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三一摸四校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廣東省高三一摸四校聯考語文試卷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著名作家安東尼·特羅洛普做過一項實驗,他匿名發表了兩部小說以測試聲譽的魔力。在這兩部小說中他故意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以便讀者不會把他的名字(即聲譽)與那作品聯系起來。經此試驗,他發現,在藝術界中聲譽的威力已發展到了驚人的程度:“我不可能立刻誘導讀者閱讀我寫的小說,除非我給出它時標上我的名字。”可以看出,聲譽與現代語境下的藝術界——即一種充分體制化的藝術界密切相關。
從這個角度來說,那種所謂流傳千古的聲譽便只是傳統美學的一個集體幻象。它其實是隨著現代藝術體系的建立而誕生的特定現象。聲譽現象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桂冠詩人、傳記文體等文化現象的出現而形成,并具有其歷史性和文化特殊性。在聲譽的建立中,藝術家扮演了一個極為關鍵的角色。在現代藝術界體制建立之初,他們憑借優異的能力創造出作品,并贏得了公眾對他及其作品更多的關注。
然而,如果把聲譽現象放置在藝術界框架中加以討論,那么,聲譽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藝術界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格拉迪斯·恩格爾·蘭以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的英美蝕刻畫家為分析對象,討論了聲譽是如何確立、維系、甚至失去的。他指出,不僅聲譽的確立是諸如藝術機構、專家協會等彼此合作的產物,而且聲譽的維系也依賴于各種外在于藝術家的力量。藝術家的聲譽是否持久,甚至在其去世之后依然能得到流傳,這依賴于一系列的對其作品創作及流通記錄的保存與收集,這樣后世之人才能方便地辨識出其作品。
與聲譽相比,“信仰”似乎是藝術界中一個更為玄妙的存在。它更為抽象,更受到人群的信任。然而,所謂信仰又與聲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為信仰總是以各種形式的聲譽來實現它最初的資本積累。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本,聲譽總是有效地進入藝術界文化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并且為信仰的生產提供了一種持續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尤其在為信仰構建一種非反思性集體凝聚力方面,聲譽可謂功不可沒。在《凡·高的影響》一文中,作者納塔利·海涅克給出了一個有趣的陳述,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聲譽向信仰轉化的那一過程。凡·高是如何成為一個圣者的?這要六個步驟才會發生:他的作品變得不可思議,他的生活成為一則傳奇,他的命運成為一出緋聞,他的繪畫被拿出來銷售和展覽,他所曾踏足的地方成為遺跡,而他所觸摸過的物品皆為紀念物。
從這個角度看來,文學場或是藝術場存在著一處獨特的機制,即信仰。我們所認為的藝術品的某種意義和價值,我們將藝術品視為“藝術品”的眼光,都是基于我們對某種藝術觀念的信仰。藝術場中所有的一切幾乎都與“信仰”有關,這既包括了我們對藝術品以及審美經驗的種種看法,對天才藝術家權威的毋庸置疑的信任,對藝術場所遵循的“為藝術而藝術”原則的信仰;也包括了對藝術商人、藝術評論家等人有能力發現天才、鑒定藝術品價值的信任;包括了對藝術場中各種認可機構的信任等等。信仰并非單純針對某些“藝術界名人”或是某些組織,而是存在于整個藝術場體制中。
(選自殷曼楟《論現代藝術體系下的聲譽與信仰》,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夠迅速地被讀者閱讀,受到了作家名字(即聲譽)的影響,這一點在作家安東尼•特羅洛普的實驗中可以看出。
B.聲譽現象是隨現代藝術體系的建立而誕生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桂冠詩人、傳記文體等文化現象的出現最終導致了聲譽現象的形成。
C.在聲譽建立的過程中,藝術家憑借其優異的能力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并贏得了公眾更多的關注,這成為了藝術家獲得聲譽的前提。
D.在現代語境下的藝術界中,聲譽的確立和維系,其實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對作家作品創作及流通記錄的保存與收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信仰與聲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信仰需要不斷積累各種形式的聲譽才能形成。
B.與聲譽相比,信仰更抽象,也具有一種更強的集體凝聚力,是一種更玄妙的存在。
C.聲譽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本,而信仰不是,信仰只是藝術場的一處獨特的機制。
D.聲譽可以向信仰轉化,可以為信仰的生產提供了一種持續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聲譽和信仰與現代語境下的藝術界密切相關,這體現了充分體制化的藝術界不僅重視藝術家的作用,還更重視藝術家之外的各種因素。
B.藝術家擁有了聲譽,再通過藝術界文化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就可能讓自己的作品變得不可思議,甚至讓自己觸摸過的物品成為紀念物。
C.人們往往會更信任對某種藝術觀念的信仰,人們也都會把這種信仰作為評判藝術品是否是藝術品,是否具有某種意義和價值的基礎。
