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備考攻略
大量的閱讀對于可以提高歷史成績有非常大的幫助。詩詞歌賦,歷史小說,歷史課本,都可以。
其實所謂的復習就是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在顧一遍。正所謂溫固而知新。歷史這玩意是相通甚至是重復的。
做大量的試卷題,反復的去做,去對案,目的是學習它的表達方式,學會如何用所需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歷史如何備考成績提升快
1、理清歷史線索,整理知識框架。
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看懂目錄,學生能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
將所學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可根據時間軸劃分,也可根據同類事件劃分,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梳理,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體系,幫助同學們理清線索。
2、背誦歷史必考知識點。
高中歷史內容多且雜。學生可以根據老師上課是劃得重點進行背誦。對于一些難背的知識點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說編個口訣等。背誦其實不是什么痛苦的過程,先理解后背誦是很簡單的。
3、經常做題,總結規律。
歷史試題材料的類型無非是文字、數據圖表和圖片這三種。適當解題訓練時,要有心去留意自己較薄弱的地方,去重點反思與總結。文科生在做歷史題的時候,要多總結答題的思路及步驟,掌握每種題型的得分點是什么?應該分幾步去回答等。掌握了這些以后答題的時候至少方向明確了。
4、平時總結答題方法,注意書寫規范。
歷史答題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片,仔細看才能勉強看清楚寫的啥,一般老師看到這樣的卷子直接把卷面分扣了,再大致掃一眼有沒有得分點,有時候字跡太亂閱卷老師看不清就不給分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學生可以在日常練習時就注意,有個好的答題習慣,在考試的時候就不需要特別注意了。
高考歷史有哪些必背考點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4、正確評價春秋戰國期間的兼并戰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趨勢)。
6、戰國時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和商業)。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高中歷史提分技巧有哪些
1、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能僅靠學習,還要學會知識歸納和整理。在歸納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專題化、系統化。高中生可以分章節、單元進行知識總結,這樣就有了知識間的聯系線索。
2、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很多常考的知識,恰恰是高中生的不足之處。而這類知識往往課本中也沒有相關正面的描述,這樣的知識即是難點也是重點。所以高中生想要掌握好這類知識,就要在貫通基礎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3、高中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僅要不斷地學習,還要回顧以前所學的知識和新的歷史知識,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歷史想要得高分,最重要的就是列好基本框架,每一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這樣才能對歷史的學習有一個整體清晰的認識。
4、高中歷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熟悉課本,還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像是課本中的小字、注解等都是揭示歷史事件的重要資料。這些知識不需要背下來,但是要做到有印象。有的時候考試就會考到這些細節。
5、高中歷史想要得高分,首先要重視課本,夯實歷史基礎知識。高中歷史的學習尤其是要分析歷史的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后的因果關系。另外,要重視閱讀課文目錄,經常閱讀目錄,便于高中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結構和知識的融會貫通。
歷史選擇題提分的9大技巧
1.優先關注“阿拉伯”(關注歷史年代和數據)
歷史選擇題的閱讀,快速準確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歷史選擇題中的“阿拉伯”數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漢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數字還是是很容易的。
歷史選擇題中的“阿拉伯”數字往往就是解題的關鍵,就是解題的鑰匙。因為歷史選擇題中的“阿拉伯“數字,不是年代,就是與答案有關的數據。
2.“穿衣戴帽”是重點(關注標點符號括號引號書名號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漢語言的表達中,標點符號占重要地位。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號和書名號。括號在歷史選擇題中的出現往往是用來解釋說明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書名號的出現意味著材料的出處已經告訴。
材料的出處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場等許多問題就得到解決。“戴帽”這里指的是引號,歷史選擇題中出現的引號,要么就是關鍵信息,要么就是強調的學科術語。在材料中運用標點符號的知識,進行快速解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
3.絕對化的選項一般錯誤
4.省略號后是有答案的,否則也會被省略的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時不選子集
6.矛盾的互補選項中必有一個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選項不靠譜
8.看見什么選什么(題目考察的是歷史現象)
9.看見什么不選什么(題目考察歷史本質、規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