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重要知識點筆記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 / 約從離衡(衡,通"橫" )
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③合從締交/約從離衡 / 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
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
⑨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抗,通"亢",高 )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③山東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
高三語文易錯成語知識點有哪些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荏:外表強硬,內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標點
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標點符號考題是常出現,它的分類比較多,所以要謹記每個符號使用的方法。標點符號常見考法是以選擇題形式出題,考查內容較為固定,點號的連用、后括號的位置、引號和句末點號的關系等都是重點。在寫作文中標點符號也是核心考點,如果運用不好會影響到作文的分數。今天本文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能讓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標點符號的作用,詳細內容如下:
1.表概數的地方不能用頓號,但表確數的地方必須有頓號。
2.太短的并列成分間(尤其是約定俗成的詞語),無須停頓也不會長生歧異,可不用頓號。
3.并列詞語之間有了“和”“與”“及”等連詞,連詞前不用頓號。
4.較長的并列成分間可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5.并列詞語做謂語、做補語時,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并列成分間已有問號或感嘆號,不應再用頓號,也不用其他點號。
7.并列的成分有語氣詞時,并列成分間使用逗號。
關于冒號的使用:
1.冒號一般管到句終,若只管到句子中間,則不能用冒號。
2.轉述的話不能用冒號。
3.如果后文是應用原話,人稱又未發生變化,前文既可用冒號,也可用逗號(“指出”“說明”“證明”和“認為”,這些謂語后一般用逗號。
4.沒有比較大的停頓不用冒號。
5.下文和提示的內容不一致時,不能用冒號。
6.同一句中不能用兩個冒號。
7.在非提示性話語的后邊不用冒號。
關于問號的使用:
1.連續問句,每個問句沒均用問號(承接較緊密的,中間可以用逗號)
2.選擇問句,在句末用問號,句中用逗號。
3.主胃倒裝句,問號放在句末,謂語后用逗號。
4.有的句子雖使用了疑問詞,但整個句子不是疑問句,句末不用問號。
關于感嘆號的使用: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嘆號用在句末。
2.兩個嘆詞連用,一般后一個用嘆號,前一個用逗號。
3.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有時可用感嘆號。
關于引號的使用:
1.如果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為自己的話的一部分時,點號(問好、感嘆號除外)放在后引號的外面。引文末了是問號或感嘆號,無論直引或夾引都放在引號只內。
3.引文之內又有引文時,外邊的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倘若單引號之內又有引文,那要用雙引號,依次類推。
關于括號的使用:
括號有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兩種。注釋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內括號,注釋整個句子的叫句外括號。
1.句內括號要緊貼被注釋內容之后,如果正文在這里有點號,點號放在括號之后;括號內部文字末尾不用點號,但嘆號和問號除外。
2.句外括號是注解整個句子的,所以括號放在句末標點之后。如果句外括號內是句子,那么后括號前應保留句末點號,后括號外不能再加句末點號;如果句外括號內不是句子,那么后括號前則不用標點。
高考語文考前復習思路
1、注意研究考試大綱
研究考綱是高考復習中的第一要素,把握高考命題趨向,從而在高考備戰中,明確方向,有意識地加強識記、理解、運用,在考場上做到游刃有余。
2、注意研究高考試題
高考語文復習要研究三年內的高考考題。一是研究試卷的總體設計,二要研究知識考查的目的、設題的角度,三要研究題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題思路。
3、注意探究答題規律
在高考語文二輪復習中,要求在專題訓練中,強化審題意識,關注典型題例,多注意答題規律的探索,做到舉一反三;關注生活,多一些對生活的感悟。
4、重視復習中的非智力因素
1)良好的做題素質和考試素質。有的學生在做題時,沒有審清題干的要求,就匆忙做題;也有的學生看到題目時好像有許多思路,可是下筆的時候又覺得朦朧:這都是心浮氣躁的表現。
2)充足的語文復習投入時間。由于對語文的作用理解不透,認識上有了偏差,在語文復習上投入的時間太少,也影響了語文復習的質量。
3)規范的思考思路和清晰的答題思路。在訓練中,應要求學生思考思路要規范,答題思路要規范,做題不能東扯西拉,或丟三落四。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第一,對號入座。題目明確某一段,根據題目找區域、尋答案,有時要看上下文;題目范圍大,全文整合組織答案。
第二,充分利用文章的一切信息。包括文章作者、寫作時間、文后注釋、題目、時代背景、作者態度、文章主旨、寫作意圖。
第三,答案語言要轉換。描寫改陳述,具體改抽象,鋪排改概括,含蓄改淺顯。不求華美,但求準確。
第四,想清楚再下筆。最好先在草稿紙上寫,免得在試卷上涂涂改改。
第五,用筆有講究,修正講技巧。使用0.5毫米的中性筆,筆畫不能過輕。答題錯誤修改時,不能涂黑,劃兩道斜線,緊隨其后完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