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習題及答案
江蘇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習題(一)
【參考答案】
外向與內向是性格的兩個維度,沒有好壞之分,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我認為他們的不同之處如下:
外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動傾向于外部世界,經常對客觀事物表示關心和興趣,常將自己的想法不加考慮地說出來。交流的時候,性格外向的人會更沉浸在聊天之中,也會更多的創(chuàng)造出新的聊天話題,感覺就像有說不完的話一樣。
內向性格的人感情及思維活動傾向于內,感情比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謹慎,喜歡單獨工作。在聊天中,他們更多的是充當一個傾聽者的角色,不善交談,不愛說話,有時盡管他們對某一事情特別關心,也不愿主動開口,很少主動找話題聊天。
根據以上特點,對于不同性格的人我可以選擇不同的相處方式。
一方面,和性格外向的人相處,我們要不自負,不傲慢,謙虛并學會傾聽。不要因為對方健談而害怕和緊張,要正常交往,不卑不亢,冷靜地對待。還要向對方學習,逐漸地在與對方交往過程中放開自己,勇于表達,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熱情的真誠回應。這樣一來,可以慢慢地增長溝通能力,從而可以很好地與性格外向的人相處。
另一方面,和性格內向的人相處,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學會"角色互換",設身處地為其著想,以通情達理地理解和容納,切忌簡單粗暴。盡量熟悉了解對方的經歷和想法,縮短相互間距離。用熱情、關切和親密的態(tài)度,消除其疑懼心理和回避傾向,以主動的啟發(fā)、誘導,對其言行多作肯定評價,特別是注意多引導他們參加集體的一些文娛活動,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的歡樂。
相信通過以上方式,我可以順利地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在工作中更好地相互配合,在生活中愉快地享受友情。
江蘇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習題(二)
近年來,大量非國有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其在全國博物館數量中占比超過20%。國家出臺《博物館條例》,在法律層面明確了非國有博物館的地位和屬性,以及出臺了其他相關條例和政策,扶持非國有博物館。請談談你對非國有博物館的看法?
【參考答案】
非國有博物館門類豐富,特色鮮明,已成為我國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保護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少非國有博物館出現了艱難維持或難以為繼的尷尬生存狀況。
其表層問題主要有:管理不規(guī)范、基礎工作薄弱、人才匱乏、違法買賣出土文物、重建館輕運營等。深層次問題是:現階段的非國有博物館基本上仍處于個人、家庭、企業(yè)“收藏展示館”階段,創(chuàng)辦者的私人財產權與博物館的法人財產權混淆不清,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博物館的定義和性質。
為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能僅靠財政投入,而是要靠思想觀念的轉變、管理制度的改進和配套政策的完善等多方面共同推進。
首先,轉變思想觀念,完善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理事會等組織管理制度。加強非國有博物館行業(yè)組織建設,通過館際交流等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
其次,改進管理制度,規(guī)范藏品管理。強化非國有博物館藏品管理基礎性工作,規(guī)范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嚴格依法執(zhí)行博物館運行及終止時的藏品處置程序。
最后,完善配套政策,落實稅費減免等優(yōu)惠政策。非國有博物館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開展文化傳播公益性活動產生的非營利性收入,依法享受稅收免征或優(yōu)惠。鼓勵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向非國有博物館提供捐贈或以其他形式提供資助,捐贈人依法享受稅收優(yōu)惠。
江蘇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習題(三)
請結合漫畫內容,談談你對“大病醫(yī)療救助”的看法。
【參考答案】
近年,因病致貧、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qū)的醫(yī)療保障十分欠缺,如今國家出臺覆蓋城鄉(xiāng)的大病醫(yī)療救助制度給家有重患的困難群體帶來了新的希望,免去他們因病致貧的后顧之憂。正如漫畫中所展示,重病在床的低保戶老奶奶可以安心治病了。可見大病醫(yī)療救助措施猶如雪中碳、及時雨,切實為困難家庭提供了急需的醫(yī)療救助服務。正如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所強調的,實施城鄉(xiāng)居民大病救助是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器”。
好制度要發(fā)揮作用還要依賴于好的執(zhí)行力。為有效推進醫(yī)療救助服務,首當解除現有救助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暢問題。我國已建立起以基本醫(yī)保、大病保險、醫(yī)療救助為主體的醫(yī)療保障機制。連同工會救助、慈善救助等在內,已經構建起多層次醫(yī)療保障體系。大病保障工作涉及多部門、多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要一個地方“斷鏈條”,保障效果都會受影響。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是解決銜接不暢、確定救助額度、提高救助效率的良策。
推進大病保障,建設多層次、一攬子的疾病預防體系是基礎,而醫(yī)藥控費是關鍵。在一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尤其偏遠、貧困山區(qū)的困難群體,他們缺乏基本、有效的用藥指導,難以得到及時、準確的診療,小病拖成大病的情況仍不少見。而同時,醫(yī)保目錄外用藥增加了困難群體走進醫(yī)院的經濟負擔、心理負擔。嚴控目錄外用藥比例,是為困難群體家庭減負的關鍵。
推進大病救助,還須根除政策執(zhí)行不到位的現象?;鶎俞t(yī)療機構普遍存在救助事務繁雜、人手不夠的狀況,同時一些救助部門工作作風不實、為民解憂意識不強現象也很普遍。國家出臺的新政策再好,如果落實不到位,也只能成為水中花、鏡中月。因此基層醫(yī)療機構對政策的落實是關鍵。百姓如何了解,具體怎樣對接,如何廣而告知、如何簡化審批流程,從而保障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體盡早受益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大病醫(yī)療救助制度,保障的是健康,維護的是民心。醫(yī)療救助力度的不斷加強是緩解社會矛盾、解決民眾之困的關鍵,也是推動執(zhí)政方式轉變的有益嘗試。要想有效推進這項制度的落實,既要有行之有效的舉措,更要有傾心為民的情懷。這還需要深入病患家庭進行走訪,宣傳,調研,與病患群眾進行密切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fā)揮出醫(yī)療救助制度的社會“穩(wěn)定器”作用。
看過“江蘇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