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區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帶答案(2)
北京市宣武區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答案
第I卷(30分,每小題3分)
1—5CBCDC 6—10ADCCB
1.C。[A“雁過拔毛”;B“主觀臆測”;D“參與”的“與”讀yù,其余加點字均讀yǔ。]
2.B。[“生息”,生活生存,生長繁衍,多指人口;“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即便”,表假設和讓步;“如果”只表假設。“演化”,演變,多指自然界的變化;“進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逐漸發展變化。“或”,表示在連接的幾個成分中選擇一個,結果帶有某種不確定性;“到”,直到,表示達到的較為確定的時間。]
3.C。[“不亦樂乎”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不能形容糾纏在一起無法擺脫,應為“不可開交”;“寡廉鮮恥”,不知羞恥,此處不合語境,應為“道貌岸然”;“邯鄲學步”指學別人的東西沒學到,反倒把自己的東西忘掉了,此處不合語境;“薪盡火傳”,喻師徒傳授,技藝、學說等代代相傳,此處符合語境。]
4.D。[A項成分贅余,“千方百計”與“想盡辦法”重復;B項語序失當,“未來的教育”應置于“不僅”之后;C項成分殘缺,“施行”后缺失賓語中心詞“舉措”。]
5.C。
20090506
6.A。[B項中的“致謝”,今義為“表達感謝”,文中義為“表達歉意”。C項中的“貧乏”,今義為“貧瘠的、匱乏的”,形容詞;文中義為“貧困的人”,名詞。D項中的“終于”,今義為“到底”,副詞;文中義為“死在……”,“終”“于”是兩個詞。]
7.D。[A項中前“之”為助詞,取獨;后“之”為助詞,提賓標志。B項中前“以”為介詞,“把”;后“以”為連詞,“用來”。C項中前“于”為介詞,“在……方面”;后“于”為連詞,“比”。D項中的兩個“而”均為表順承的連詞,“就”。]
8.C。[A項:(士謙)稱疾不就。B項:(士謙)望見盜劉其禾黍者,默而避之。D項:(所謂陰德者)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
9.C。[①句表明“孝”;②句表現尊崇古禮,道德高尚;⑥句表現不慕虛名。③④⑤三句均為人物如何面對利益和道義的。]
10.B.[“對州中因辦喪事而兄弟分財不均的人家”有誤,原文“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和“有兄弟分財不均”之間無因果關系。]
古文閱讀參考譯文
李士謙,字子約,是趙郡平棘人。幼年喪父,因為事奉母親孝順而出名。十二歲時,北魏廣平王元贊征召為開府參軍事。后來母親去世,服喪時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來)趙郡王高睿以德行科舉薦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開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勸說朝廷把他堤拔為國子祭酒。士謙知道后,竭力推辭,得以作罷。
李家是豪門旺族,每年到春秋兩個社祭日,一定舉行大宴,竭盡歡樂,人人在醉,喧鬧不堪。曾經有一次在士謙住所聚會,面前滿是豐盛的食物,士謙卻先為常房親屬擺出了黃米,對眾人說:“孔子稱黃米為五谷之長,荀卿也說吃東西應先吃黃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東西,難道能違背嗎?”老少都肅然起來,退席后相互說:“見到君子以后,才發現我們這些人的道德不夠高尚。” 士謙家里財富很多,對待自身很節儉,常常致力于救濟施舍,家鄉有無力辦喪事的人家,士謙就趕 過去,缺多少供應多少。有兄弟間分財產不均,以至互相訴訟的,士謙聽說后,就拿出自己的財產,補給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慚愧恐懼,相互推讓,終于成了善人。有一次別人的牛闖進他家田里去,士謙把它牽到蔭涼處飼養,比主人飼養得還好。望見有人偷割他家的莊稼,他就不出聲地躲開。他家的僮仆曾經捉住偷他糧食的人,士謙安慰那人說:“窮困使你這樣,再沒有責怪你的道理。”叫人馬其放了。
后來李士謙拿出幾千石糧食借貸給同鄉人,正趕上收成不好,借貸人家無法償還,都來表示道歉。士謙說:“我家的余糧,本來就是打算救濟用的,哪里是為求利的呢!”于是叫來所有的借債人,為他們擺設酒食,當著大家燒了借契,說:“債了結啦,請不要放在心上了。”讓大家放心離開。第二年大豐收,借債的人爭著來償還,士謙拒絕了,一點也沒收下。到春天,又拿出糧種,分給貧窮人家。趙郡的農民感激他,撫摩自己的子孫說:“這是李參軍留下來的恩惠啊。”有人對士謙說:“您的陰德多。”士謙說:“所謂的陰德是什么呢?就像是耳鳴,只有自己聽得見,別人沒有知道的。現在我所做的,我和先生您全部都知道,哪里有什么陰德呢!”
