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含答案
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現狀及原因】
“青島大蝦”事件只是眾多類似事件的一個縮影。縱觀我國各大旅游景點、火車站汽車站附近的消費情況,宰客、欺客的行為屢見不鮮。
究其原因,一是商戶的各種不良心理,如掠奪性心理,掙一筆是一筆,也不指望游客再回頭了;如僥幸心理,出事的概率畢竟不大,相比較收益,可以忽略不計;三是“地頭蛇”霸市心理,這是我的地盤,我說了算,即便發生沖突,本地人,有各種資源可以調動,外地人能奈我何。二是消費者的忍讓心理,認為出門在外,能忍則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維權意識不夠,縱容了此行為。三是地方執法部門的不作為,亂作為,甚至與一些執法機關的執法人員,沆瀣一氣,形成利益共同體,這就決定了宰客是一種收益遠大于風險的穩賺不賠的生意。四是相關的法律及制度不夠完善,使得違法成本過低,老百姓維權渠道不暢,導致此現象屢禁不止。說到底,還是消費環境的問題。[page]
【解決對策】
要凈化這種欺詐、宰客的消費環境,需要商戶、消費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完善相應的法律和規章制度,讓商戶不敢欺客,讓消費者有勇氣、有便利渠道去維權,讓執法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其次,商戶要勇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一家商戶的行為影響并不是單純一家的利益,甚至會影響到整個行業、整個社會對旅游景點的印象,對當地旅游業影響頗深。
再次,作為消費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維權意識,要能夠主動自己的監督責任,以幫助執法機關一起凈化消費環境。
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模擬試題】
山東的一輛公交車上,一位年輕女子坐在“老弱病殘孕”專座而無視站在身邊的一位老人,被一位中年男同志用百元鈔票使勁抽打女孩的臉蛋,逼其讓座。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公交車上標明的“老弱病殘孕專座”,本是體現社會道德行為的方式。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一些中年或青年人占據,特殊群體無座位可坐,專座變得“不專”。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從主觀上來說:兩類群體缺乏溝通和體諒。很多年輕人覺得大家都是同樣花錢坐車,那么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所以有些年輕人雖然坐在專座上,但是卻對本該需要這些座位的特殊群體視而不見。而也有很多特殊群體在別人讓座后非常冷漠,一句謝謝也不肯說,這也寒了讓座者的心。
從客觀方面來說:公交系統的合理性科學性有待于加強。具體表現在:第一,公交站點分布不合理,站點之間間距過長,年輕人往往上班路途較遠,而且很多都是在工作一天之后非常疲憊的情況下乘車,因此讓座時也未免有些猶豫。第二,發車頻次不科學,導致人潮擁擠,為了躲避擁擠讓很多本來想讓座的人望而卻步。第三,公交車速不安全,由于路況或司機駕駛等原因讓站著的乘客沒有安全感,這也是乘客不讓座的原因之一。
要想讓專座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我認為可以通過如下途徑:
首先,一方面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公交事業的發展,完善公交系統,加大公交站點的覆蓋面;另一方面公交司機也要根據周圍的學校、單位等正確預見平峰期和高峰期,在高峰期加大發車頻次。長途公交車應采用多座位公交車。嚴格要求公交司機的行車速度,定期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和考核。
其次,加大宣傳力度,讓兩個群體之間也應換位思考,互相體諒。年輕人應該明白車上的這種給“老弱病殘孕”乘客預留的位置,平時沒人的時候是可以坐的,但當有這樣的乘客上車時,這些乘客就有優先使用權。而特殊群體在得到被讓出的座位后也應禮貌地做出感謝,讓正能量得到良性循環。
最后,公交車內要配備公交語音和車內字幕提示系統,一路上不斷滾動播出。公交司機和售票員也要在老人、孕婦等需要讓座的群體上車后就提醒乘客給他們讓座,其他乘客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應該做適當提醒,讓大家共筑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社會氛圍。
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背景鏈接】
2015年5月,針對“五一”期間發生的云南女導游辱罵游客、強迫購物事件,國家旅游局日前通報了查處結果,對涉事旅行社進行停業整頓并處罰款,對罵人導游作出吊銷導游證的處罰。國家旅游局就此表示,今年要把整治市場秩序、向“不合理低價”宣戰提到旅游工作首位。
導游因游客購物消費少而大發雷霆的視頻在網上曝光后,再度引起人們對國內旅游消費亂象的反思和批評。不少人把問題歸咎于“低價團”的存在,認為正是這種惡性競爭手段攪亂了旅游市場正常秩序,導致旅行社和導游頻頻與游客爆發矛盾沖突事件。
【原因分析】
一是監督執法缺位。旅行社一邊采取低價策略拉攏游客,一邊千方百計把風險轉嫁給導游,這不僅在于旅游市場競爭激烈,還在于市場監管不到位。具體到這起事件,近年出臺實施的《旅游法》已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換言之,采取低團費甚至零團費攬客的“低價團”,在現行法律體系中已沒有存在的土壤。所以,發生導游辱罵游客事件后,還應該追問的是當地旅游主管部門是否存在監督執法缺位,而不只是把板子打在導游和旅行社頭上。
二是游客維權機制不通暢。在正常市場競爭中,哪怕是采取低價策略,也不該發生這種欺負辱罵游客的行為,否則這無異于殺雞取卵,并非企業可持續經營之道。旅行社敢這么做,也從側面體現了游客維權不易的現實。試想,如果游客打一個投訴電話,就可讓相關旅行社遭受重罰甚至關門,旅行社也不敢如此藐視游客的正當權益。這也說明,游客被強令購物,遭導游辱罵,也有維權機制不通暢、監管不給力的因素,而不僅是市場惡性競爭的結果。
三是導游薪酬體制不合理。一些旅游公司對導游工資薪酬發放標準,不是按勞發放薪酬,而是實行微薄的底薪甚至沒有底薪制度,有些導游在帶團時甚至要交“份子錢”,還沒有帶團出發,自己就已經掏腰包墊交了一大筆錢,而導游的收入基本上只能靠游客的購物提成。如果導游不額外增加自費景點,如果不想方設法讓游客多購物,自己就要倒貼錢。旅游市場如此的惡性運作模式,必然就會引導導游通過個人意愿增加旅游中的購物和自費景點環節,才能增加個人的收入,賺取提前支付給公司的“份子錢”。由此來看,產生“霸氣”導游惡罵游客的背后,有一只無形的“黑手”在助推,那就是導游的薪酬體制。
【建議措施】
專家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加快完善旅游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對旅行社、導游的強制消費行為,計入黑名單,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使旅行社、導游的不法行為曝光于每一位游客眼中。
二、要創新監督平臺,暢通監督渠道,充分發揮旅游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用監督倒逼行業改革,推進旅游業服務提質增效。
三、要完善旅游業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旅游業人才,建立完善導游評價制度,讓優秀的導游在執業中得到更多回報。
看過“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