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區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附答案
注意事項:
1.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II卷時,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紙上。在試卷上答題均無效。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答題卡上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用2B鉛筆將準考證號對應的信息點涂黑。
3.答第I卷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的題目的答案選中涂黑,黑度以蓋住框內字母為準。如需改動,用橡皮除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項。
答第II卷時,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按題號順序答在答題區域相應位置,未在對
應的答題區作答或者超出答題區域作答均不得分。
北京東城區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第I卷(共30分)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痕跡 結束 挫折 影片 檔案
A.jī sù cuò piàn dàng
B.jì sǔ cuō piàn dǎng
C.jī shù cuò piàn dàng
D.jī shù cuō piān dǎng
2.下列各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剛健 抄近路 甘拜下風 大快朵頤
B.脈搏 大拇指 出奇不意 不記其數
C.凋蔽 口頭禪 蛛絲螞跡 如愿以償
D.按裝 拌腳石 吉人天相 平添煩惱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
①老舍先生雖然獲得過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卻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獲獎,這不能不說是國人的一大遺憾。
②當今社會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WAP平臺越來越及時、越來越立體化地為人們提供著各種 。
③這個年輕人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工作能力強,對自己要求嚴,深得老領導們的 ,很快就獨當一面了。
A.題名 資信 尊重 B.提名 資訊 器重
C.提名 資信 尊重 D.題名 資訊 器重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或熟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讓美麗的青春放射出最奪目的光彩,我們的生命才更有意義。
B.魔術的魅力在于它能營造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感,給觀眾帶來一種奇特的享受。
C.如果不能解決資金不足、劇本單一等問題,一度火爆的小劇場話劇難免遭遇“倒春寒”。
D.合唱隊獲得全市一等獎的喜訊傳來,全校同學歡呼雀躍,一片嘩然,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
5.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只能接受掌聲和鮮花、一遇到反對意見就暴跳如雷的人,是不成熟的;真正成熟的人,會冷靜睿智地對待各種不同的意見。
B.面對和平而不太平的價值多元化的世界,國與國的主要競爭方式從殘酷的軍事對抗轉向經濟、社會、文化綜合能力的比拼。
C.在國外,圍繞《魔戒》《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金剛》等小說進行的邊緣產品開發,已經滲透到人們文化生活的多個層面。
D.千萬考生所命運攸關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會熱點,引導考生關注他人,關注社會、關注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的聯系。
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林類①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于故畦,并歌并進。孔子適衛,望之于野,顧謂弟子曰:“彼叟可與言者,試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嘆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輟。子貢叩之不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
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②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③,則知所息矣。”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賜!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游于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為狂蕩之人矣。又有人鐘賢世、矜巧能、修名譽、夸張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世必以為智謀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與一不與一。唯圣人知所與,知所去。”
(選自《列子⑥·天瑞》)
[注]①林類:古代隱士,事跡不詳。②賜:子貢之名。③壙:墳墓。④胥:皆;都。
⑤徼:求取。⑥列子:戰國時期鄭國人,學說屬于道家之流。《列子》為道教經典之一。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年且百歲,底春被裘 被:穿著
B.子貢聞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
D.有人鐘賢世、矜巧能 矜;自夸
7.下面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B.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C.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夸張于世而不知已者
冰,冰為之,而寒于水
8.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子貢)乃仰而應(林類)曰
B.而(人)反以(之)為憂
C.(子貢)以(之)告(于)夫子
D.吾知其可與(之)言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古人對待死亡的達觀認識的一組是 ( )
①死期將至,亦有何樂 ②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
③死之與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 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0.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列子用林類的故事告訴人們,以求生為快樂,也許正是人們憂慮的根源;超越生與死來看待人生,也許才能像林類那樣充滿快樂。
B.人們戀生懼死是因為留戀這屬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類看來,人人都會死,死后還會在別處重生,所以死亡沒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貢倦于學的故事告訴人們,生命是與辛勞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徹底的休息和解脫,才能使人回到和諧安寧的狀態之中。
D.“孔子”認為,無論“狂蕩之士”還是“智謀之士”都是有過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贊揚其中的哪一種人,反對其中的哪一種人。
北京東城區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1.將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用斜線斷句。(5分)
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于溪右。①石罅生大樹蔭數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內。左丈學沖于池側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③日暮半陰山風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游者悚焉,遂還。
(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筆泉記》)
1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10分)
臨高臺
蕭衍①
高臺半行云。望望高不極。草樹無參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陽道。道遠難別識。玉階故情人。情來共相憶。
臨 高 臺
沈約②
高臺不可望,望遠使人愁。連山無斷絕,河水復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陽南陌頭。可望不可見,何用解人憂?
