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 公務員申論備考方法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一)
開頭方式一:釋義式開頭——解釋關鍵詞/句含義+簡要分析+提出觀點
關鍵性的詞語或短句一般都會出現在題干或者給定資料中,通過解釋其內涵,與文章的主題掛鉤,然后利用簡要的分析過渡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如下:
示例:“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是馮驥才老先生在雄渾的賀蘭山巖畫上的題字,本意即指歲月逝去悄無聲息,只有巖畫記載了曾經的歷史,訴說著原古先民的生活勇氣和情感。這份呈現和記錄,激蕩著觀者沉寂的心靈,有對保存至今的賀蘭山巖畫的一份致敬,更有著對游牧民族文化內涵的一份尊重。“古跡因身后空虛而寂寞,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每一份有形或無形的文化符號,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給予民族信念,是情感歸依之根;凝聚民族力量,是血脈延續之根。因此,只有護好民族文化遺產,方能固牢民族發展之根。
開頭方式二:引言式開頭——引用名言/俗語+簡要分析+提出觀點
名言、俗語來源廣泛,需要同學們日常的積累和背誦。此種開頭能起到對文章主題的強調突出作用,更能彰顯一定的文采。如下:
示例:無論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還是“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都是對我國傳統節日的描寫,現代人在過節時都會信手拈來,吟誦幾句。可見,傳統節日已成為了文化傳承的載體。但是,近年來傳統節日出現了“淡化”和“異化”等諸多問題,不僅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也嚴重危害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究其原因是國人在傳統文化方面普遍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致使文化自信心下降。因此,要想重建傳統文化就必須增強民族自信。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二)
申論作文常用的四種結構詳解
(一)五段三分式
即文章整體書寫五段,除開頭、結尾兩段外是中間三段分論點。這種結構形式優點在于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特別適于在考試中應用。
如:總論點:見賢思齊,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分論點1: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孝老愛親”的心性堅守。
分論點2: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心系家鄉”的格局境界。
分論點3: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以“謙”為上的人格品質。
結尾
具體用法:書寫之前,考生朋友們需首先根據你的總論點選擇一個主要書寫邏輯,如分析意義為主、分析原因為主、對策為主、內涵為主等,進而按照你所選擇的這一邏輯選擇三個分論點。注意這三個分論點不能有交叉重合。
(二)六段三分式
即相較上一種在第二段位置插寫一段過渡分析段,達到深化主題的效果。優勢在于:避免落入論證不清導致的行文僵化俗套,符合當前主流標準。
如:總論點:見賢思齊,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過渡段:社會“鍵盤俠”問題,道德引導重要性。
——分論點1: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孝老愛親”的心性堅守。
分論點2: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心系家鄉”的格局境界。
分論點3: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以“謙”為上的人格品質。
結尾
具體用法:此結構在使用之時,考生與第一個一樣都需要先選出總論點及主要書寫邏輯,并挑選合適的分論點,區別之處在于,需在論證分論點前加入一段分析內容,如問題、原因、意義、概念等,達到深入分析話題的效果。
(三)混合式
以六段應用為佳,除開頭結尾兩段外,中間的四段里面選出兩段為文章重點邏輯,其余可自由安排。優勢:靈活易用,減小結構確定難度,內容全面。
如:總論點:見賢思齊,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過渡段:社會“鍵盤俠”問題,道德引導重要性。
——分論點1: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孝老愛親”的心性堅守。
分論點2:見賢思齊,學習先進人物“心系家鄉”的格局境界。
對策段:見賢思齊,實踐為“要”,需從身邊事做起。
結尾
具體用法:關鍵之處在于主體四段需有兩段強調共同一個邏輯,基本按照是什么、為社么、怎么辦順序排列,如 開頭 內涵 意義 對策 對策 結尾 ;開頭 內涵 意義 意義 對策 結尾 ;開頭 意義 內涵 內涵 對策 結尾。
(四)簡單直接式
這一種初接觸寫作者經常會使用,即 每一段講一個單獨的邏輯。此寫法優勢在于簡單易寫,表達難度低;弊端也叫明顯,一般情況難以點出文章重點,給人蜻蜓點水之感,論述不深入。
如:總論點:見賢思齊,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見賢思齊,要學習先進人物“孝老愛親”、“心系家鄉”、以“謙”為上的心性品質。
學習先進人物的重要意義。
如何有效見賢思齊,談對策。
結尾
結構之法多種多樣,絕不是僅有幾種。隨作者心意,只要能夠清晰有條理地表達出觀點,論證透徹均可。以上幾種為申論寫作中常用結構,望考生予以借鑒。作文要想妙筆生花,必下苦工,多練筆,勤思考方能成功。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三)
材料選擇四大原則
一、圍繞中心思想進行材料選擇
主要是看材料是否符合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材料是有其獨特的功能的。因為材料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極為密切,所以鑒別材料的標準只能是材料和中心思想的關系。中心思想是不能憑空產生的,它只能在分析、研究、消化有關材料的過程中提煉出來。所以,對于文章寫作來說。材料總是第一性的,是文章的基礎,而中心思想是第二性的,是在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觀點、意念或感受;另一方面還應看到,材料又是表現和深化中心思想的基礎。
因此。材料的鑒別和取舍都要受中心思想的制約。中心思想未形成或正在形成時,材料對中心思想起決定作用;中心思想形成后,又反過來成為鑒別取舍材料的最主要依據。這是一種矛盾統一運動的辯證關系。
二、選取真實可信的寫作材料
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生活真實”,也即指文章中的事實性材料要嚴格地符合客珊B事物的原貌或實際情況。二是指本質意義上反映生活真實的“藝術真實”.這是指文章中的事實性材料要能從本質上反映生活的真實面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允許對于作為生活素材的事件、細節、環境、人物特征進行某種組合、改造,也即藝術加工或藝術虛構:
材料的確鑿一般是指文章中使用的材料既要準確無誤,經得住核實,又要用得恰當貼切。在引用別人的話時,不能有差錯。要做到與原文完全一致。在用自己的話引用別人的話時,不能斷章取義。在使用個別或概括性的事實材料時,應尊重其原貌,不可夸大或縮小事實,即使引用一個數字也要精確無誤。
三、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
所滑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是具體的、個別的,又是富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的,同時又能體現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和普遍意義的。它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能“以一斑窺全豹”、“以一目傳精神”.典型材料不是輕易可得到的,需要在許多可用的材料中進行精選。
四、選擇新穎生動的寫作材料
新穎的材料首先當然是指別人沒有用過或不常用的材料,這種鮮為人知的材料自然能給人一種新鮮感。生動的材料是指材料本身以及作者對材料的表述的新鮮活潑、富有感染力,因而能增加讀者閱讀興趣和作品的可讀性的材料。這種材料一是指具體、具有形象性的材料。具體的材料帶有感性特征,容易通過聯想喚起讀者沉睡的表象。由于表象是有形象性的,所以沒有直接的形象的語言文字也具有了形象性;二是指帶有情節和懸念的材料,這類材料不但曲折生動,而且能喚起讀者期待心理,有很強的吸引力,還能給讀者帶來驚奇、確信、懷疑等心理反應;三是指能使讀者感到親切的材料。
看過“公務員申論備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