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務員申論優秀范文
黑龍江公務員申論范文(一)
黑龍江依蘭縣的松花江渡口,是超載大貨車前往哈爾濱的必經通道。最近有媒體曝光,依蘭縣松花江渡口江南、江北,每天停靠著不同牌號的警車,過往超載大貨車交錢后,就能得到放行。但當地交警部門否認是設私卡,而是“治理超載車輛”。
盡管當地交警部門在“辟謠”,但媒體的報道中人證物證俱在,簡單的口頭否認恐怕很難取信于人。尤其是除了貨車司機和交警的直接“交易”之外,當地還滋生了特殊的“保車人”,收了車主錢之后“縣路政、運管都保過”,各路查處消息可以隨時通知車主。如此成熟的“保車”市場,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太可能是個別交警的違規,而是反映著當地曖昧混亂的治理生態。
治理貨車超載的確是個老大難。前幾年有些地方甚至被曝光過“超載月票”的奇葩做法。可見,在“不超載就虧本”的現實之下,貨車司機有著強烈的超載沖動,如何在保護貨車權益和保障道路安全之間尋找平衡,考驗著各地執法部門的智慧。雖然輿論一再呼吁要通過減稅、減費等方式,從根本上化解超載難題,但治本和路面上的治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即便“不超載就虧本”的情形依然存在,也不能徹底放任道路上的超載風險,所以“罰款治超”雖然是治標難治本,但如果確實是考慮到道路安全,那也有其合理性。
但“罰款治超”和“執法經濟”,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邏輯。前者必須依法依規,罰在明處,核心目標是為了減少超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后者則是為了罰而罰,核心目標是收“黑錢”,只要車主錢到位,無論怎么超載都可以放行。遺憾的是,依蘭的“治理超載車輛”看起來更像是后一種,而這樣的執法邏輯,到底是要治理超載還是鼓勵超載?
如此“以罰代管”,不僅給道路交通增添安全隱患,也在惡化當地的政治經濟生態。如果交警設私崗收錢、“保車人”通吃相關部門屬實,足以說明當地公權力的失范。這些年,東北經濟下滑嚴重,網上不時有人反思東北一些地方的政治經濟生態。其中批評較多的一種現象,就是公權力失范。交警涉嫌設私崗,似乎正為那種失范提供了佐證。
交警設崗收錢,背后是怎樣的地方生態?現實中,一個商人、一個企業會選擇在哪個地區和城市去發展,那里的公權力是否規范、法治環境是否健康,都是重要考量因素。以“罰款治超”而言,過去被曝光問題較多的地方,通常經濟都不太發達。由此可見,失范的公權和失敗的經濟,往往互為因果。因而,依蘭調查回應這一事件,有必要置于整治一地權力生態的框架下,而不能只把責任推給個別執法人員了事。
黑龍江公務員申論范文(二)
盡管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但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如果說工業已經具備向4.0進軍的實力,那么農業現代化還處于2.0到3.0階段,仍然需要奮起直追
從南到北的秋收接近尾聲時,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對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特征作出了明確的基本判斷,即我國農業現代化已具有堅實基礎,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新時期,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又一次飛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導向。
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一個真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也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國哪一個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業現代化的堅實支撐。我國經濟超過30年快速增長,在國際舞臺上步履堅定,糧食產量“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增長“十二連快”等農業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
從發展階段看,我國農業現代化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目前,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0%。但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后,同工業化、信息化相比,依然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如果說工業已經具備向4.0進軍的實力,那么農業現代化還處于2.0到3.0階段,還需要奮起直追。
從均衡發展的要求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仍不夠牢固,歷史欠賬還很多。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是56.1%,還有43.9%的戶籍人口在農村,他們的平均綜合生活水平還低于城鎮。在廣大農村人口中,截至去年底,還有5575萬人處在國定貧困標準2800元以下。因此,深化改革依然是農業現代化的靈魂和主線。從土地承包制到農村稅費改革,從承包地“三權分置”到林權改革,從農村宅基地制度到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改革,都需要進一步凝聚改革的意志、決心、經驗和智慧。
一個13億人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展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這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主線。盡管在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變為結構性矛盾,但是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方向沒有變,還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決不能把“吃”的主導權交由他人。那種認為糧食不夠就可以從他國購買的觀點,短期看上去可行,長期來講必有隱憂,糧食安全不容絲毫閃失。在此基礎上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才能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現代化的部署和安排,為“三農”發展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校準了定盤星,不能因為面臨經濟新常態中的新困難、新問題而動搖或打折扣,犯下戰略性錯誤。倘若農業現代化停在半山腰上,人民的飯碗就會堪憂。只有保持發展定力,農業現代化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黑龍江公務員申論優秀范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