[注]①蕭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約:南朝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濟縣西)人,與蕭衍同屬“意陵八友”。
(1)下面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蕭衍沈約二人同登一座高臺,采用同一視角觀望,同懷念遠在洛陽的情人,詩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筆。
B.蕭詩中,作者登高懷遠,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叢莽幻化出一條通往洛陽的道路,延伸到遠方的情人身邊。
C.玉階通常是古代淑女佇立凝望之所,蕭衍用玉階來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樣滿懷思念,為下文“共相憶”埋下了巧妙的伏筆。
D.兩首詩的開頭都用“望”字,但兩人詩中的“望”字卻不同解:蕭詩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詩中“望”字卻做遠望解。
E.兩首詩的結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情人的相思,這增強了詩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詩歌的穿透力。
(2)同為登高懷人,兩首詩歌的情感卻有一定的差別。請你結合詩句談一談。(3分)
(3)蕭衍詩的前兩句如何表現高臺之“高”的?請從作品語言或者修辭方法中任選一角度,具體說明。(3分)
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的原文。(7分)
(1)令初下, ,門庭若市。 (《鄒忌諷齊王納諫》)
(2) ,樂琴書以消憂。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 ,二情同依依。 (《孔雀東南飛》)
(4)細草微風岸, 。 (杜甫《旅夜書懷》)
(5)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6)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譏之乎?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7)兩情若是久長時, ! (秦觀《鵲橋仙》)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6題。
中國與西方的古建筑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著不同的情感,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信念。中國的建筑是儒家文化的反映,西方建筑充滿著宗教神秘主義的情緒。中國人對建筑的態度是以新為貴,西方人則對古老建筑充滿尊崇與敬意。中國人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的和庇,“仰視天文,俯察地理”,建筑講究背靠大山、面對平川,體現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西方人則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
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的親和關系,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的關系。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
20090508
中國建筑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上平面鋪開,體現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的巨大的建筑群,各種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筑追求個性化,形成開放的單體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這莊嚴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靈的狂熱,更多的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中國的建筑著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著眼于實物體。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西方建筑美的構形其實就是幾何形體,甚至于像園林綠化、花草樹木之類,經過人工剪修、刻意雕飾,也都是呈獻出整齊有序的幾何圖案,以其超脫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情調,形成鮮明的對照。
當中國古老的建筑物隨時間的流逝而被毀壞或“煙銷云散”時,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用實體形象演繹著自己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建筑的比較可看出中西方在觀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上的不同。
(取材于《品閱中西建筑藝術之美》)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
A.宗教神秘主義的結構是解釋西方人對于古老建筑充滿尊崇和敬意的唯一依據。
B.西方人狂熱崇拜神靈為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提供了優良的精神文化基礎。
C.如果說中國的古代建筑占據著地面,那么西方的古代建筑則占領著高空。
D.西方園林綠化的自然物都呈獻出整齊而有序的幾何圖案,既超脫又自然。
15.下列有關“集體美”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
A.大型中國古代建筑是眾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因此具有一種“集體美”。
B.大型中國古代建筑是在地面平面鋪開,空間格局具有封閉的群體的特征。
C.北京明清宮殿規模巨大的建筑群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集體意識”。
D.西方古代建筑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不是“集體美”而是“個性美。”
16.根據文意簡要回答:西方古代建筑比中國古代建筑堅固耐久的原因有哪些?(4分)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
鑒賞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到了什么節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八鎮,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親家一樣了…… 立春前后,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批把。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人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椽。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在是什么節令了的。
葉三五十歲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給老爺子做壽。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
子。”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匋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季匋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人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葉三的贊賞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匋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大爺,你這畫不對。”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
這是紅荷花的蓮子。”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師。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匋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
很多季匍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
“不賣。”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客人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贊嘆: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
“不賣。”
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匋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7.小說題目是“鑒賞家”,但卻用了很大篇幅寫葉三賣果子,你認為作者有什么用意?(4分)
18.小說寫了葉三是鑒賞家,寫了四層,按照下面的示例,對另外三層進行簡要概括。(3分)
①示例:葉三看畫② ③ ④
19.“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這句話寫出了季陶民怎樣的性格特點?這對葉三這個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20.作者以葉三把畫帶到棺材里作為小說的結尾,你認為這個結尾合適嗎?為什么?(100字以內)(6分)
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
2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個交際情境,加點的謙敬辭分別存在使用不得體的錯誤,請解釋原因并加以改正。(6分)
①肯定專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寫得真好,本世紀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禮物:“既然你這么客氣,又這么真誠,那我就笑納了。”
③詢問長輩年齡:“老奶奶,請問您芳齡。”
22.把4個備選的句子分別填入括號(只填序號),使下面這段話語意連貫。(4分)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的消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名稱叫“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寄托了華人無限憧憬的名字。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發射“天宮”一號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采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建設實驗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用人工控制來完成太空交會對接可以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
以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空間站建設,將為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
①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相結合。
②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
③在航天器的交會對接技術方面。
④自動控制交會對接可靠性高。
七、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3.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請你以“丟掉 ,讓前進的腳步更輕盈”為題目,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思考、認識或內心體驗,展開聯想,將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角度。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下一頁查看>>>北京東城區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