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焦慮厭學該怎么辦
高三學生焦慮厭學該怎么辦
1、找回自信。自信可以推動人走向成功,可以讓人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一個人的心理力量就來自于自己以前曾經歷過的成功經歷和事情,所以,高三學生可以多回想自己的成功過去有利于身心健康。
2、多聽音樂釋放壓力。如果高三學生感到身心疲憊,可以先停下來,坐在椅子或平躺于床上,選擇一首自己平常喜歡的、輕松的、能夠引人向上的音樂,讓自己的思緒靜靜地隨音樂飄散,使自己快樂起來。
3、找朋友家長傾訴。高三學生有了朋友和父母的幫助,郁悶壓抑的你也會很快快樂起來。覺得自己憋悶時,找一知己,訴說衷腸,關鍵是對方能傾聽你的苦惱,而不需要為你出任何主意或辦法,只要對方說“聽你說”就夠了。
4、要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解決方法。更多的時候,有些人因為無助才絕望,有時候自己覺得是山窮水盡了,其實船到橋頭自然直,所以要相信高考不會讓你陷入絕境中,高三學生要想做得更好,改變局面,心態(tài)很重要,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高中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對學習產生了困難,以至于厭學。高中生厭學有時候并不僅僅是為了玩,而是高中生在學習上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比如高中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總是提升不上去,學習起來特別困難,聽不懂老師講課,所以索性就不聽了。
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幫助高中生解決,那么就會讓高中生對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嚴重甚至會產生輟學的想法,有語言學從而導致高中生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2.高中生心理的變化。對于上初中的高中生來說,本即使青春期和叛逆期的結合,所以這個時候高中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會導致高中生情感上的變化。
有些高中生就會因為自身的這種情感變化從而陷入茫然無措的心理中,又沒有然可以傾訴,所以他們選擇厭學來排解自己的這種心理,所以各位家長要密切注意高中生的心理上的變化。
3.外界不良因素的誘惑。高中生厭學,需要家長格外注意的就是看看高中生是不是被外界不良因素所引誘了,比如高中生在外面交到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或者是沉溺于網絡游戲之中了。
這些外界的不良因素都是會對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的,高中期間還其心理比較重,所以對于高中生的厭學,一定要看看是不是有外界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
填報高考志愿有什么技巧
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如果能正確把握填報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錄取的幾率。因此,考生要處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間的梯度要正確處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高考填報志愿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很重要,特別是一些院校第一志愿滿額率高。但這并不能說明二、三志愿就不再重要。
在每年的錄取中,總有一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錄取第二志愿,甚至通過調劑、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計劃。因此,不能因為第一志愿滿額率高就忽視第、三志愿填報。在各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注意拉開梯度,慎重填報第二、三志愿。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為了提高生源的質量,通過政策規(guī)定和志愿分數級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擇優(yōu)錄取部分高分考生。
要冷靜、理智??记皥笾驹傅目忌恢雷约耗芸汲鍪裁此剑瑥土曊幱跊_剌階段,壓力很大,往往不能冷靜對待填報志愿。
考后估分報志愿的考生擔心估分不準,或者因為考得不好影響心態(tài)。分數公布以后再報志愿的,有些考生發(fā)揮不理想,不能面對現實,情緒低落。
無論屬于哪種情況,我都要一再強調,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冷靜、理智地進行分析,不能讓一時的情緒變化左右填報志愿的傾向。
不要盲從。填報志愿時同學間會相互討論、相互商量,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難免相互模仿、相互感染。
一個同學報某個學校某個專業(yè),其他水平相當或分數相近的同學也想報這個學校這個專業(yè),容易造成扎堆。各人的實力不一樣,愛好興趣不一樣,不能相互模仿,相互模仿造成的扎堆現象對高考錄取是很不利的。
選擇大學的時候,不僅要結合你分數,還要看往年的錄取線,其次是要看專業(yè)的受歡迎度,太熱門的專業(yè)它的錄取分數線是很高的,尤其是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學校,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yè)。
高考期間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1、飲食一定要注意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在高考期間能夠發(fā)揮出好的成績,刻意給孩子每天吃大魚大肉,這樣的方式是嚴重不可取的。高考期間的飲食一定要以清淡為主,保持和平時一樣的飲食習慣即可,不要為了補充營養(yǎng)而刻意多吃,如果高考期間拉肚子了,后果會很嚴重。
雖然高考期間飲食不要多吃,但也不能走極端而故意少吃,飯吃不飽身體就無法將大量的血液運輸進大腦,這樣同樣會影響考生在高考期間的狀態(tài)。
2、心態(tài)最影響發(fā)揮
其實高考期間最影響發(fā)揮的便是考試心態(tài),很多考生心態(tài)不好,緊張其實是因為害怕自己高考時發(fā)揮不好,從而給了自己過多的壓力,壓力越大反而越影響發(fā)揮。
在考試的時候,只需要將高考當作平時普通考試去對待即可,很多考生在高考期間往往因為過度緊張而導致發(fā)揮不佳。
高考也不是只有一門單獨的考試,它是很多科目的綜合考試,一門科目沒有發(fā)揮好并不代表著后面的科目也會有不佳的發(fā)揮,只要能夠把握住后面的考試,一樣可以考出讓考生自己滿意的成績。
高考后的注意事項
高考完后,考生心理壓力容易和考前形成落差,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tài):有的考生感覺良好,認為答題還不錯,表現出放縱狀態(tài);有的考生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答題又失常,心里難過,煩躁、焦慮,心里內疚,認為愧對父母。對于孩子表現出來不同的情緒反應,家長要留意觀察,做好心理疏導。
可能有部分考生認為高考已結束,順手就把準考證給扔了,其實準考證是不能丟的,一是后面報志愿還要用,比如填準考證號,準考證丟了,萬一記不住自己的考號了,準考證剛好派上用場。二是在被錄取大學報道時,要帶上準考證,要確認你是不是被錄取的考生。三是網上查詢高考分數和錄取情況要用準考證。四是可以把準考證作為紀念品留著,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人生能有幾回搏?留著準考證意義重大。