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陜西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
2017陜西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一)
【背景鏈接】
2016年11月,國辦印發《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從管理體制、崗位職責、人員招聘等多方面對輔警人員管理進行規范。輔警履職“出格”不能“臨時工”了事,后果由所在公安機關承擔。
意見的指向性很明顯,即為了解決實踐中輔警的法律地位不明、職責權限不清、職業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通過法治手段實現輔警的規范化治理,確保輔警依法有效發揮作用。公眾期待,通過意見的規范化管理,能夠讓輔警走出“臨時工”之殤,逐步邁向公正文明的規則之治。
【問題分析】
輔警的產生最初源于公安執法力量的不足,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彌補性的舉措漸漸擴大,以致輔警從數量到質量都出現了一些問題。而實踐中輔警的權責并不清晰,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參與執法情況比較混亂。尤其是一些部門在出現執法危機后,將責任推卸到輔警身上,降低了公眾對輔警的認同度。
與此同時,輔警自身的付出與回報并不匹配。很多輔警干著臟、重、累的活,但工作待遇缺乏保障,人身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等難以有效落實。有的單位聘用輔警極不規范,選人用人沒有硬標準,工資福利沒保障,有的輔警工資還沒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生活中輔警參與輔助執法時,更是面臨諸多人身權上的侵害,但卻缺乏相應的救濟機制。有數據顯示,近5年來,平均每年有近百名輔警在履行職責中犧牲、2000余人負傷。
一方面是外在聲譽備受詬病,一方面是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輔警陷入兩難,本質上影響的還是公安執法。
【對策措施】
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其法律地位。明確輔警的法律地位,實質上就是明晰其職責范圍,進而才能在程序上對其協助相關工作予以界定,規范其行為。
其次是明確責任。嚴格落實“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監督原則外,還應該進一步明確,其在協助工作中的不當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準公務行為,其相應的后果應由個人承擔,還是由相應的使用者完全承擔。這既是規范輔警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輔警工作權益的需要。
最后“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對輔警管理工作而言,同樣需要貫徹這一理念,只有從法律上明確可以為和不可為的權責界限,并輔之以公開的、可識別的操作性程序規范,才能不斷推動警務輔助隊伍正規化建設、充分發揮其警務輔助作用,在創新社會治理的同時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2017陜西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二)
背景鏈接
201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于開展2016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的通知》,連續第二年開展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政府部門主導網絡文學作品推介在歷史上尚屬首次,這也被視作網絡文學正式納入“主流文藝”陣地的重要標志。
據了解,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總局開展了“2015年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遴選推介了《烽煙盡處》《羋月傳》等21部作品,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標準表述
[原因分析]
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學樣式,網絡文學依托網絡,服務網民,吸引了海量的作者與讀者參與其中。“榕樹下”等原創文學門戶、“紅段子”等移動網絡內容……經過短短十余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原創作品無論是按字數還是按篇目計算,都已經遠遠超過當代文學60多年在紙質媒體發表作品的總和。
但也要看到,網絡文學存在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現象。缺乏深邃的社會意義、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制約著網絡文學的深度發展。更讓人憂心的是,許多網絡文學作品脫離現實生活,沉迷于奇思妙想,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刻意迎合獵奇心理,把低俗當通俗,把欲望當希望,乃至貶損崇高、消解經典,不僅不能讓人感受到應有的正能量,反而讓人壓抑、使人萎靡、令人悲觀。這些現象已經成為部分網絡文學的一道硬傷。
