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參考答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癌癥發病率激增,一場日益嚴峻的健康危機正在挑戰尚未做好準備的醫療體系。隨著癌癥患者人數的上漲,涌向大城市求醫的外地患者也不斷增加。面對這種情境,“癌癥旅館”已在京滬等大都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癌癥旅館”的出現,雖然位于法律的灰色地帶,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政府應該對其進行更好的規范引導。
“癌癥旅館”并非傳統旅館,而是醫院附近住宅區內配有家具的單元房,每間房每晚的收費也較為便宜,不僅患者及其家屬有了做飯、休息的便利,其費用的低廉也節省了支出。更為重要的是,“癌癥旅館”使患者距離醫院和專家更近,并為患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場所。 雖然“癌癥旅館”有其存在的意義,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其經營多不正規、缺少護理服務等問題。
“癌癥旅館”的出現需要予以重視。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該行業的標準建立,如房屋的大小、房間設施的配備等,同時注意對旅館日常的監督管理,使其規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幫助引導形成行業的自律協會或組織,使其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規范。
當然,我們還要從根本上解決異地就醫問題。對于醫療資源不均衡,優質資源過于集中大城市的大醫院的情況,國家要合理布局醫療機構、全面提升醫護人員的素質并對中小城市的醫療機構進行更多的財政傾斜。
最后,對于癌癥發病率愈來愈高,國家需要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如醫保異地報銷制度;社會需要呼吁民眾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需要對健康產生威脅的環境、食品等問題加強監管;而我們公民個人,則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全面“二孩”政策后,有人說能夠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對普通人而言,生育二胎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將來一個子女贍養多個老人的養老難題。不過,隨著人口流動加劇等因素影響,機構養老也正不可避免地成為許多人的養老選擇。
近年,我國不斷加大養老服務投入,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僅中央預算內投資就達108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入近300億元,建成了大批養老服務設施。但是,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卻出現了奇怪現象:一邊是閑置,一邊是緊張;一床難求的同時閑置率也高。
從現在到2035年,全國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約1000萬人,到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人,占總人口的34.9%,養老服務需求旺盛。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高齡、失能老人增長快、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獨居化加速等特點,傳統的子女照顧老人模式很難實現,這已成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既然兒女難以長時間照顧老人,那么,養老機構里是否能成為老年人群的生活首選呢?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一些發達城市的養老機構床位遠遠不能滿足城市養老人群的需求,排隊入住讓很多老人望洋興嘆。但是,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農村,情況則剛好相反。
雖然,“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增養老床位約40萬張,但調研發現,各地都有大量養老機構床位閑置,特別是有些鄉鎮敬老院,甚至長年無人入住;有的地方,已建成的敬老院閑置無人居住,卻又在規劃建設一批鄉鎮敬老院。許多鄉村建立了互助幸福院,但由于缺乏運營資金和管理人員,大量幸福院處于閑置狀態。因此,目前養老機構空置率較高,背后凸顯的是養老機構結構性失衡問題。
另外,居家養老依然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選擇,這也促成養老院床位閑置的事實。與此同時,由于目前城鄉老人一般收入都不是很高,而高檔豪華的養老院收費不低,這也大大限制了養老院的入住率。
“老有所養”是每一位老人的期盼和心聲,也是整個國家的社會性問題。解決好目前的養老問題還需要多方面努力。
一方面,養老床位閑置和一床難求并存的難題,既有消費能力、服務質量、消費觀念的原因,更有缺乏規劃、盲目建設、投入低效的原因。因此,今后發展養老服務,最重要的是往精準化方向發展。針對養老床位不均衡、供需脫節的現實,合理統計和規劃養老投入,廣泛調研,讓投入更有針對性,解決掉硬件上匹配不均的問題。同時,在養老床位建設方面也要靈活多樣,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把醫養型、護理型、康復型等突出床位功能的養老機構作為今后一段時間發展重點,讓更多的養老機構都能開展醫療康復、心理咨詢、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服務,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特色養老服務需求。
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探索多種養老模式,完善符合中國人傳統觀念的居家養老。健全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使社區能夠為居家養老提供更好地支持。
當然,除了物質上的需求,也需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慰藉。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進而定居城市,城市間人口的流動也加快,從而產生了大量農村留守老人和城市留守老人。對于這部分老人,也需要子女及社會主動關愛,成回家看看;社區也可以經常組織多種志愿活動,豐富老人年的晚年生活。
另外,針對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又普遍滯后的問題,關鍵還需要從縮短城鄉經濟差距,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上不斷努力,這也必須納入“十三五”的規劃之中。
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目前,尚處立法過程中的《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提出利用社會力量,為患者提供有償的擔架搬抬服務。對于這種做法你怎么看?
【解析】
利用社會力量為患者提供有償的擔架搬抬服務,旨在對當前醫療急救機構人手不足的狀況進行一定的補充。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讓擔架搬抬工作有了更好的服務保障,但這種做法也存在很多操作方面的問題。
首先,這種做法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120急救中心由政府財政全額撥款開展日常工作。但在當前醫療資源緊缺、患者需求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編制內急救中心工作人員的數量已經滿足不了患者的服務要求,于是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患者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沒有足夠的急救人員進行擔架的搬抬工作,往往需要求助家屬或鄰居,耽誤了大量的時間,甚至延誤了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作為搬抬擔架的急救人員,也長期承受著極大的工作負荷,很多人都得了腰椎病等職業病,進一步導致基層急救人員招人難和基層急救人員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引入社會力量為患者提供有償的擔架搬抬服務,確實可以補充人手、提高服務、讓家屬多了搬抬擔架的選擇。這種做法既能避免家屬求助于人的煩惱,也能夠節省救援時間,用高效和專業為患者提供生命保障,還能夠將急救人員從繁重的工作強度中解脫出來,可謂一舉三得。
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以下問題,需要謹慎對待:
1、搬抬病人不僅只是個力氣活,更需要遵循嚴格的救助規范,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將擔架搬抬服務交給社會力量,收費標準怎么制定,會不會出現天價搬抬費?而什么樣的社會力量才可以參與到如此專業的急救服務中來呢?這些都需要好好探討一番。
2、院前急救服務作為一個整體,硬生生地拆分為幾個部分,幾塊收費,恐怕也有一些不妥。畢竟急救服務作為一項普惠式的公共服務,如果衍生出各種經營性的收費項目。是否有可能引起人民群眾的誤解,甚至引起一些爭端的出現,也需我們引起注意。
所以,要想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急救體驗,更好的體現出公益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政府需進一步提高對急救工作的重視,在醫療和急救事業中投入更多的資金,讓醫療急救機構在人員配置、待遇上安排更加合理,確保搬抬病人的人力充足。
2、對于急救人員實在不足時,可以引入社會力量進行擔架的搬抬,但一定要做好該機構的資質審核、人員培養,并制定明確的收費標準,強化服務質量,保證專業性。對于不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和個人從事擔架搬抬工作的,要進行打擊,確保行業秩序。
3、在患者家屬撥打急救電話進行求助時,120急救中心一定要詳細詢問家屬患者體重、具體情況、所住樓層、是否有電梯等詳細信息,并說明搬抬收費標準,可由家屬進行自由選擇是否購買搬抬服務,從而進一步避免矛盾,并促使擔架搬抬人員做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看過“2017四川省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