開皇八年,士謙死在家中,當時六十六歲。趙郡的男男女女聽說了,無不流著淚說:“我們這些人不死,反而讓李參軍死了!”參加葬禮的有一萬多人,同鄉人整理了他的事跡,到尚書省請求給他一個“先生”的謚號。事情后來被擱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樹了碑。
第Ⅱ卷(共120分)
三、(22分)
11.(1)和士開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勸說朝廷把他提拔為國子祭酒。
(2)趙郡的農民感激他,撫摩自己的子孫說:“這是李參軍留下來的恩惠啊。”
[評分標準:本題6分。第(1)小題3分,“諷”“擢”兩個要點各1分;全句翻譯通順,1分。第(2)小題3分,“德之”“遺惠”兩個要點各1分;全句翻譯通順,1分。]
12.(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評分標準:本題1分。填錯、丟字、多字、寫錯字一律不給分。]
(2)上闋寫“愁”,有對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對自己的年華老去之愁,有與友人的后會無期之愁。
[評分標準:本題3分。傷春,傷老,傷離別,3個要點各1分。]
(3)(示例)這首詞寫了作者傷春、孤寂之情。“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云、月、花人格化,“破”“來”“弄”等詞語,寫出月夜之景的美麗與動感。這一描寫與“沙上并禽”的情態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由這一畫面再想到“明日落紅應滿徑”,則使作者的傷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現得更加生動傳神。
[評分標準:本題6分。全詩思想情感,1分;“云破”一句的修辭及其在句中的作用,2分;“云破”一句和上下文的關系及對全詩的作用,2分;答題表述有條理、流暢,1分。]
13.①能面刺寡人之過者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③復得返自然④晴空一鶴排云 上⑤便勝卻人間無數⑥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評分標準:本題6分。每題1分,多字、丟字、寫錯字一律不給分。]
四、(10分)
14.C。[A項“為我國探測月球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有誤;B項“主要依據宇航員帶回的月面土壤樣本”有誤;D項“以印證獲得的數據”有誤。]
15.D。[為了論證前蘇方的成果”,推斷無據。]
16.遺憾是沒有獲得月面和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因為在繞月軌道上沒有其他探測器對撞月 過程進行跟蹤監測。收獲是獲得了軌道控制經驗、星上的CCD相機實時傳回的清晰圖像,這些都是探月研究中異常寶貴的成果。
[評分標準:本題4分。“遺憾”,2分,答出“沒有獲得月面和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即可;“收獲”,2分,“控制經驗”和“傳回圖像”各1分。]
五、(18分)
17.要點(包括依據):①人美(天生貌美);②手巧(擅長剪紙);③心純(忠于感情);④聰慧(相信手藝);⑤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并懂得用心設計和努力描繪(創作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剪紙作品)。
[評分標準:本題6分。前4個形象要點,各1分;第5個形象要點,2分。答案須從文本中找到依據,只有簡單定位沒有文本依據,只得一半分,總分不出現半分。]
18.不矛盾。作者寫二姑奶很快完成了一幅普天同慶圖,意在通過人物輕快、便捷的剪紙姿態,表現其剪紙技藝的高超(1分)。作者寫二姑奶感嘆“這么大一張紙……怕是一輩于也不夠”,意在表現人物對生活之美的追尋、設計、經營永無止境(2分)。作品通過人物的藝術實踐表達了她的生活態度,故言行是統一的(1分)。
[評分標準:本題4分。“行”的表現,1分;“言’’的意味挖掘,2分;總結提升,1分。]
19.①創作一幅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剪紙作品;
②大雨將二姑奶以至全村人的大窗花盡情沖刷;
③全村人守在雨里不肯離去并傳頌剪紙作品及創作者心靈的美麗。
[評分標準:本題3分,每個要點1分。]
20.作品題為“剪紙”,實際上是通過剪紙這種民間藝術表現對生活之美的發現、設計和追求(1分)。作品寫二姑奶的婚事,意在表現人物的真誠、善良(1分);寫二姑奶的家事,意在表現生活中幸福和不幸往往并存(1分)。在對生活充滿真誠和熱情的人眼中,這些遺憾與不如意,不能泯滅他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與不懈追求1分)。故文中的“婚事”與“家事”并非閑筆,它們豐富了人物形象,使主旨更鮮明,更具現實意義(1分)。[評分標準:本題5分。“剪紙”標題含義,1分;“婚事”“家事”的意義,各1分;“人物精神態度”,1分;“婚事”“家事”的對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的作用,1分。]
六、(10分)
21.文學意義指憑借高度主觀的、與大家的感覺不同的感覺發現的獨特的審美意味。
[評分標準:本題4分。內容3分,“高度主觀“”與眾不同的感覺”“審美意味”各1分;單句句式,1分。超出字數,扣1分。]
22.[評分標準:本題6分。觀點明確2分,分析恰當2分,語言通順、條理清楚2分。]
(示例)①經濟利益與保護意識有一定的聯系,但是殺雞取卵的事情在現實中屢見不鮮。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去破壞文物,或者是進行破壞性開發、破壞性建設的例子在我國還少嗎?
②將長城保護與當地老百姓經濟利益掛鉤,能將責、權、利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利于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能使得保護工作落到實處。③長城的保護不能停留于經濟利益的低層面上,功利性的勸說只會導致功利性的“保護”,樹立對長城的自豪感,加強責任感,嚴格按照法律保護,強化監督,才是保護長城的大道。
七、(60分)
23.(略)按2008年高考北京卷統一評閱標準執行。
猜你感興趣:
1.中考語文試題帶答案
2.中考語文試題帶參考答案
3.六年級上冊語文試卷附答案
4.最新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5.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