有助于教育近代化)。(8分)
(2)工業文明(革命)的沖擊(2分);西方國家的入侵(2分);富國強兵的需要(2分);認識到教育對于人才培養(國家強大)的重要意義(1分)。 (7分)
【解析】
23.(1)13世紀中葉,馬木路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一直到16世紀初。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向埃及派遣總督,同時,利用殘存的馬木路克一起管理埃及。18
世紀末,馬木路克成為埃及的實際統治者。
1798年拿破侖侵入埃及后,在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嚴厲打擊腐朽不得人心的馬木路克勢力,
埃及的封建軍事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法軍撤出埃及后,在英國支持下,馬木路克卷土重來。
在開羅第三次起義中,穆罕默德·阿里崛起。1811年,穆罕默德·阿里設計將馬木路克的
頭目一網打盡,并在全國范圍搜捕并處決馬木路克骨干數千人。從此,統治埃及擊敗年幾百
年的封建軍事集團馬木路克從埃及的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2)馬木路克在很大程度上是阿里改革最重要的國內背景,代表著改革前埃及內部落后的
封建經濟基馬木路克被消滅,鞏固了阿里的統治基礎,為進一步改革創造了條件。
【解析】此題以馬木路克為切入點考查馬木路克的興衰過程,解答此題需把握(1)馬木路克的發展過程;(2)穆罕默德·阿里
24.第一方面:歐洲宗教改革,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歐洲走向現代社會創造了條件。第二方面:俄國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國力不斷壯大,取得了對歐洲事務的發言權,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
第三方面: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近代化。
第四方面:埃及穆罕默德國·阿里改革,一度使埃及成為地中海東部的頭等強國,逐漸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殖民統治。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歸納概括和理解能力。題干出示了近現代史改革的主要類型和作用。通過對近現代史重大改革作用的概況,再對應題目中的事例加以說明。回答時,主要從改革的性質、作用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