[面臨問題]
當前,網絡文學逐漸擺脫“主流文學的補充形態”,形成相對獨立、同等重要的存在形態,這個過程中仍然需要面對不少問題。
一方面,市場資本提供了網絡文學作品迅速消化、轉化、兌現的途徑,反過來也左右乃至決定網絡文學創作的方向、類型。大量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或游戲等,已經呈現出同質化、獵奇化并存的態勢,而熱錢追捧的項目在營銷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導致創作者對相關題材趨之若鶩,使得網絡文學生態失去健康和平衡。
另一方面,網絡文學的學術和理論體系滯后于實踐是目前難以改變的事實。網絡文學就是當代文學。網絡文學的當代性決定了它始終處于極大的流動和變化甚至變異當中,無論是主題、價值觀層面的研究,還是敘事手法、藝術特征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挑戰性,不能照搬傳統文學的理論體系和衡量標準,需要加強引導。
參考對策
一是新的主流化文學必須承擔起創立新的中國話語,講述新的中國故事,塑造新的中國形象的歷史使命。任何一種文藝樣式,要想深得民心,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其價值觀、審美觀必須經得住時代的考驗。
二是要構建網絡文學新的評價體系。網絡文學自身應在形式與內容上與時俱進,努力跟上新的文化發展需求。從長遠來看,網絡文學“江流入海”應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構建網絡文學新的評價體系,并讓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在創作理念、消費模式、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差異得到進一步的平衡,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2017陜西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三)
背景鏈接
違規收受服務對象禮金,醫院科室過度醫療,利用職務便利虛報冒領獨生子女費……2016年7月21日,西安市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紀委通報了今年以來查處的29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華商報6月報道的西安華都婦產醫院過度醫療案名列其中,該院主要負責人張秋霞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綜合分析
醫院科室過度醫療,醫院負責人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這對過度醫療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現實醫療生態中,過度醫療儼然成了一道見怪不怪的風景。曾有國家衛計委發言人披露,我國城鄉居民用藥知識普遍匱乏,用藥行為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本來口服藥就能治病的卻去肌肉注射;本來肌肉注射能治病的卻去輸液;便宜藥能治病的也要用貴藥;一個普通感冒就從患者的口袋里掏出上千元。除了過度用藥以外,醫生還熱衷過度檢查,特別依賴醫療設備,望聞問切與傳統的醫療檢查手段都拋之腦后。對患者動輒做全身檢查;普通檢查能解決問題的,也要做高級檢查;重復檢查、做與疾病無關的檢查等等。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等過度醫療行為降低了患者身體免疫力,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也暴露了醫院斂財急火攻心、醫生對患者缺乏責任心的醫療現狀。
而在看病貴的大背景下,過高的醫療費本已讓許多家庭不堪重負,醫院再對患者過度醫療,只會讓不堪重負的患者雪上加霜。這不僅違背醫院救死扶傷的宗旨,更是在逼退醫德。且不說有部分醫生本身就熱衷于從過度醫療中牟利。在醫生收入與醫療收入掛鉤的語境下,就是正直的醫生難免也會蛻變。過度醫療與經濟利益驅使、醫德缺失不無關系。
過度醫療也暴露出當前醫療機構的積弊,特別是主管部門監管不力的積弊。由于政府醫療投入不足,醫院被默許了以藥養醫、以檢查賺錢等創收政策,而監管體制又不健全,醫院與醫生的違規成本太低,導致過度醫療有恃無恐。
盡管當前政府與衛生部門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監管部門措施不夠強,執行不夠嚴。而由于每個病人都有獨特的個體情況,要證明醫院確實屬于違規操作具有一定難度。可見由于監管沒有標尺,連監管部門自身也“無計可施”.監管缺位,監管標準不明晰,過度醫療難免泛濫。
參考對策
要解除過度醫療的難題,除了需要患者自身不要迷信過度醫療以外,更需要制度路徑。
一是監管部門對過度醫療的處罰不能止于對負責人警告處分了事,而要對違規醫院和相關責任人嚴格問責,并引導群眾參與監督,讓醫院與醫生形成過度醫療對己不利的概念;
二是政府要加大對醫院的投入與補償力度,減少其對過度醫療的依賴心理;
三是要督促醫院改革內部分配制度,引導醫生從過度醫療牟利向憑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獲取報酬方面轉變。
看過“2017陜西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