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申論范文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申論范文一
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首先是法治的國家;一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首先是法治的社會;一個誠信友善愛民的政府,首先是法治的政府。可見,依法是理國之道、和諧之本、執政之魂。然而,當下許多政府在執政中卻無視黨紀國法,暴力拆遷、釣魚執法等戲碼依然在各地輪番上陣。這不僅與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相悖離,也會傷及群眾利益,導致干群關系緊張,使政府陷入塔西陀陷阱。故此,著力推進依法行政,方能為法治中國夢的實現添油助力。
加強法治教育,讓掌權者公權向善。部分行政單位對依法行政存在模糊的、甚至錯誤的認識和作法。有的輕視法律手段重個別處理,輕制度管理重協調解決,遇到問題拍腦袋,決策問題拍胸脯,出了問題拍屁股,導致決策失誤無人負責或者推脫推諉時有發生;有的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脫離實際,導致依法行政缺乏具體實際的內容。沒有教育就沒有思想的轉變,沒有思想的轉變就沒有行為的改善。因此,要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宣傳教育,促使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法律權威至上、法律大于權力、權力服從法律的觀念。同時,要做好普法活動,變過去的“靜態”普法為“動態”普法,雙向互動、有來有往,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使群眾擁有法治精神,改善社會的法治文化氛圍。唯有此,才能正真使公權向善。
強化法治監督,讓觸法者無所遁形。首先,切實加強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加強上級政府部門對下級政府部門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進一步加強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的監督力度;嚴格執行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其次,充分發揮地方人大及其會的監督作用。地方人大及其會要切實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職權,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強化執法監督力度,促進依法行政。輿論監督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措施。最后,應強化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單位行使監督權就是行使人民民主權利的具體體現,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和全社會的支持。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社會新聞媒體要敢于曝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特殊作用。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督下干事,我們擺脫的是名韁利鎖的束縛,贏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轉變政府職能,以權力瘦身為依法行政強身。同志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處理黨內腐敗問題。以一推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調整政府職能也須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要打破公權濫用的習慣定式,對違法行政零容忍,則須推進職權法定化,推行權力清單,“法無授權不可為”;明確責任清單,“法定職責必須為”;建立負面清單,“法無禁止皆可為”,嚴格界定政府權力邊界,拓寬市場創新空間。在前進途中,要勇于直面問題和挑戰,安不忘危,治不忘亂,不辱使命,不負重托,不忘本來,善做善成,善始善終。
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執政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的不二法則。在依法治國的滾滾洪流中,只要堅定的握緊依法行政這一方向盤,定能在中國奇跡的歷史年輪中書寫下傳奇,為實現法治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讓法治文明清風吹遍中國大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申論范文二
讓養老變成一件幸福的事
養老服務,如何才能讓老年人感到幸福美滿?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但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幸福養老面臨現實挑戰。這里的關鍵就是,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傾注真情為老年人構筑幸福養老家園。
以敬老之心打造幸福養老機構。企業的本質是服務客戶,做養老服務既不能只靠情感,單純去做公益;也不能當作地產銷售,追求利潤最大化。在選址上,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吃、住、醫、養、娛等全方位的需求,健全各種配套設施,共筑老人宜居之所。還要順應現代社會機構養老服務需求,推行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新模式,堅持醫養結合、精細護理、規范運作,讓老人住著安心、舒心、放心。從事養老服務的企業,應瞄準養老服務的短板,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化養老機構模式。
以愛老之心打造幸福養老社區。關愛老人的今天,就是關愛自己的明天。截至2015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超過7億,這部分人口大都生活在社區,社區成為幸福養老的重要依托。在這塊領域,無論是國有資本還是民間資本,都大有可為。幸福養老社區,不妨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隊伍為保障,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根據老年人經濟狀況和養老意愿的不同,推行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讓他們享受到理療、養生、娛樂、日常生活照料等個性化優質服務,構建文明、健康、和諧的理想養老宜居生態社區。
以孝老之心打造幸福養老居家。在我們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基本上還是要依賴自己的子女,采用居家養老的模式。而子女的經濟狀況、家庭變故和道德修養等都制約著老人能否擁有幸福的晚年。因此,必須加強孝老宣傳教育和引導,使每一個子女心存感恩,學會孝敬,為父母營造一個金色的晚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可以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打造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整合各行各業提供的服務,從而有效改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環境,不斷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數。
養老是“夕陽工程”,但屬“國家事業”,為長者提供有尊嚴、有溫度、體面的日常生活服務,構筑幸福養老家園,離不開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常懷敬老之心,常揚尊老之德,常興助老之風,常做為老之事”,才能共同把養老變成一件幸福的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申論范文三
儉節則昌 淫佚則亡
——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
古人云: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深刻地啟迪著我們要在生活中保持勤儉節約的精神。然而,反觀當下,奢靡腐敗現象卻層出不窮。鋪張浪費者有之,好大喜功者有之,揮霍無度者有之,競奢斗富者有之……這嚴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毒化了社會風氣,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刻不容緩。
厲行勤儉節約,加強思想教育是前提。俗話說:行動改變命運,而觀念決定行動。要想真正在社會上樹立勤儉節約之風,使社會成員能夠真正踐行節約的精神,需要從思想入手,轉變觀念。一方面,需要強化公民的節儉意識,使人民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強節約方法的普及,使社會民眾掌握正確的節儉方法。因此,政府要充分調動各大媒體的宣傳作用,采取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
厲行勤儉節約,完善政策是保障。政策是黨政機關做好節約工作、防止浪費行為的總依據和總遵循。通過建章立制,讓大家有據可依,有法可循,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為厲行節約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因此,政府應當加快政策的完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從各個方面減少資源浪費。此外,應當加強政策的貫徹執行,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并形成嚴格的監管和懲戒機制,讓制度之劍懸掛在人們心中,形成強大的威懾作用。
厲行勤儉節約,推進科技創新是手段。雖有厲行節約精神與強有力的政策,但同樣需要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有了以節約為目標的科技創新,才能使厲行節約不止是在精神,更在行動上具有更有更大的作用,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降低能源消耗,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力度并把投入使用,使新一代綠色產品在經濟社會中發揮作用,真正打造節約型社會,構建生態文明。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要想真正扭轉奢靡腐敗之風,形成勤儉節約的風氣,需要我們從細做起,從易開始。只有加強思想教育,完善政府政策,推進科技創新,才能真正構建節約型社會。只有讓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夠真正節約資源,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看過“寧夏寧夏回族自治區員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