D.在現代語境下的藝術界中,幾乎所有一切都與信仰有關,信仰并非單純針對某些名人或是某些組織,而是存在于整個藝術場體制中。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余闕,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恒游,文學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俄召入,應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復入翰林,為修撰。出為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會莫徭蠻反,右丞沙班當帥師,堅不往,無敢讓之者。闕曰:“右丞當往,受天子命為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語固是,如芻餉不足何?”闕曰:“右丞第往,此不難致也。”闕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起闕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分兵守安慶。于時南北音問隔絕,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卻之。乃集有司與諸將議屯田戰守計,環境筑堡寨,選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饑,人相食,乃捐俸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眾。民失業者數萬,咸安集之。升副元帥。十五年夏,大雨,江漲,屯田禾半沒,城下水涌,有物吼聲如雷,闕祠以少牢,水輒縮。秋稼登,得糧三萬斛。俄升都元帥,守安慶。十月,賊薄城下。戊申,賊并軍攻東西二門,西門勢尤急,闕身當之,徒步提戈為士卒先。士卒號哭止之,揮戈愈力,斬首無算,而闕亦被十余創。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闕知不可為,引刀自剄,墮清水塘中。闕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樓,自捐其梯曰:“寧俱死此,誓不從賊。”焚死者以千計。闕號令嚴信,與下同甘苦,然稍有違令,即斬以徇。當出戰,矢石亂下如雨,士以盾蔽闕,闕卻之曰:“汝輩亦有命,何蔽我為!”。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卒時年五十六。 (節選自《元史·列傳》,有刪改)
4.對文中加點詞相關內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例如貞觀、靖康、元統、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泛指官吏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登余干古縣城① 劉長卿
孤城上與白云齊,萬古荒涼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沒,女墻猶在夜烏啼。
平沙渺渺迷人遠,落日亭亭向客低。飛鳥不知陵谷變②,朝來暮去弋陽溪。
【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61年,詩人此時從嶺南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南)貶所北歸,途經余干。②陵谷變: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慘”)莫懲”,該詩強烈地譴責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誤國害民,造成陵谷災變。
8.詩的前兩聯對全詩的感情抒發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9.詩的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表達自己失意苦悶,走投無路的兩句是“ ,
”。
(2)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 , ”兩句寫出異族祠堂香火旺盛,傳達出對收復中原的隱憂。
(3)王灣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不按要求作答,答案無效。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在甲板的天篷下面 杰克·倫敦
卡魯塞爾斯小姐簡直是美得驚人,她迷住了周圍的每一個男人。她又是一個驕傲的女人。種族的驕傲,門第的驕傲,性別的驕傲,權利的驕傲——她都占全了,這是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
在科倫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魯賽爾斯小姐召來船長本特利,叫那群給游客表演泅水的當地小孩都到上層甲板上來比賽。她把我們的零錢全收羅過去,親自把它們一個一個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規定撈不著的要挨罵,撈得巧妙的會得到額外賞賜。
有個小家伙最出色,他對天鵝入水式非常在行,我從沒見過比他跳得更美的人。這個孩子一次次地這樣跳,我們都很喜歡看,特別是卡魯賽爾斯小姐。他至多不過十二三歲,是一個美麗的孩子,好像一個身體柔軟的少年神仙的青銅塑像,幾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輝。他的皮膚閃爍著生命,眼睛里充滿了熾熱的生命,我幾乎聽到了生命從他身體里爆裂的聲音。一瞧見他,就像聞到一股臭氧的氣味——他就是這樣新鮮,這樣身體健康、精神煥發,這樣粗野奔放。
突然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門,用他們最快的姿勢游水,亂糟糟地、手腳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濺,臉上充滿了恐怖,一躥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么回事?”卡魯賽爾斯小姐問道。
“大概是鯊魚。”船長本特利回答道。
“他們怕鯊魚嗎?”她問道。
“難道你不怕嗎?”他反問道。
她聳聳肩膀,噘了一下嘴。“無論給我什么,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鯊魚的地方去冒險,”她說完又聳了下肩,“它們太可怕了!”
這時,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結束了,船長本特利就叫他們下船。可是,她攔住了他,“等一會兒,船長。我一向聽說這兒的土人不怕鯊魚。”
她把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邊,要他再跳水。他搖搖頭,那群孩子笑了起來,覺得好像是在開玩笑。
“有鯊魚。”他指著水面說。
“不,”她說,“沒有鯊魚。”
可是,他肯定地點著頭,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樣肯定地點著頭。
“沒有,沒有,沒有。”她叫道。接著她就對我們說,“誰愿意借給我半個克朗和一個金鎊?”
