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面試真題及答案(4)
【測評要素】綜合分析能力
某事業單位的本意是追求人員的高素質,這點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但是在吸收人才的過程中單純的以學歷作為評判,不免會讓很多素質較高能力出眾但是不具備碩士學位的人才流失。所以我認為企業追求人才的高素質是必然的,但是適當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需要的。
【答案要點】
第一,“企業即人”是西方企業管理界的一句名言。鄧小平同志也曾說過:“企業以‘質’為本,‘質’以人為本,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某事業單位招聘70%的崗位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體現了對人才的渴望和認可。說明這個事業單位意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追求學歷只是該事業單位追求員工素質、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
第二,高素質人才代表著高生產力。在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人的智力因素、文化水平對企業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高素質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變得愈加重要。但是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應注重德才兼備的標準,高學歷僅是標準之一。
第三,高學歷不一定意味著高素質,企業應該適當的給那些沒有高學歷但是有真本領,高素質的人才以機會。因為高學歷只代表一種教育經歷,并不等于就是高素質,高能力。企業要發展需要的不是那一張紙,而是真正的人才。
因此我認為,在企業吸收人才的過程中,以學歷為門檻無可厚非,但是適當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企業發展所必需的。
2. 關于溝通,人們的等級不對等,怎樣交流?你在生活中是怎么與人交流的?
【測評要素】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答案要點】
第一,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就是真誠和尊重。人與人之間不管地位有多懸殊,財富差異有多大,從人格和尊嚴上講,人與人是平等的。所以在溝通過程中,最寶貴的就是真誠,尊重。胡錦濤同志懷抱地震災區的孩子,這表達的就是真誠和尊重。人與人之間會因為地位、財富、工作、知識等等的不同而形成不對等,但是真誠和尊重是最起碼的做人準則。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不管怎樣的談話方式和談話策略,哪怕是工作上的談判,生活中的解決糾紛,真誠和尊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人與人之間溝通,等級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彼此真誠和尊重。
第二,我在生活中,不管是和上級領導溝通,還是和同事溝通,最起碼的原則就是真誠和尊重。我尊重上級領導的決定,在溝通的過程中即使有異議的地方我也會在尊重領導的前提下說出我自己的看法,和上級領導協商。如果領導認為是正確的,我會更加努力,如果領導認為我是錯的,我會尊重領導的決定,積極改正,踏實工作。在和同事溝通的過程中,我尊重同事,拿出我的真誠。
第三,我相信人與人是交心的,只要你真誠的付出,就會有真誠的對待。所以只有在最基本的溝通原則下,才能談到更好的溝通方式問題。生活中的溝通是時時刻刻發生著的行為,人與人不管是肢體語言還是動作的表達,都是溝通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你學會尊重對方,學會用你的真誠去溝通,配以良好的方式,你的溝通結果會是美好的,是成功的。
3. 有人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先知先覺,能夠創造機會;第二種,善于抓住機會;第三種,既不能創造機會也不能把握機會。請問你是哪種人?
【測評要素】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
【答案要點】
第一,培根曾說過“善于識別與把握時機是極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象千眼神那樣察知時機,而在進行時要象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第二,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不能每件事都去創造機會,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會去尋找機會,為每一件事的成功做好鋪墊。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會主動抓住機會。西蒙說“機會對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風只對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動力。”所以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沒有準備,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還沒有反應,當機會消逝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機會曾經來過。生活中,工作中,我隨時做好準備,做一個能夠捕捉機會,能夠抓住機會的人。
第三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不屬于每件事都先知先覺的人,也不屬于讓機會溜走的人。我相信機會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有些事沒有機會我會創造機會,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會緊緊地抓住機會。因為我牢記: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