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目含答案
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參考答案】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與同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好各項日常工作的基礎。此外,在面對公私沖突之時,定要本著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靈活應對。
在面對老趙單獨找我,讓我選他,這種情況,我將這樣處理:
一方面,對老趙此舉以及其此時的心情表示理解,單位評優是對公職人員日常工作表現及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一種肯定,關乎個人名譽和聲望,因此,作為候選人的老趙,希望自己能夠脫穎而出,也是人之常情,也說明老趙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和進取心,定不會因此而對其產生負面消極看法。
另一方面,對老趙在日常工作中給予我的幫助和指導表示感謝,并委婉拒絕他的要求,向其表明違背了我的工作原則,望其理解。同時,告知其作為候選人在評選期間應注意避嫌,切不能在私下拉選票,既違背評選工作公平公正的原則,又會有損其個人在同事心目中的形象。此外,幫助老趙分析其個人優勢,即工作年限久,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技巧,為單位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要相信其他同事定會投出公正的一票;并向其表明,定不會因其此舉而影響我個人的判斷,我也會根據此次評優的標準范圍、流程規范等具體要求,綜合考量,投出自己的一票。
面對單位領導找我,讓我選老趙,這種情況,我將這樣處理:
一方面,正確理解領導此舉的真正意圖,并非是領導有意偏袒老趙,而極有可能是領導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對評選名單中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能力以及所作出的貢獻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綜合考量,即老趙的個人表現較為突出,因此,才讓我選老趙。
另一方面,向領導表明,感謝領導對我的培養,使我能夠有機會成為候選人之一,即使此次評優落選,也不會氣餒,而會積極主動反思自身問題,向老趙以及其他單位老同事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技能,爭取在下次的評優工作中能夠脫穎而出。
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鐵路部門最新公布“禁止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的規定中指出,從8月15日起,動車上吸煙并被處罰的乘客,將被暫時限制購買全國各車次動車票,受限旅客需簽訂承諾書后方可再購票。如果簽訂承諾書后再犯,鐵路部門將停止為其提供乘坐全國各次動車的服務。而關于“禁乘”期限何時解禁,鐵路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還需制定更為細節的辦法。對此新規,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鐵道部門連出重拳治理動車違禁吸煙問題,即保障了列車運行安全,又維護了乘客的身心健康,值得肯定和提倡。
同時也反映出這一樣一個無奈的現實:高鐵“禁煙令”從2014年伊始實行,皆以罰款為主,最高金額曾一度上升到了2000元,但“動車逼停”事件依然屢有發生,對鐵路運行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可見,其多年的禁煙治理成效甚微,基本陷入屢禁屢犯、屢犯屢禁的尷尬窘境,采取更強硬的手段來扼制動車吸煙行為已經迫在眉睫。本次“全面禁乘”措施的出臺,正是針對這一現實采取的應對之舉。然而,措施的出臺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最嚴禁煙令還需對接最嚴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動車全面禁煙的實效。要想實現這一點:
首先,加強執法。在提倡“社會共治”的大環境下,除了動車乘警進行執法,也可以讓公眾參與到禁煙行列當中,如可通過臨時設置禁煙志愿者、微博平臺曝光等方法來實現,不斷增強有限的執法力量。
其次,完善立法。除了不斷增強執法力量外,對于公共場合的禁煙,還可上升到立法層面。這樣,一方面,可以讓部門和地方避免陷入“一個人在戰斗”的窘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增加禁煙的可操作性。
再次,疏堵結合。在采取硬性措施的同時,也可通過提供柔性化的戒煙服務,進行更有效的疏導。如讓乘務員成為煙癮乘客的管理者和服務者,免費向乘客提供戒煙糖等輔助禁煙措施,幫助乘客對香煙說“不”,做到有疏有堵。
總之,“罰”并不是最終目的,將“高鐵上嚴禁吸煙”這一觀念深植到每一位乘客心中并將這一觀念形成一種自覺的安全習慣,從而為中國高鐵樹立安全優質的良好形象,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京召開視頻會議,對地名文化保護和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其中北京、江蘇、重慶等多地已經啟動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重點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亂象,新疆和田還要求對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地名進行清理整頓。對于國家地名整治,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地名,承載著一個城市或村鎮的歷史信息和人文底蘊。這種“符號”寄托著人們的鄉愁,鐫刻著民族記憶,不啻為一張張難以移易的“文化名片”。如今,洋地名亂象層出不窮,有些地方打著發展的旗號,走入“貪大、媚洋、求怪”的改名怪圈,不僅沒能獲得發展的新動力,甚至事與愿違,破壞了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極大地傷害了國民的鄉土記憶與情感。此次國務院提出整治、清理不規范地名的要求,可謂是對傳統地名文化的保護做出的重大舉措,對人們寄托鄉愁的有效紓解,對城市固有文化傳統與特質的養護與守望。
雖是歷史沿襲的地名看似帶有那么一種“鄉土味兒”,但正是在這種鄉土文化中,卻鐫刻著深厚的歷史文化、鄉風民俗,乃至獨特的煙雨滄桑與人文精神,并記憶著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根脈。因此,那些隨意冠名、改名的背后,一方面暴露出一種追風趕潮的浮躁,顯示了一種忘本逐利的畸形政績觀和淺薄文化觀。另一方面,“洋地名”的泛濫,離不開某些企業追名逐利的商業炒作行為。有些地方特別是不少樓盤小區,為了吸引大眾眼球多將小區冠以風馬牛不相及且不倫不類的洋名兒,覺得用了洋名,品位就提高了,殊不知這種淺薄的“眼球效應”根本名不副實。
當然,地名并非就是一成不變的,歷史上隨著改朝換代抑或轄區調整,總是有一些相應變化,但前提是地名改的要順從民意,改的要富有價值。一方面主管部門的權力必須要在法規范圍內運行,另一方面變更地名要考慮民意,出發點要以群眾利益為中心。
看過“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目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