我們立刻掏出了許多克朗和金鎊,她從鄧尼森手里接過了兩個硬幣。
她舉起那個半克朗給孩子們瞧。可是誰也沒有準備跳下去。她把這個半克朗扔下了海。他們望著這個銀幣飛下去,臉上都帶著惋惜渴望的神氣,不過誰也沒有跟著一塊下去。
“千萬別用那個金鎊來引誘他們。”鄧尼森低聲對她說。
她一點也不理睬,反而用這個金幣在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來晃去。
“不能這樣。”船長本特利說道。可是她卻笑了起來,仍然引誘著那個孩子。
“別引誘他。”鄧尼森堅決地勸她。“這對于他是一筆大錢,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轉過身來對著那個孩子,又把那枚金鎊舉到他眼前。接著,她做了一個要扔出去的樣子,這時,那個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欄桿跑去,可是伙伴們的大聲責備又把他攔住了,他們的聲音還帶著憤怒。
“我知道你不過是在逗著玩,”鄧尼森說道,“你愿意怎么逗他就怎么逗他好了,不過,看在老天面上,千萬別扔出去。”
話音未落,那個金幣一下就從天篷的影子下飛到了耀眼的太陽光里,在半空中劃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還沒來得及把那個小孩抓住,他就翻過了欄桿,非常美妙地彎著身體隨著那個錢下去了。兩個同時都在半空里,很好看。金鎊破水而入,那個小孩子也在同一個地方,而且幾乎在同一剎那,幾乎連聲音都沒有地鉆到水里。
水很清,從上面望下去,什么都清清楚楚。那條鯊魚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兩半。
第一個開口的是卡魯塞爾斯小姐。她的臉白得跟死人一樣。
“我……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她一面說,一面發出一種短促的、神經質的笑聲。
她的全部驕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克制自己。她有氣無力地瞧著鄧尼森,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種可怕的難過神色,她的嘴唇一直在哆嗦著。
“鄧尼森先生,”她說道,“你愿意扶我下去嗎?”
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凝神注視的方向,他連眼皮也沒有動一動。船上一片沉默。
她轉過身子,打算鎮靜地走下甲板。走了不過二十尺,她就搖晃起來,用手扶著墻以免栽倒。后來,她就這樣走下去,用手扶著艙板,慢騰騰地走開了。
(節選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說家——杰克·倫敦》,人民文學出版社)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頭介紹卡魯塞爾斯小姐有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暗示我們她后來引誘孩子跳水導致其死亡的行為,就是因為她這種古怪的任性。
B.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煥發著生命的光輝,作者對他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喜愛和贊美。
C.小說對那群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態描寫非常細致,既有對金錢的渴望,也有對鯊魚的懼怕,還有對卡魯塞爾斯小姐的憤怒,非常生動真實。
D.小孩被鯊魚咬死后,卡魯塞爾斯小姐臉色蒼白,身體搖晃,顯出難過的神色,這說明她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悔恨和痛苦,是個良知未泯的人。
E.小說中把跳水的小孩充滿生命力的形象與其被鯊魚吞噬的悲慘遭遇作對比,增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也使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2)作品中的卡魯塞爾斯小姐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開頭詳細描述了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麗和高傲,結尾卻細致描繪其衰弱落寞。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6分)
(4)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批判人性的丑陋,也有人認為小說的主題是揭露金錢的罪惡。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25分陳老著重談到他幾次見到周,向周詳述臺灣人民的處境心結。當時周雖然日理萬機,又重病在身,但他對來自臺灣的人們”做出了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陳逸松是“不該被遺忘的臺灣先賢”,他為后人銘記的高尚品格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
廣東省高三一摸四校聯考語文試卷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3分)
①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 ,再加上琉璃不可回收再利用,這也就意味著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②如今,地方戲劇的老一輩編劇年近退休,都已是 ,而正在成長起來的新生力量則又顯得后勁不足,因此許多地方戲劇都較難實現觀眾的審美需求。
③家長們一聽說伏羲班的孩子們要學習《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大學》等古代經典,不由得擔心這樣 的孩子是否真的能理解。
A.功敗垂成 鞭長莫及 懵懂無知
B.前功盡棄 鞭長莫及 蒙昧無知
C.前功盡棄 強弩之末 懵懂無知
D.功敗垂成 強弩之末 蒙昧無知
14...17.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在一場自行車賽中,原本穩居第三位的車手伊斯梅爾·埃斯特萬在距離終點只有300米時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他身后37歲的競爭對手奧古斯汀·納瓦羅其實大可輕松超越埃斯特萬,并直接沖向終點,摘下銅牌。但他卻選擇放慢速度,一路跟在埃斯特萬后頭,完成賽事。賽后,埃斯特萬想把銅牌送給納瓦羅,但遭到了婉拒。對于這兩個人的做法,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下一頁查看>>>廣東省高三一摸四校聯考語文試卷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